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危險依舊存在
很多人都看到了關于媒體報道和公眾的態(tài)度之間關系的不同,但是,不能否定的是,他們之間也有些相同的地方。在“沒有公眾的民主”的部分里,我們談到了媒體削弱了社會資本的影響,貶低政治領導人和機構的高度和聲望。在“沒有公眾的民主”部分里,描述的作為報道機構一部分的記者的觀點和批評學家的鼓吹的霸權的概念絲絲入扣。每一個模式都對民主的未來提出了危險的警告,不管這種危險是由電視造成的,還是被動的,霸權的力量迫使它窒息了選擇性的觀點。符號化的操縱、對政治領導人的報道,報道他們的記者之間的舌仗,敵對文化的腐蝕性的關注和破壞等等,民主的勝利正以公眾是怎么被媒體形成為轉移的。對于公眾來說,可能有很多的事情在此之間都失去了平衡。用托馬斯·帕特森斯(Thomas Pattersons)的話來說,這正是“失去了秩序”。
許多學者和評論人士對市場化的理念以及社會機構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問題非常擔心。他們認為,有著致癌的病菌正在加拿大四處擴散--除非有巨大的變革或者重新整合,否則這些問題會影響、削弱、甚至有可能顛覆加拿大的共和政體。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學院2002級研究生)
加拿大的北極雪屋
因紐特人在造雪屋
在終年被冰雪覆蓋的加拿大北極地區(qū),居住著6萬多加拿大因紐特人。由于氣候條件特殊,使他們養(yǎng)成了獨特的生活方式。這些因紐特人不僅以海豹油燈照明、取暖、煮野獸肉吃,而且就地取材,創(chuàng)造出了別具一格的因紐特人居室--雪屋。
這種雪屋是用各種規(guī)格的雪磚壘成的。建造時,因紐特人用一把銳利的刀,將堅硬的積雪切成大雪磚,在選擇好的平地上,用雪磚壘成半球形的圓頂,再在屋頂罩住的土地上挖一個深坑,坑前開一個小窗戶,使自然光線能射入室內。窗戶的上方,伸出板形的雪塊,以便讓陽光直射進雪屋,使室內更覺明亮,甚至可以亮到能夠攝影。雪屋的門極低,外來的客人必須爬行,才能鉆入雪屋。由于因紐特人長得矮小,并有靈活的身軀,因此一滑便能滑進雪屋中去。
雪屋的小室內藏有很多食物,如面粉、茶葉、獸肉等,雪屋最深處用雪筑成的高臺,即是因紐特人的臥床。他們休息、吃飯都在“床”上,卻誰也不會被凍壞。夜晚安寢時,全家男女老少一律脫光衣服,鉆進一只皮制的大袋子中,互相取暖。遇有客人來時,便在雪床上鋪上一層軟雪、柳枝和獸皮,很是暖和。
雪屋雖然很適用,又是因紐特人遮避風雪的場所,但壽命卻很短,一個雪屋,一般只能用兩個月,就不能再住人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