【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八年》
【釋義】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意見);如流:像流水一樣。像流水一樣迅速而自然地接受別人善意的規(guī)勸。比喻樂于接受正確的意見。
【歷史典故】
欒書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上卿,屢立軍功,后升任中軍元帥。公元前585年,楚國派數(shù)萬精銳軍隊進攻鄭國,鄭國不敵向晉國求救。晉景公派欒書率軍前往援救鄭國,欒書的軍隊剛到鄭國境內(nèi),就遇上了楚軍。楚軍見晉軍來勢洶洶,就退兵回國了。
欒書不想就此撤兵,便準備去進攻與楚國結盟的蔡國。力量弱小的蔡國見晉國來犯,連忙向楚國求救。楚國本不想與晉國正面交戰(zhàn),但蔡國來求救,很明顯,此戰(zhàn)已經(jīng)避無可避了。于是,楚王派公子申和公子成帶領軍隊前去救援。
晉國大將趙同和趙括向欒書請戰(zhàn),準備率軍攻打前來援救的楚軍,欒書同意了。這時,欒書的部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建議,楚軍本來已經(jīng)退兵了,現(xiàn)在又折回來,一定是有備而來的,千萬不可大意。此戰(zhàn)如果我們獲勝了,也只不過是打敗蔡國軍隊,并沒有什么值得高興的;但是如果失敗了,就一定會令人感到恥辱。權衡利弊,這一戰(zhàn)還是不打為好。欒書覺得他們說得有理,便下令撤軍回國。但軍中仍然有很多人想與楚軍決一勝負,又聽說欒書決定撤兵,就跟他說:“賢人應該與多數(shù)人的想法一樣,只要用心去做,事情就能成功。為什么不按照多數(shù)人的想法去做呢?身為主帥,輔佐您的人有十一個,只有三個人不主張開戰(zhàn),說明想打的人還是占多數(shù)的,您為什么不按多數(shù)人的想法行事呢?”欒書回答說:“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大多數(shù)。知莊子他們?nèi)齻€是晉國的賢人,他們所提的意見正確,能代表大多數(shù)人,我就采納他們的意見?!庇谑?,欒書下令撤兵回國。
兩年之后,欒書率兵攻占了蔡國,接著想去攻打楚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等人分析了時勢以后,建議欒書暫時先不要攻打楚國,而應該去侵襲沈國。欒書覺得他們的建議正確合理,便去攻打沈國,最后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欒書能正確聽取部下的意見,人們稱贊他:“能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一樣迅速?!?/p>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