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德修養(yǎng)
慎言語,節(jié)飲食。終日乾乾(慎做事),與時偕行。
——《周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西周·老子
道德乃人之根本;道之以德,德以明理。
——春秋·孔子
精神豁然,知足不貪,禮儀三千,威儀八百。
——春秋·孔子
德不孤,必有鄰。以誠待人,以德治眾。政者,正也。
——《論語》
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為本。
——《禮記·大學》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禮記·大學》
恃德者昌。
——西漢·司馬遷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純。
——東漢·張衡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
喜不大笑,怒不暴跳,哀不嚎哭,樂不輕佻。
——三國·諸葛亮
心靜則智明。
——北宋·歐陽修
君子修德則吉,小人悖逆則兇。
——北宋·周敦頤
才勝德者,小人也。
——北宋·司馬光
道德至上,功名次之。
——明·邵寶
養(yǎng)性莫若修身。
——明·戚繼光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
——明·洪應明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明·朱用純
道德上最大的缺失是不知感恩?;磉_、寬容是高尚而可貴的修養(yǎng)。
——哲人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哲人
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伸縮進退變化,乃圣人之道。
——哲人
老實是最大的智慧。
——哲人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當先德為本。
——古訓
孝父母,敬師長,人倫道德第一樁。
——古訓
立德、立功、立言謂三不朽。
——古訓
戒煙酒,戒狂喜,戒悲歡,戒空想,戒懶惰,戒空度。
——齊白石
立德齊今古,藏書教子孫。
——《中華圣賢經(jīng)》
謙卑、慷慨、貞潔、溫順、節(jié)制、友愛、勤奮是七種美德。
——[美]麥卡弗里
自律、同情、責任、友誼、工作、勇氣、堅忍、誠實是人類八大美德。
——[美]威廉·博內(nèi)特
以節(jié)制、嚴謹、果斷、誠懇、公正、大度、勤儉、潔凈、廉潔、謙遜為自省十大美德。美德遠勝于貌美。
——[美]富蘭克林
仁慈是心靈美。
——[美]愛迪生
道德是勝于富貴的資產(chǎn)。
——[英]莎士比亞
利人的品德就是美。
——[英]培根
研究認識相信真理是最高的美德。
——[英]培根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
——[英]史蒂文森
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人要禮貌慷慨。
——[英]羅素
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
——[德]貝多芬
謙虛為美德增色。
——[希臘]迪奧格尼斯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