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奧勒留是一位哲學家,《沉思錄》是一部哲學著作。你對此懷疑嗎?翻看《沉思錄》時,你或許會驚訝吧?這和印象中的哲學有些不同,它沒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沒有可靠的理性論證。而是一段段的格言,輕聲細語地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事,如何保持達觀,如何面對自己的生與死病與痛。找來哲學史的教科書,談到馬可·奧勒留也好《沉思錄》也好,都只有薄薄的兩三頁?!冻了间洝纺酥劣谡麄€羅馬帝國時代的這些哲學都不受重視,即使被當作哲學,也是不重要的哲學。那么,真是這樣嗎?
馬可·奧勒留講人要靠哲學指引,要相信哲學家,像哲學家一樣度過人生。那么,在他看來,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首先是外在的。比如和其他斯多亞派哲學家一樣,馬可·奧勒留生活簡樸,衣著樸素,睡硬板床。他喜歡穿一件短而粗陋的皮袍,見到他的人立刻就知道他是一位斯多亞派哲學家。當時的羅馬人是不太愿意讓哲學家當他們的皇帝的。于是,教他修辭學的老師弗朗特特意寫信叮囑他,當了皇帝以后千萬要把皮袍換成紫紅色袍子,那才是皇帝應該穿的。當然,這種生活方式更是內在的。
馬可·奧勒留一直講要關注內心、靈魂、精神,要按本性生活。哲學并不是書本知識,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F(xiàn)代人恰恰忽視了這樣的哲學,談起蘇格拉底,只想搞清楚他的幾個哲學概念和思想,而沒有關注蘇格拉底的方式。蘇格拉底的哲學是通過柏拉圖記錄他的談話得以保留的,他就是靠與不同的人談話、聊天、辯論來弄明白他認為的一些重要問題。愛比克泰德效仿了蘇格拉底,并影響了馬可·奧勒留。他們傳達給我們的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一整套學問。因此,這樣的哲學并不華麗,甚至有些樸素,而且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哲學是個動詞,不是“想”,而是“做”。
生活本是平淡的,遇到的事和人大多都是重復的,沒有太多驚奇。所以,不需要太多創(chuàng)見,以往哲學家說得好的話拿來就行了。但是,精神是需要磨練的。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哲學,正是在不斷地磨練自己的精神,不斷地堅守自己的信念。沉思和反省是每天必做的功課,這就是你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多次強調“你的力量范圍之內”,正是因為生活是“你的”,哲學所指引的是“你”。
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人的生活大同小異。所以,即使是東方人看西方人的著作,現(xiàn)代人看古代人的著作,他們也是心靈相通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