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孫髯翁作品的思想內容
孫髯作為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他的一生是坎坷、凄苦的,也正是坎坷和凄苦,練就了他的錚錚傲骨和文人氣節(jié)。他從未停止過詩歌創(chuàng)作,縱然一輩子沒有出過書,他仍固守著自己的精神世界,仍然堅持著自己的創(chuàng)作。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并未完全沉溺于自己精神世界的一小方天地,而是默默地觀察著世界,體察著民情,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做著拯救黎民的偉大事情。在林玉田的《<孫頤庵擬盤龍江水利圖說>后跋》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然未嘗不念斯民之利病焉,故于詩賦藝文外,著有《盤龍江水利圖說》一冊,自源至委,防利之所在,害之所積,言之最詳,及疏之何方,導之何術,亦靡不籌之最當。誰謂無志功名者,即無心世故哉!”我們仿佛看見的是那位不求聞達的長髯布衣傴僂地行走在故鄉(xiāng)河沿、郊外,他關心民瘼甚于關心己疾,窮歲月之跋涉、閑披《禹貢》、《桑經》、《酈注》之書,真正具備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情懷,這是怎樣的人生境界?他為自己留下過這樣一副自挽聯(lián):“這回來的忙,名心、利心、畢竟糊涂到底;此番去甚好,詩債、酒債,何曾虧負著誰?!鄙下?lián)說的是孫髯來到這個世界,過于匆忙,以致糊涂,生出了名利之心,甚至糊涂到底,這是一生的遺憾。下聯(lián)意思是,回顧一生中,寫了不少詩,喝了不少酒,但不欠誰一首詩,不欠誰一文債,可以無憾,今天,連同那糊涂于名利之憾也統(tǒng)統(tǒng)了結,故云:“此番去甚好。”作者以“來”、“去”,即“生”與“死”相對,認為生不免糾纏于名利,是憾事,而死則是種解脫,是樂事。作者以哲人的眼光進行自我反省,他的生死觀和莊子很相近?!吨翗贰酚涊d莊子說:“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息我以死。”至于死,“人且偃然寢于巨室”,回歸于大自然,沒有必要擔憂、恐懼。孫髯將人生的一世用“這回”輕松帶過,這是受佛家輪回說的影響,與末尾的“去甚好”一起,表達了詩人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這樣的胸懷,這樣的境界,不可能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悲天憫人,寧靜致遠,自遣中又帶著若干矜持。
孫髯的詩詞作品可分為樂府詩,五、七言律詩和對聯(lián)三種形式,其思想內容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對云南大好河山的歌頌。如《大觀樓》:“月光撥作海門潮,屋涌椒蘭水可掏。半夜神燈波上走,三春畫槳鏡中搖。筆床茶灶宜青草,酒市溪村接板橋。聽唱竹枝來小詠,醉看塔影忽雙漂?!比娨悦枥L為主,寫的全是大觀樓白天和夜晚周圍的不同景致。層次分明,筆觸輕松,筆調轉環(huán)流利。人們可以推想到當年詩人結伴同游大觀樓,作詩吟對的美好場景。另一首詩《金沙江》:“劈開蕃域斧無痕,流出犁牛向麗奔。一線中分天作塹,云山夾闕石為門。波搖日月蒼藤細,少走雷霆白晝昏。倒峽翻浪自今古,更沄何處覓江源。”全詩筆調雄渾奔放,將金沙江的波濤洶涌、水勢浩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第二個方面,贊揚英雄們的忠孝愛國精神。如《岳武穆》:“岳家軍誓朱仙鎮(zhèn),欲向黃龍迎二圣。天下義師爭響應,太子聞之中也遁。太子勿遁金牌來,權相在內,將軍且回。片言直中膏肓哉,吁嗟乎!何物書生起草萊?!薄对亾斨弧罚骸笆K畾埳搅臓枲?,哪有閑情稱畫史。但將白眼送浮云,也似黃冠歸故里。”擔當生活在明代將亡的時候,他眼見明王朝腐朽沒落,清軍入關,無力挽狂瀾之勢,憤然到雞足山出家。當明永歷帝逃到云南,且戰(zhàn)且走,退入緬甸,他又按捺不住,從雞足山下來,不顧兵荒馬亂,不辭長途跋涉,到滇西騰沖去找永歷帝。當他到時,永歷帝已撤退到緬甸境內,他只好又回到雞足山。孫髯借文天祥不降元的氣節(jié)來表現(xiàn)擔當的愛國熱忱,但又無法揮灑無可奈何的感嘆。樂府詩《花木蘭歌》贊美的也是花木蘭的忠孝與愛國情操。
第三個方面,對高尚品德的褒揚。如《信陵君》:“我有故人在屠市。子清執(zhí)轡御我馳,公子曰諾此易易。故語多時眼斜睨,為禮愈恭敬愈至。賢哉公子真賢哉,如此方可云下士。秦軍夜半出紛紛,魏王不救平原君?;⒎皇侨缂Ц`,趙國山河空白云?!痹娭匈潛P了信陵君位高而不驕,權重而不傲,謙虛謹慎,平等待人,尊重別人的優(yōu)良品德。《漂母》:“舉頭吊韓信,低頭怨漂母。餓死淮陰兒,免為砧上俎。淮陰進退欠,先知賢母心。高風實可師,一飯豈因求。后報以千金,何足謝峨眉?!币辉?,描寫一位漂洗衣物的老婦,看到韓信流落街頭,常將自己的午飯分給他吃而不求后報的故事,贊揚了老婦樂于助人、不求回報的高尚品德,同時也譴責了韓信貪得無厭、野心勃勃、居功求官的行為。
第四個方面,是對封建王朝吊古緬懷的史評。樂府詩《春日登獅山》洋洋灑灑590個字,開篇首先描寫獅山的景色,進而緬懷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為削藩不成,反被其叔燕王朱棣舉兵攻入南京篡位。傳說建文帝于戰(zhàn)火中逃出流亡為僧,隱于云南武定獅山。結尾以“意在捕蛟龍,寧思脫狴犴。幸免豫且困,終作比丘伴。洪武過于暴,建文過于憨。一夫不忍殺,舉國遭涂炭。暴既非貽謀,篡終成鐵案。成王安在哉?新莽罪難逭。老佛南迎歸,榆川日西晏。至今獅子山,晝夜悲風澹?!敝赋鼋ㄎ牡?,未能“以古為鑒”而做出錯誤決策。感到意猶未盡,詩人又作近體詩《再游獅山吊建文帝》:“又過逃禪帝子壇,淡煙蓑草滿欄桿。滁陽一旅興王易,建業(yè)千官繼統(tǒng)難。闕對鳳陵成燕幕,天留獅窟任龍蟠。白頭歸葬無封樹,月色鵑聲終古寒?!崩^續(xù)抒發(fā)感慨。
第五個方面,是詩人自我人生觀的展現(xiàn)。不管是什么藝術作品,總是有意或者無意地蘊含著作者的政治觀、人生觀等。孫髯的詩歌自然有一部分是他對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展現(xiàn)。如七首《詠菊》,詩人以菊花的品質暗喻自己對黑暗勢力永不屈服的精神。還有《寓居夕佳閣》一詩:“道在多違俗,名高轉誤身。自非天下士,誰是個中人。魚鳥忘機盡,江山寫照真。我懷相領取,汩沒任風塵?!蓖耆w現(xiàn)了孫髯的處世原則:違背世俗,不愿與封建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清白一生,固守在自己蒼茫的內心世界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