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體育新聞寫作實例
新聞寫作包括各種文體形式,如消息、通訊、評論等。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寫作特點和寫作要求,準確把握各自的特點和要求,是順利寫作的基本條件和出發(fā)點。
在本章我們根據(jù)體育新聞報道常用的幾種報道形式結合新聞案例簡要地分析和說明一下消息寫作問題。
一、消息
消息是新聞報道中最常用的文體。消息主要包括簡訊、動態(tài)消息、綜合消息、人物消息、新聞述評、會議消息、新聞公報等等。在傳播過程中,根據(jù)新聞事件內容的需要和媒體傳播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報道文體,是消息報道的基本要求。
1.簡訊
簡訊是電報技術發(fā)明以后才出現(xiàn)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從本質上說它屬于動態(tài)消息一類。簡訊也稱快訊。
(1)簡訊的特點
簡訊的特點是短小精悍,篇幅也就幾十個字到上百個字,有時甚至是一兩句話。所以簡訊又稱一句話新聞或標題新聞。
簡訊報道的新聞內容不力求全面,只要告訴人們發(fā)生了什么或結果如何就完全可以,重在突出新聞事件的“何人、何事”。
它追求的是傳播速度,即在新聞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內迅速將消息傳播出去。一些重大的新聞事件常常是以簡訊的形式開始進行報道,例如:
中國神槍手許海峰贏得奧運會第一塊金牌
新華社洛杉磯1984年7月29日電(快訊) 中國神槍手許海峰今天上午在這里獲得男子自選手槍比賽的金牌。
這是中國選手獲得的第一塊奧運會金牌,也是本屆奧運會的第一塊金牌。
他的成績是569環(huán)。
這條消息記者發(fā)的是快訊,也就是簡訊,只用了三句話報道了許海峰獲得金牌的新聞事實。第一句話是最主要的新聞事實,告訴人們許海峰獲得了金牌;第二話是補充和說明這一新聞事實的重要性和意義;第三句話報告了比賽成績。
這條簡訊文字簡練,沒有詳細報道比賽發(fā)生的過程,也沒有說明為什么他能獲得金牌等因素,只是說他以569環(huán)的成績獲得了冠軍。這樣報道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報道新聞事實,通過新聞的時效性來體現(xiàn)新聞的價值。
簡訊的運用不僅僅只對重大新聞事件,一些非重大事件但在某種程度上又具有典型意義的內容也時常以簡訊的形式出現(xiàn)在媒體當中。這是因為,媒體一方面考慮擴大新聞信息量,一方面又受到報紙版面或廣播電視播出時間的限制而采取的一種報道策略。
(2)簡訊的寫作要求
準確表達事實。簡訊是消息報道的一種形式,但它不要求新聞的六要素俱全,只要求報道事實。因此,對事實的表述一定要準確無誤。
對于重大新聞事件,運用簡訊報道以后,一般來說還要接著進行相關的消息報道。這樣才能保證消息報道的連續(xù)性,使人們詳細了解新聞事件的全部消息。
2.動態(tài)消息
動態(tài)消息是以新近或正在發(fā)生的新聞事實為報道對象,主要體現(xiàn)新聞事實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狀態(tài)。
(1)動態(tài)消息的特點
動態(tài)消息的特點是內容單一、一事一報、時效性強,消息的篇幅一般以三五百字為宜,因此,語言表述要求概括而簡潔。
動態(tài)消息和簡訊比起來,在報道新聞事件時更加全面、完整。簡訊可以只突出新聞事件的一兩個方面,而動態(tài)新聞則是要求新聞的六要素俱全,甚至對新聞事件的過程細節(jié)以及背景材料都有所體現(xiàn)。
請看新華社記者高殿民在洛杉磯奧運會時發(fā)的消息:
中國獲得第一枚奧運會金牌
新華社洛杉磯1984年7月29日電 今天上午11時10分,中國獲得了本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
中國選手許海峰在男子自選手槍比賽中,命中了569環(huán)。
這是中國1932年首次參加奧運會以來奪得的第一枚奧運會金牌,也是今天上午開始的本屆夏季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
許海峰在這項比賽中用了2小時10分鐘打完了60發(fā)子彈。
比賽剛一結束,記者和觀眾一擁而上,把許海峰圍了起來,紛紛同他握手,表示祝賀。
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陳先說,這是中國參加奧運會五十多年來獲得的第一枚金牌,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在中國體育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這一勝利對參加其他比賽的中國運動員是極大的鼓舞。
但是,許海峰本人對自己的成績顯然感到不滿意。他說:“這并不是我的最好成績。我在國內最好成績是583環(huán)?!?/p>
今年,在奧運會前,也是在洛杉磯舉行的一次國際射擊比賽中,許海峰曾以568環(huán)的成績獲得了男子自選手槍項目的冠軍。
這條消息和前面的那條簡訊比起來信息量又增大了,不僅包括了簡訊的信息,而且對比賽過程和比賽后的現(xiàn)場情況作了報道,使人們不僅了解了新聞事實,同時對新聞事實發(fā)生的現(xiàn)場情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對569環(huán)這一成績通過背景事實材料進行了客觀的評價,使消息的內容更加飽滿。同時,這條消息完整全面,新聞的六要素齊全。
(2)消息寫作的要求
第一,動態(tài)新聞在寫作時要求突出一個“快”字,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新聞事件報道出去。否則,就失去了新聞的時效性,新聞的價值也就會大打折扣了。
1983年,第五屆全運會在上海舉行。9月22日下午在上海虹口體育場進行男子跳高比賽,當朱建華以2.38米的成績再次創(chuàng)造了男子跳高世界紀錄時,全場觀眾歡聲雷動。朱建華正手持鮮花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意。而這時新華社記者的“朱建華再次創(chuàng)造男子跳高世界紀錄”的消息已經(jīng)發(fā)出。強烈的新聞時效性擴大了這一新聞事件的影響力。
第二,在消息寫作中要注意使用動詞,因為動詞具體、明確,能準確而形象地描繪出事實的動態(tài),增強新聞事實的感染力。例如:
容國團對西多決賽經(jīng)過
新華社多特蒙德1959年4月5日電(記者李越)年輕的中國選手容國團今天下午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中闖過第八關,以3比1戰(zhàn)勝匈牙利選手西多,獲得了世界冠軍的光榮稱號。
這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從1927年舉行以來,中國第一次贏得世界冠軍的稱號,也是中國運動員在體育比賽的世界錦標賽中獲得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
比賽第一局開始,容國團就展開了猛烈的攻勢,運用拉左殺右和發(fā)球搶攻的戰(zhàn)術,以7比3領先。西多這時加強了反攻,追成8平。從此兩人互相進攻各有得失,分數(shù)拉鋸距離一直保持在2分之內,從9平、12平、16平到17平,這時西多反攻得分,容國團又攻球失誤,以19比21先負一局。
第二局容國團總結了上一局失敗的原因,加強了拉球的力量,并注意了西多的反攻。4平以后,容國團的殺球越來越難,同時也把西多的反攻壓住,使對方陷入被動。6比4時,容國團猛攻對方右角,接著來一個看起來像是攻短球而實際是扣殺的假動作又得1分。這個球打得漂亮非常,博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容國團在這一局一直居于上風,長短兼施,左右逢源,西多雖竭力搶救,但仍以12比21的比數(shù)失敗,被容國團扳回一局成一平。
第三局西多拼命加轉和逼角,不時伺機反攻,以7比4領先。但容國團保持極清醒的頭腦,沉著應戰(zhàn),絲毫不亂,發(fā)球搶攻,馬上追回。容國團的發(fā)球變化多端,屢屢得分,同時他的上旋拉球使西多很難反攻,在13比8(容國團領先)時,西多找到機會連攻4板,都被容國團左推右攻、連削帶打壓回去,因此,容國團以21比15又勝一局。這時容國團已經(jīng)三局兩勝,處于優(yōu)勢。
第四局中,容國團信心更強,西多最拿手的逼角反攻在容國團的控制下,已經(jīng)無法施展。西多這時主要是在臺外退守,中間突擊,但多不準。而容國團這時的戰(zhàn)術卻非常靈活,拉、扣、搓、吊,得心應手,打來既穩(wěn)又準,終于以21比14獲得最后勝利。比賽結束后容國團和西多兩人緊緊握手,彼此流露著親切友誼的情感。
這條消息首先在導語中報道了容國團獲得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冠軍的新聞事實,然后評價了這一事實的意義。接著記者詳細地描述了比賽過程細節(jié),容國團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況下連扳三局,以3比1戰(zhàn)勝了對手奪得冠軍。
在報道中,記者準確地運用乒乓球項目的專業(yè)術語,如拉、扣、挫、吊、左推右攻、連削帶打、搶攻、壓住等等,使整篇文字充滿了動感與活力,仿佛波瀾起伏的比賽場面躍然紙上。
3.綜合消息
是指對同一新聞事實進行多側面地報道或將同類新聞事實匯總在一起進行報道。對同一新聞事實進行綜合報道的消息又稱為縱向綜合消息;把同類新聞事實匯總在一起進行報道的消息被稱為橫向綜合消息。
綜合消息在內容上比動態(tài)消息的報道面要廣,因此,篇幅比動態(tài)消息要長。這類消息既有點的具體事實,又有面的一般情況。點面結合,敘議結合,使報道既有廣度又有深度。
綜合消息的報道面比動態(tài)消息要寬,因此在寫作手法上不同于動態(tài)消息。動態(tài)消息是一事一報,寫作時重在對新聞事實的敘述,而綜合消息是一事多報,在寫作時既有敘述,也有描寫,還有議論。請看下面一則綜合消息:
第二屆全國城市運動會隆重開幕
新華社唐山1991年9月20日電(記者郭慶華、彭少陽) 第二屆全國城市運動會火炬,今天在震后崛起的新唐山點燃。熊熊的火焰,映照著唐山的新姿容,象征著唐山人發(fā)奮進取的新風貌。來自全國各地參賽的青少年選手匯聚唐山體育場,參加了隆重的城運會開幕式。
全國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由非省會城市舉辦,在中國是首次。勇于承辦城運會,顯示了唐山人非凡的氣概。
英姿勃勃的唐山市及主體育場被裝扮得花團錦簇,分外美麗。會徽和吉祥物京東板栗“甜甜”,以及彩旗、標語、鮮花舉目可見,一派節(jié)日喜慶氣氛。
下午4時30分,會場響起雄壯、激越的《運動員進行曲》,以國旗、會徽、鮮花、旗林方隊為先導,裁判員和各代表團隊伍相繼入場。
升國旗儀式后,中顧委副主任宋任窮將城運會會旗授予本屆城運會組委會執(zhí)行主任、河北省省長程維高。接著,兩面城運會會旗升起在國旗兩側,迎風飄揚。
河北省優(yōu)秀田徑選手鄭進鎖高擎火炬,由兩名女選手伴隨跑入場內,繞場一周,登上火炬臺,點燃了城運圣火。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致開幕詞(全文另發(fā))。程維高致歡迎詞。
長春女子柔道選手、第11屆亞運會金牌獲得者金蘭香代表全體參賽運動員表示,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進取,賽出風格,賽出水平。
夜幕降臨,華燈齊放,唐山市萬名大中小學生作《城市之光》大型文體表演。雄渾的冀東鼓樂,優(yōu)美的彩扇群舞,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當?shù)孛耖g文化的神韻。城運火炬,五彩噴泉,繽紛禮花,彩燈火棒,交織成一幅壯麗的圖畫,把開幕式推向高潮。
河北省和唐山市黨政軍負責人,以及本屆城運會組委會的成員出席開幕式。
這條綜合消息是報道第二屆全國城運會開幕式,全文圍繞著開幕式按時間的進展順序,從多個側面報道了開幕式的盛況。有各代表團在國旗、會旗引導下入場的場景,有升旗儀式和中央領導講話、有運動員代表講話和大型團體操表演以及各界領導出席并觀看開幕式。除此以外還通過背景材料報道了大地震以后重新崛起的新唐山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條綜合消息屬于縱向綜合消息,通過對城運會開幕式的報道,不僅展現(xiàn)了新聞現(xiàn)場花團錦簇、分外美麗的景象,也展現(xiàn)了新唐山的面貌,反映了祖國處處一派生機勃勃的的新氣象。
我們再看看下面一條綜合消息:
巴塞羅那奧運會8月1日賽場綜述
新華社巴塞羅那1992年8月1日電(記者蔡君清、許基仁) 15歲的陸莉在女子體操高低杠決賽中,以精彩的表演,傾倒了觀眾,征服了裁判,以10分滿分的成績奪得冠軍,為中國隊奪得本屆奧運會第九枚金牌,使中國隊日進一金的記錄不斷。
陸莉戴上金牌不到10分鐘,又登場參加平衡木較量,為中國隊再添一枚銀牌。
中國選手李忠云在女子柔道52公斤比賽中,與英國選手并列第三名,獲得銅牌;在白天進行的女子賽艇雙人雙槳決賽中,顧曉黎和路華利奪得一枚銅牌。至此,中國隊已獲得9枚金牌、13枚銀牌和6枚銅牌,在金牌榜上列第四位。
今天是這里的休息日,雖然天氣悶熱潮濕,但各個比賽場館觀眾猛增,特別是體操館和田徑比賽地蒙錐克山奧林匹克體育場,觀眾爆滿。
體操是力和美的結合,體育與藝術的表現(xiàn)。今晚的女子體操單項決賽從8點開始,匈牙利的亨·奧諾迪和羅馬尼亞的拉·米洛索維奇同時獲得跳馬比賽的冠軍,接著是陸莉奪得高低杠比賽的金牌,隨后聯(lián)合隊的塔·李森科摘取平衡木桂冠。最后,羅馬尼亞的米洛索維奇再次登上了自由體操的冠軍領獎臺。
今天的熱點是田徑賽。20∶04,田徑場上出現(xiàn)了激動人心的場面:一聲槍響,紅色跑道上飄起一股“黑煙”,10秒鐘過后,黑煙消失,記分牌上亮出了男子100米跑決賽的名次:英國的林·克里斯蒂以9秒96獲得冠軍,納米比亞的弗·弗雷德里克斯以10秒02獲得銀牌,美國的丹·米切爾獲得銅牌,成績?yōu)?0秒04??死锼沟偕砼鴩炖@場跑了一周,全場足足沸騰了10分鐘。參加今天男子百米決賽的8名選手雖來自6個國家,但都是清一色的黑人運動員。
田徑場上的高潮一個接著一個。18∶30,女子馬拉松賽起跑;18∶35,男子100米半決賽;19∶20,女子標槍決賽開始;19∶45,女子100米跑決賽開賽;20∶04,男子100米決賽;隨后女子馬拉松運動員跑進場內,接著,女子10000米進行預賽。今天田徑共決出4枚金牌。3枚被體育三強聯(lián)合隊、美國、德國選手瓜分。聯(lián)合隊的瓦·葉戈羅娃奪得女子馬拉松跑金牌,成績是2小時32分41秒。與她一路相伴的日本選手有森裕子在離終點約500米處被她甩開,有森裕子獲得銀牌,僅比葉戈羅娃慢8秒鐘。女子100米跑和女子標槍的冠軍分別被美國的加·德弗斯和德國的西·倫克獲得,成績?yōu)?0秒82和68.34米。
奧運會開賽一周來,比賽已逐步進入高潮。今天共決出24枚金牌,使決出的金牌總數(shù)達114枚(其中一枚并列)。聯(lián)合隊、美國、德國三強的金牌爭奪戰(zhàn)全面展開。昨天在金牌榜上居第五位的德國隊,今天奪得5金3銀3銅,一下晉升到第三位。目前在金牌榜上列前六位的是聯(lián)a page="177"/>合隊、美國、德國、中國、匈牙利和澳大利亞。金牌數(shù)分別為24、15、12、9、9、5。
這條消息是大型體育比賽期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種報道形式,對一天中的有關比賽項目的情況進行綜合報道。從這篇報道來看,有體操、田徑、柔道、賽艇等項目,體操和田徑中又包括各個小項目。既對比賽項目的整體情況進行報道,又對重點項目的重點個人有詳細報道,使讀者對一天的比賽情況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條消息屬于橫向的綜合消息。
二、人物消息
人物消息又稱人物新聞。它是以消息的形式對新聞人物進行報道。
1.人物消息的特點
第一,所報道的人物必須是新聞人物,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或興趣。
第二,人物消息的篇幅短小,敘事單一。所表述的內容一般是截取人物的事跡或活動的片斷,敘事有故事性而情節(jié)并不復雜。
第三,敘事與寫人是以人率事,以事顯人。寫事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
第四,時效性強。人物消息同事件性消息一樣要求迅速而及時地進行報道。
人物消息和人物通訊雖然都是寫人,但寫作特點和要求不同。人物通訊寫作強調情節(jié)、結構和語言的感染力,要求有較多生動、具體、細致的材料;而人物消息只是截取人物的一兩個片段的事實,用簡潔而概括的語言將它表達出來。人物消息在時效性方面的要求比人物通訊要強。人物消息的主題單一而集中,在表達上偏重于用敘述、描寫的手法;而人物通訊則可以靈活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人物方方面面。
請看下面一則人物消息:
直拍復興的希望之星
——記乒壇新秀劉國梁
黃平 徐波
16歲的劉國梁在成都進行的中國乒乓球大賽上刮起了一陣旋風。他兩度出任中國男子二隊的主力單打,以4個干凈利落的2比0戰(zhàn)勝對手。在決賽中,他不負眾望,又連續(xù)擊敗朝鮮的一號主力金成熙和世界第一削球手李銀相,為中國二隊奪得團體冠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號稱“世界第一直拍”的韓國選手金澤洙,在劉國梁的凌厲攻勢面前只有招架之功;世界亞軍瓦爾德內爾上場才10分鐘,便稀里糊涂地敗在劉國梁的拍下;另一位瑞典名將林德,被劉國梁打得嗷嗷直叫;削球專家李銀相盡管以磨來遏制劉國梁的快,但最終還是帶著懊喪和遺憾退出了賽場。看到這份成績,任何人都會羨慕不已。這成績出自劉國梁,則更顯得難能可貴。
可貴之處不在于他年輕,而在于他的打法代表了直拍選手的發(fā)展方向。乍一看,劉國梁的打法與中國傳統(tǒng)的近臺快攻沒有什么區(qū)別,以發(fā)球的變化牽制對手,首先起板,力求在前三板內將對手置于死地。實際上他的反手一改以往直拍選手只能推擋、不能拉的弱點,比賽中常常能利用反手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令對手防不勝防。
瑞典隊主教練桑斯特羅恩對劉國梁的反手技術表示十分驚訝,認為這是速度和旋轉的結合,極具威力。
劉國梁被認為是目前正在興起的“直拍橫打”技術的
代表。在橫拍弧圈結合快攻主導當今乒壇主流的情況下,劉國梁的出現(xiàn)預示著直拍復興期不遠了。在中國隊和中國青年隊中,至少還有七八位選手走的是“直拍橫打”的路子。在不久前的全國青年調賽中,列前四名的均為直拍選手。
劉國梁10歲進入八一隊,13歲調入國家青年隊,去年升入國家集訓隊。從1990年冬訓開始,他在教練的指導下摸索起“直拍橫打”技術。他的球拍兩面分別是正膠和反貼,前三板搶攻速度極快,善于控制落點的變化。但他的缺點也很明顯,連續(xù)進攻還不夠扎實,相持能力較差。
但是教練尹霄對劉國梁的將來抱有十足的信心。他認為首次參加這種高水平比賽的劉國梁,技術還有很多改進的余地,比賽經(jīng)驗也有待積累。等到明年世乒賽時,他有望進入中國隊的主力陣容。
(新華社成都1992年5月29日電)
這篇人物消息簡明扼要、短小精悍,報道了乒乓球選手劉國梁率領中國二隊在成都國際乒乓球邀請賽上奪得冠軍的事實。之所以以人物消息的形式進行報道,是因為劉國梁作為中國二隊的主力選手在團體比賽中一路過關斬將,取得了驕人戰(zhàn)績以及他的“直拍橫打”技術引人注目。
這條消息的事實情節(jié)簡單明了,即劉國梁憑借“直拍橫打”的技術威力,連續(xù)擊敗多名世界著名選手,和隊友一起獲得了冠軍。因為獲得了冠軍,所以這一事實就具有了新聞價值。在報道中記者沒有從方方面面描寫劉國梁如何刻苦訓練才取得了好成績,只是對他的“直拍橫打”技術這一事實進行了簡單的敘述,說明了這種技術的特點和威力,體現(xiàn)了初出茅廬的小將劉國梁具備的實力。
在體育新聞報道中,人物消息是比較常用的一種報道形式。這是由體育比賽的特點決定的,體育比賽就是比成績、比技術,看誰能奪得冠軍,看誰能打破紀錄。因此在賽事不斷的體育比賽場上,常常出現(xiàn)振奮人心的好成績,突然間就能誕生一個明星。而體育新聞報道理所當然地就要對這些明星以及他們的成績進行報道。
2.人物消息的寫作要求
(1)人物的典型價值
體育新聞中人物消息的報道,首先要考慮的是確定報道對象。有體育比賽就會產(chǎn)生冠軍,但并不是每一個冠軍都具有人物消息的報道價值。一般的比賽冠軍可以通過消息或綜合消息的形式進行報道,重在突出新聞事實。
而運用人物消息這種文體進行報道時,必須考慮運動員比賽成績的含金量或影響力。比如達到或接近國際領先水平;或長期處于低水平徘徊的項目有了飛躍性的提高等等;或是集體比賽項目中的核心隊員具有較強的組織力和公信力等等。對這樣的人物進行人物消息報道才具有價值。
(2)人物或事實的特點
人物消息的報道也是注重一事一報,敘事單一。所以在敘述人物或敘述事實的時候,要注意凸顯人或事的個性特點,表現(xiàn)出新聞人物或新聞事實的獨特風格。人物消息中的人和事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不能割裂開來。要以人率事,以事顯人。一般來說,體育報道中的人物消息的報道范圍應注重在比賽的現(xiàn)場,把運動員的臨場表現(xiàn)特點和比賽過程情況敘述出來就完全可以,一般不涉及與比賽現(xiàn)場無關的其他問題。
三、新聞分析
新聞分析又稱新聞述評或記者述評,是指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記者以自己的觀點對新聞事實進行評述和分析,以此引導受眾更深入地了解新聞事實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或新聞事實的發(fā)展趨勢。
新聞分析可以分為兩類,根據(jù)在報道中側重于敘述還是側重于評論來確定。側重于敘述事實的我們把它稱之為新聞分析,也就是本節(jié)所要講述的;側重于評論的我們把它稱之為新聞述評,在評論部分會提到。
1.新聞分析的特點
新聞分析是新聞報道的一種形式,它包含有評論的成分,但又不是評論。它以報道新聞事實為主,但又以評述新聞事實為目的。
新聞分析在體育新聞報道中有這樣兩種形式,一是展望性的新聞分析,即所報道的新聞事實即將或正在發(fā)生,新聞事實的結果還沒有定論,在這種情況下記者根據(jù)新聞事實發(fā)生的諸多因素和以往的經(jīng)驗,對新聞事實發(fā)展的趨勢或結果進行分析判斷,作出預測性報道。二是新聞事實已經(jīng)發(fā)生并有了明確的結果,記者根據(jù)自己對新聞事實的認識和理解,進行分析評述,說明事實結果產(chǎn)生的原因并以此引導人們對新聞事實的認識和理解。這種報道也可以叫做問題性新聞分析。
請看下面的一則報道:
中國隊到底能走多遠
——第三屆世界杯女子足球賽展望
張千里
第三屆世界杯女子足球賽開賽在即,人們關注中國隊在奪冠的路上能走多遠。
第三屆世界杯女子足球賽決賽階段的參賽隊由上屆的12支增至16支,使本屆賽事成為世界女足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盛會。由于近年來世界各地女足運動的飛速發(fā)展,女足落后地區(qū)與開展較好地區(qū)的球隊之間的水平差距大為縮小,列強之間更難分高低,這將使本屆比賽更為精彩激烈。
輿論認為,本屆世界杯女足賽上肯定會冷門迭爆,黑馬奔騰,老牌勁旅被新銳意外戰(zhàn)勝的場面難免發(fā)生,誰能進入前四名,誰最終能捧杯,應該是世界女足大賽歷史上最難預料的一次。
若一定要做出大膽的預測,則美國、德國、中國以及挪威和瑞典隊有望進入四強。就中國隊而言,要沖入半決賽,首先須通過小組賽各有千秋的3個對手的“初試”:非洲冠軍加納隊隊員身體素質好,動作靈巧,活動范圍大,拼搶積極快速,但進攻欠缺章法,打法單調;近期取得長足進步的澳大利亞隊身高馬大,逼搶兇猛,戰(zhàn)術簡練實用,但是防守速度較慢;中國隊如果正常發(fā)揮水平,戰(zhàn)勝上述兩隊應在情理之中。相比之下首役與老對手瑞典隊對壘,可謂中國隊本屆世界杯賽要逾越的第一道“關隘”。處于新老隊員交替的瑞典隊隊員年輕,攻防奔跑十分積極,但臨場經(jīng)驗不足,應變能力稍差。以中國隊近年來與其交鋒勝多負少的情況分析,如今隊伍更為成熟的中國隊只要把握好心理狀態(tài),則可避免在這里翻船。
中國隊若能取得小組第一,既可避開可能名列c組第一的衛(wèi)冕冠軍挪威隊,通過1/4決賽相對容易一些。但如果中國隊名列小組第二或挪威隊在1/4決賽中擊敗d組第二名,中國隊在1/4決賽或半決賽中仍可能必須通過這支北歐勁旅的第二道“關隘”。說到挪威隊,人們不禁憶起上屆世界女足大賽決賽中該隊輕取歐洲勁旅德國隊的場景,不過挪威隊近期為傷病所困擾,實力有所減弱,只要中國隊能力保前幾場比賽中主力隊員不戰(zhàn)斗減員,應該能夠與挪威隊有一拼。
行家認為,中國隊具備前四名的實力。假如中國隊能再進一步,在決賽中最大的可能是與東道主美國隊相遇,這也是賽前人們分析最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之一。因為志在奪魁的美國隊決心在本土將上屆失去的冠軍杯再度捧回,該隊與朝鮮、尼日利亞、丹麥隊同組,小組出線應不成問題。
美國隊決賽前實際上只有德國隊真正是不可小視的對手,美國隊只要發(fā)揮正常,應該能進軍決賽。在中、美交鋒史上,美國隊勝多負少,但如日中天的中國隊最近兩度取勝已成為該隊的心腹大患。但是在本屆杯賽上,綠茵場外的一些因素很可能對兩隊的交鋒影響極大。
根據(jù)賽程安排,如果中國隊進入決賽,則需在美國東西海岸間橫貫4次,對于全隊平均年齡較大的中國隊來說,無論是休息調整還是賽前訓練都要大受影響。而占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美國隊,在東海岸打完小組賽后,即可在西海岸的洛杉磯以逸待勞地等待車勞舟頓的中國隊決一死戰(zhàn)。不過,中國隊對此早有思想準備,與美國隊一搏的決心空前。從技術和實力來看,同樣講究整體打法的中、美兩隊難分伯仲,看來屆時鹿死誰手,就要看臨場發(fā)揮了。
(新華社北京1999年6月18日電)
這是一篇預測性新聞報道,《中國隊到底能走多遠》的題目本身就提出了設問,走向哪里?走向第三屆世界女足大賽的冠軍領獎臺。能走多遠?就是記者要分析的問題。
這篇報道根據(jù)當時幾支世界強隊的情況作出了一個基本的評估,有六支隊伍具備進入四強的實力,然后根據(jù)各隊隊員的身體素質情況、技術特點和戰(zhàn)術打法以及分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甚至對比賽地點的安排等因素也考慮到了。這篇新聞分析詳細、周密,使讀者看后對這次世界杯女足比賽的總體情況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我們再看看下面一則新聞分析報道:
中國登山運動急需突破
王永治
中、蘇、美1990年珠穆朗瑪和平登山隊取得了成功。這也是中國登山選手第四次征服珠峰。
追蹤一下中國隊于1960年、1975年、1988年和1990年4次在5月份征服珠峰的足跡,不能不使人面對這樣的事實:中國隊4次征服珠峰都是在同一季節(jié),走同一路線,用同一戰(zhàn)術。
中國隊4次成功,都費時70天以上,前3次的進山人員都超過百人。時間長,耗資巨大。從高原醫(yī)學角度看,這也對進山人員的生理和心理機能產(chǎn)生消極影響。
自1964年中國隊征服最后一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后,世界登山運動便開始在新奇與驚險之路上探索。沒有新的高度可征服,探險者們便進行了無氧登山、快速登山和雨季、冬季登山等新的登山形式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他們總是避開前人足跡,尋找新線路。
至今,勇士們已在珠峰上開辟了9條通向頂峰的險途。
如果說,多年來未能注意了解世界登山運動的發(fā)展趨勢,那么,在改革開放10年后的90年代,中國登山運動還不奮起直追,那就可能被世界登山新潮流所淹沒。
需知,中國至今沒有翻譯出版一本權威性的外國登山專著。而國內的研究與著述,也僅以一本通俗讀物《登山
簡史》為代表。
登山首先是探險。從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人類的每一次重大探險都帶來了巨大的現(xiàn)實利益。即便是現(xiàn)代登山運動的發(fā)源地阿爾卑斯山,也是由探險家的樂園變成了旅游者的勝地。
珠穆朗瑪峰,自1953年和1960年分別被英國隊和中國隊從南、北兩坡首次征服之后,至今沒有建立起旅游設施。多少人想一睹“第三女神”的芳容卻沒有條件。在人類探險的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中國是否有理由因為起步晚就不去積極開發(fā)珠穆朗瑪峰這一獨特的旅游探險資源?
科學地了解、認識每一座山峰,應是登山隊的任務之一。1960年和1975年兩次登珠峰,中國隊中都有科學家。但進入80年代以來,中國登山隊日益專業(yè)化,每一次登山,登頂都成了惟一的目標,科學家們已與登山無緣了。
有識之士已發(fā)現(xiàn)了中國登山運動的危機。中國第一代登山家貢布說:“雪山是死寶,要讓死寶變活寶,登山隊將起開路先鋒作用?!?/p>
西藏自治區(qū)體委也提出在中、小學普及登山知識。中國登山協(xié)會也準備組隊搞高山縱走等新興項目。
中國登山運動,只有注入更多的冒險精神和科學精神,才能長久不衰。
(新華社拉薩1990年5月25日電)
這篇報道是在中、蘇、美和平登山隊成功登上珠峰以后所寫的分析報道,記者以三國登山隊員登頂成功為由頭,分析了我國登山運動的功過與成敗。但是,記者在整篇報道中很少直言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只是對外國登山運動的發(fā)展情況和我國登山運動的事實進行比較分析,通過事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使人們能夠從事實的對比中看到我國登山運動的差距和不足。
新聞分析是體育新聞報道中常見的文體之一,對一些大型的體育比賽和重要的賽事來說這種報道形式是必不可少的。預測性新聞分析是體育比賽的序曲,大賽還沒有進行,大幕就已經(jīng)拉開了。問題性新聞分析是體育比賽的尾聲,通過新聞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原因,以促進問題的解決。
2.新聞分析的寫作要求
(1)通過事實表達觀點
新聞分析報道同樣要求以敘述事實為主,但這里的敘述事實的目的不是為了報道事實,而是用事實說話,表達一種觀點,說明一個問題。因此,對于事實的選擇要適合主題的需要。
(2)觀點和結論要有說服力
新聞分析報道主要是為了表達一種觀點,這種觀點的正確與否,會對新聞報道的價值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但是,我們都知道體育比賽充滿了不確定性,就預測性新聞分析來說誰也不可能準確地預測比賽的最后結果會怎樣,那是不是報道就沒有價值了呢?其實不應該這樣理解。
新聞報道不是算命,也不是猜謎語。分析報道的正確與否不在于對比賽輸贏和比分的判斷是否正確,而在于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確,對事實的判斷和解釋是否符合運動的規(guī)律。因此,在新聞分析寫作中不要空泛地進行概念推理,而要以事實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于比賽的發(fā)展走向和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要盡可能地估計到,說話要留有余地。這樣才可以為人們提供正確的比賽信息,啟發(fā)和引導人們觀看比賽。
四、新聞特寫
“特寫”一詞,是指電影、電視的近鏡頭,即把人體或景物的局部進行放大處理,使人們能夠得到更好的視覺效果。新聞特寫是指對新聞事件發(fā)生過程中的某個精彩片斷進行細致詳盡的描述,繪聲繪色,有情有景,使人們感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新聞特寫在寫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語言的運用要生動、形象、感人。這一點和消息寫作不同,消息寫作注重對事實的敘述,通過對事實的敘述使人們了解新聞的內容。而新聞特寫雖然也要求對事實的敘述,但更重要的是對事實或現(xiàn)場場景的描寫,通過形象的描寫,仿佛把人們帶到了新聞發(fā)生的現(xiàn)場,激起人們在感情上對新聞事實的認同。
第二,主題要集中。新聞特寫是對新聞事件的一兩個片段進行描寫,因此,在寫作中就要抓住主題,抓住能夠反映事件特征的片斷和場景進行描寫。如果面面俱到,就無法突出重點,也就失去了特寫的意義。
第三,要有情節(jié)。通過新聞特寫這種文體形式來反映新聞事件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事件本身具有新聞價值;二是新聞事件具有感人之處或重要意義。因此,新聞特寫在報道事件時就要充分體現(xiàn)出這一點,抓住事件局部跌宕起伏的細節(jié),通過語言的描述寓情于理。
請看下面的一則特寫:
欒菊杰:我豁出來了
——第十三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女子花劍決賽目擊記
通訊員 陶金漢 記者 王興平
8月27日晚上8∶50,正進行女子花劍決賽的擊劍館里靜得幾乎聽得到人們的呼吸聲。這時,電子計時牌顯示
出離規(guī)定的比賽結束時間還剩7秒鐘。記分牌上的比分是3比5,欒菊杰落后。她必須在7秒鐘內連續(xù)刺中對手——蘇聯(lián)的沃莎金娜兩劍,才能打平對手,再賽一劍決勝負。
欒菊杰習慣地整了整手里的劍,她還是那樣沉穩(wěn),沒有絲毫的急躁和忙亂。只見她劍一虛晃,大步跨前。進攻,對方躲過;再攻,好——表示刺中的綠燈亮了:4比5。然而,時間也只剩下4秒鐘了。
“抓緊……還有4秒鐘”,隊友在提醒。欒菊杰再進攻,兩劍相撞,錚錚作響。兩個回合后,欒菊杰抓住對方一個空檔,果斷地以交叉步向前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刺一劍,沃莎金娜躲避不及,綠燈又亮了:五平。這時只剩下1秒鐘。
裁判宣布:加賽一劍決定勝負。沃莎金娜揭下面罩掠了掠頭發(fā),神情顯得有些慌亂。她可能沒有想到,這位27歲的中國姑娘在0比4、2比5落后的情況下竟能一劍一劍“撈”回去。裁判發(fā)令:“預備——開始”欒菊杰移動迅速,出劍果斷,攻勢不減;對手也不示弱,防守中伺機反擊;幾個回合下來,雙方仍未分出勝負。但欒菊杰在氣勢上占了上風,只見她突然發(fā)力,一連向前跨出幾步,一劍刺中沃莎金娜的腰部?!俺晒α恕保?jīng)過兩天來的17場激戰(zhàn),欒菊杰終于過關斬將,為中國在本屆大學生運動會上贏得了第二枚金牌。
“我豁出來了”這是欒菊杰從擊劍臺上跳下來后對隊友說的第一句話。國際擊劍聯(lián)合會主席羅蘭·波代爾在給欒菊杰戴上閃亮的金牌后對本社記者說:“這是一場精彩的決賽,欒菊杰不愧是奧運會冠軍?!?/p>
(新華社神戶1985年8月27日電)
這篇新聞特寫報道了第13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女子花劍決賽的一個片斷,在比賽即將結束的最后7秒鐘,欒菊杰還以兩劍之差落后對手,關注欒菊杰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上。記者抓住了這一關鍵時刻的每一處細節(jié),詳細地敘述了事實的經(jīng)過,并恰如其分地描寫了欒菊杰的每一個動作,使人在閱讀過程中同樣緊張而興奮,能夠感覺到比賽現(xiàn)場那種扣人心弦的場面。
體育新聞報道中的新聞特寫是一種新聞性的紀實過程,雖然它報道的事實只是截取了整個新聞事實的一部分,但卻是最精彩的部分。記者通過紀實語言把它描述出來呈現(xiàn)給讀者,能夠使人們不僅了解了比賽的結果,同時也領略了一番精彩的比賽場面。這種報道形式也是體育新聞報道中經(jīng)常運用的。
【注釋】
[1]《現(xiàn)場短新聞旁通》,華文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41頁。
[2]趙毅、錢為綱:《言語交際》,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3頁。
[3]見《吳冷西談廣播電視》,《新聞戰(zhàn)線》1982年12月。
[4]周勝林:《高級新聞寫作》,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2版,第87頁。
[5]夏國珞:《實用新聞寫作》,長征出版社1987年7月版,第123頁。
[6]董玉琴:《漫談經(jīng)濟報道》,新華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頁。
[7]見馬信德《體育新聞學》,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年7月版,第84頁。
[8]麥爾文·曼切爾:《新聞報道與寫作》,中國廣播出版社1981年版,第88~89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