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角的游牧民族
非洲之角的游牧民族
撰文/徐宇峰(本刊記者) 攝影/Sylvain Savolainen Photo-DragonImage
這是一支不斷遷徙的民族,在世界上最炎熱干旱的沙漠中竭盡生存;這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部落——阿法爾游牧民族。他們雖然有300萬人,但仍視自己為少數(shù)民族。他們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東北角的埃塞俄比亞,少部分生活在厄立特里亞、吉布提,三地的同族人使用同一種語言,有同樣的傳統(tǒng)和相同的社會結(jié)構(gòu)。這三地同屬15多萬平方米的丹納基爾沙漠地區(qū),是地球表面上最低洼的三角地帶。在漫長的夏季,這里每天的氣溫幾乎都超過40℃,最高能達到60℃。能在這里生存,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在全世界最干旱的地方游牧,這就是阿法爾人的生活。
● 在一個火山平原上, 兩個眺望遠方的牧羊人統(tǒng)治著吉布提共和國的阿貝湖平原。
吉布提共和國塔朱拉婦女在結(jié)婚之際佩戴的珠寶是阿法爾社會獨有的。
上圖 臉上覆蓋著 “畜群”面具, 一種由大蒜、孜然、咖喱和檸檬制成的混合物, 用于保護皮膚免于被陽光照射。
下圖 兩個家庭的年輕女孩, 佩戴著華麗的金銀首飾, 為即將到來的婚禮排練歌舞。
與其他非洲人不同的是,阿法爾人并不是熱情奔放的民族。也許是因為在這里生存的艱難,也許是因為天性,他們都很安靜,平日也沒有人歌舞,除了在婚禮這樣喜慶的日子里。捍衛(wèi)部族領(lǐng)地、牲畜、水源的斗爭,使阿法爾人變得異常剽悍。他們曾經(jīng)有一個風俗,族內(nèi)的男子只有在殺死過敵人后才能結(jié)婚。這種以殺戮為美的風尚,至今仍保留著——幾乎所有人的腰間都掛著一把巨大的匕首。
攝影師:西爾萬·薩弗雷恩(Sylvain Savolainen)
“我尋找那些充滿脆弱、戰(zhàn)斗和希望的地方。我試圖激發(fā)讀者的情緒和反應,喚醒人們和引發(fā)討論是我工作的目標。記者這份職業(yè)就是對世界作證,同時也為了傳達自己的理解。” 這是西爾萬·薩弗雷恩對自己記者職業(yè)的看法。
法國作家雷吉斯·德布雷曾經(jīng)說過:“沒有照片可以消除審美或道德觀點?!边@個判斷不僅可以用在觀者身上,也同樣適用于攝影師。無論用何種工具——照相機、麥克風還是攝像機,都是寫作。攝影就是用光寫作,就像文字記者選擇寫作的角度一樣,攝影師講述故事的方式就是選擇立場和表達觀點。2007年,西爾萬·薩弗雷恩榮獲瑞士新聞攝影獎年度最佳外國專題片獎。如今,他正專注于司法、國際正義問題及口述實錄工作。
● 左頁圖 阿法爾人生活的丹納基爾沙漠是地球上最炎熱的地方。
● 右頁上圖 阿法爾游牧民族在沙漠尋找牧場放牧牲畜,手持獵槍對其領(lǐng)地嚴加看守。
● 右頁下圖 一群女性圍繞在手鼓旁演奏充滿活力的音樂。傳統(tǒng)文化的口述、歌唱和音樂在阿法爾人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