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jié) 孔子的學習觀
學習是一個為人們所熟知的詞語。不僅因為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而且因為現今的社會對人提出了要活到老學到老的要求。也就是說終身學習觀已經被社會所認可。古代的圣人孔子可以說是我們現代人學習的典范。那么孔子主張我們學習什么內容呢?孔子主張的學習內容與我們今人有怎樣的差異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現在就孔子的學習觀思考如下。
一、為什么要學習的問題
對于為什么要學習的問題,孔子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意思就是孔子說:“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學習后有知識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才學習的人,是再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也不學習的人,是下等人?!睂嶋H上我們通過對這句話的意思理解就不難看出:孔子把人分為四個等級的標準是依據人的天資和后天的努力程度。人的天資稟賦也就是人的先天遺傳因素??鬃映姓J先天素質的重要性,但是他認為后天的努力也同等重要。在此請同學們思考王安石在《傷仲永》這篇文章中寫到方仲永少年時就具有卓越才華,但是后天不加以努力最終沒能成才。因此,孔子認為人的智力有差異第一個原因是學習。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意思是孔子說:“我并不是一生下來就有學問的,只是喜歡古代文化,勤勉地敏捷地追求知識的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首先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天才,肯定自己只是好學罷了。正是因為孔子的好學才成就了孔子的學問的淵博?,F在我們一起來看《論語》中描述孔子好學的一系列名言名句。例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些句子只是一個方面,其實,史書上對于孔子的好學的記載更加具體。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币馑季褪强鬃诱f:“只有十戶人家居住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樣辦事盡心竭力和誠實守信的人,只是他們比不上我孔丘喜歡學習罷了?!笨梢姡鬃訉ψ约汉脤W相當的自信??鬃右宰约旱那髮W經歷為例,向弟子闡述這樣的道理:淵博的知識和高尚的品德,都是通過不斷學習得來的。因此我們要努力學習,力爭在知識和品德方面充實自我。由此可見,充實自我是為什么要學習的第二個原因。
二、孔子判斷好學的標準
孔子非常重視好學,不僅自己好學,而且希望弟子們也要好學??鬃拥茏尤?,圣者七十二人,在弟子中好學兩個字,他只給過一個學生,那就是顏回。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無),未聞好學者也?!蔽覀冎攸c來看看“不遷怒,不貳過”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不把自己的怒氣發(fā)泄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不再一次犯早先犯過的錯誤??傊?,孔子對好學是極其重視的。正是因為重視,從側面可以看出孔子對學習有著濃烈的興趣。我們時常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成功的關鍵在于是否對學習有興趣。此外,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意思是孔子說:“品德高尚的人吃東西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謹慎于言談,接近有道德的人來匡正自己的錯誤,就可以稱得上好學了?!保ù艘馑祭斫馐墙滩牡?7頁課下幾個注釋的綜合)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對吃和居住提出了要求:告訴我們要淡化對物質的要求,做事要積極主動。總之,好學的標準就是淡化物質追求,提倡積極的主動追求精神。
三、思考學習到底是為了誰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意思是孔子認為古代學習的人是為了自己增加學識和道德修養(yǎng),現在學習的人是為了向別人賣弄各自的本領??鬃釉谶@里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關于學習到底是為誰學的問題。北宋大儒張恒亮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句話成為千古名句,成為歷代有為的人士一生為學為人積極奉行的典范。我們首先來解讀這句話,孔子通過古代和現在人們學習目的的不同的對比突出我們學習目的在有利于自己的同時,也應該有利于社會和國家。
四、學習的重要性
1.學習“六言”。所謂的六言即仁、知、信、直、勇、剛;所謂六弊是指愚、蕩、賊、絞、亂、狂。我們在理解的時候要認識到六言與六弊是相對應的,要對六言與六弊中的關鍵字的含義進行理解。六言中的“仁”是仁義;“知”是智慧、聰明;“信”是信用、誠信;“直”是耿直;“勇”是勇猛;“剛”是剛強。六弊中的“愚”是愚蠢;“蕩”是放浪而無所持守;“賊”是害人害己;“絞”是急切不容忍而傷人;“亂”是犯上作亂;“狂”是狂妄而不知天高地厚。根據以上字詞的含義我們可以分別來推斷每一句話的含義。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此句的含義是一味喜歡仁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病是愚蠢,即不應以仁愛之心對待的。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及農夫與蛇的故事。第二句:“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意思是一味喜歡聰明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沒有準則??鬃佑X得一味喜歡聰明不是真正的聰明而是小聰明,且不利于人的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第三句:“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意思是一味喜歡誠信而不喜歡學習,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鬃诱J為講誠信有必要性,是一種美德,但是要看對象是誰。舉出孔子路過衛(wèi)國時蒲地的人民造反要挾孔子訂下盟約,孔子迫于當時的形勢就簽訂了盟約。離開蒲地后,弟子問孔子是否要遵守盟約時,孔子說:“要盟,神不聽”。第四句:“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意思是一味喜歡耿直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傷害人。在這里孔子強調性格上如果過分耿直而不喜歡學,會造成很大的危害。這里強調的“不喜歡學”是要求人們認識到我們需要改變耿直的性格,而如何去改變呢?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例如:西門豹之性急,故配韋以自緩;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第五句:“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意思是一味喜歡勇猛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闖禍。第六句:“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意思是一味喜歡剛強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天高地厚??傊鬃又鲝埖摹傲浴备嗟氖菍θ怂鶓哂械牡赖缕焚|提出的要求。希望個人在仁、知、信、直、勇、剛這六個方面積極加強學習,做事就不容易走極端。(此段中六個句子各自的意思理解參見選修教材第36~37頁的課下注釋)
2.學習禮義和仁義?!肮Ф鵁o禮則勞,慎而無禮則思,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意思是一味謙恭而不拿禮來節(jié)制,就會很辛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禮來節(jié)制,就會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禮來節(jié)制,就會犯上作亂和闖禍;一味直率而不拿禮來節(jié)制,就會急切而傷害人。君子對父母親族篤厚,那么百姓就會興起仁厚之風,所以不遺棄舊交,那么老百姓就不會不厚道。我們不難看出,此句是緊承第四則的六言展開論述。恭、慎、勇、直可以說是儒家對人應該具有的仁義品質提出的要求。在孔子看來光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不用禮義來節(jié)制,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孔子把“禮”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我們已經講過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禮。他主張“禮以行義”就是說禮是用來推行義的??鬃酉M佑枚Y儀來行事,帶來良好的效果,形成仁厚之風。
3.儒家五倫思想。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边@句話的含義就是子夏說:“尊重有才的人而看輕女色;侍奉父母,能夠盡心竭力;服侍君王,能夠獻出身家性命;與朋友交往時,要做到言而有信。這種人雖然說沒有學習,我還是說他已經學習了?!庇纱丝芍?,孔子的五倫思想是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兄弟有故,夫婦有別,朋友有信。由此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孔子對有品德的人很看重。第二,對誠信的重視。第三,對五倫思想的重視。
4.學習《詩經》和《禮》的必要。陳亢與伯魚的對話:陳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覺得孔子一定會把自己最好的絕活只告訴或者只教給自己的兒子伯魚,卻不教給其他的弟子。我們來看伯魚是如何回答的。伯魚曰:“嘗獨立,鯉趨而過庭??鬃釉唬骸畬W《詩》乎?’伯魚對曰:‘未也?!粚W《禮》,無以言?!币簿褪遣粚W習《詩經》就不知道話說得是否漂亮,因為沒有依循。第二句:“不學《禮》,無以立?!币馑际遣粚W習《禮》,就不能夠立身處世。兩次在孔子的提示下伯魚就主動去學習。
陳亢聽了伯魚“聞斯行諸”后發(fā)出了深深的感慨,伯魚對他的問題進行了解答,促使他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五、怎樣去學的問題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笔紫葋砜幢揪涞暮x是年輕人在家里就要孝順父母,出門就要敬重年長的人,謹慎而誠實,廣泛地關愛大眾而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幾點以后還有余力就學習禮樂制度和文化知識。這里我們要了解“弟子”的含義。第一是年紀幼小之人,第二是學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舉實例:明代方孝孺被殺之事。由于永樂皇帝朱棣要方孝孺寫登基文獻,他堅決不寫,心里想大不了滅我九族。永樂皇帝認為他的老師沒有教好它,決定滅他十族。我們現在來分析這幾句話——它是教人怎樣去學習的。孔子是從道德的層面去認識為學的,他認為為學的第一要務就是躬行,躬行是根據。要做到躬行,就要做到以孝悌為先,這里的“孝悌”意思是尊敬父母敬愛兄長。做到孝悌以后,如果行有余力,就可以學文了。
六、孔子所說的“好學”包括的內涵
通過以上內容的講解,我們要理解孔子所主張的學習的基本內容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學習禮儀,二是要修身。學習禮儀的目的是為了修身,這兩個方面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之間構成一個整體。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孔子對于好學內涵的理解,跟我們現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歡學習知識或技能是不同的,孔子認為好學的內涵是人的人格修養(yǎng)和道德實踐。
那么在這里需要我們討論:先進的知識技能和良好道德品質兩者孰輕孰重,哪一個更能夠使我們獲得幸福?孔子主張好學的基本點是努力培養(yǎng)好的德行,所以德行和先進的知識技能談不上孰輕孰重和誰先誰后。首先,要認識到先進的知識技能使我們成才,為我們帶來豐厚的物質財富,讓我們過上好的生活。其次,現實生活中的確有知識過多但是沒有好的品質的人,給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地溝油事件。因此培養(yǎng)德行從某種意義上說,具有根本意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