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第五篇禮樂

        第五篇禮樂

        時間:2023-01-03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然而,春秋末世,禮崩樂壞,自上而下對禮樂的認識日見狹窄。本章孔子所言,是對時弊的抨擊。孔子對此深有感慨,所以對頭腦簡單的人給以勸誡。孔子以繪事為喻,說明絢麗是基于樸素的。

        §65子曰:“禮,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陽貨》

        【注】

        ①禮:首先指的是禮治的社會制度,其次指禮儀、禮節(jié)、禮貌等文明禮儀。其宗旨是安上治民,致天下太平。然而,春秋末世,禮崩樂壞,自上而下對禮樂的認識日見狹窄。本章孔子所言,是對時弊的抨擊。

        ②云:語末助詞,含有轉(zhuǎn)述語氣。

        ③玉帛:禮儀中最常見的兩種禮品。

        ④樂:音樂。周代十分重視音樂的教化作用,其宗旨是純潔人們的思想情操,移風易俗。而到了春秋,貴族們棄古樂,而用新樂(如鄭聲),以求爽心悅耳,不復(fù)其舊矣??鬃訉Υ松钣懈锌?,所以對頭腦簡單的人給以勸誡。

        ⑤鐘鼓:奏樂時最常用的兩種樂器。

        【譯】

        孔子說:“有人老是說禮喲,禮喲,難道禮僅僅指玉、帛這類禮品嗎?有人老是說樂喲,樂喲,難道樂僅僅指鐘、鼓這類樂器嗎?”

        §66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薄栋速?/p>

        【注】

        ①林放:魯國的高士。

        ②本:始,起源。

        ③大:贊美之詞,如大禹之大,非大小之大。④禮:指迎賓宴客之禮。

        ⑤喪:喪禮。

        ⑥易:簡樸。

        ⑦戚:悲,表達對死者之悲。

        【譯】

        林放請教禮儀的起源問題??鬃诱f:“問得好呀!作為迎賓宴客之禮,與其講求排場,寧可節(jié)儉;作為喪禮,與其從簡,寧可盡到對死者的哀痛之情?!?/p>

        §67子夏問曰:“‘巧笑佾,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薄栋速?/p>

        【注】

        ①倩(音欠):甜美,指笑時酒窩而言。

        ②兮(音西):語末助詞。

        ③盼:眼珠轉(zhuǎn)動的樣子。

        ④素:衣著樸素。

        ⑤絢(音炫):色彩華麗。以上詩句引自《詩·衛(wèi)風·碩人》,今本不見末一句。

        ⑥繪:也作繢,織繡,一說繪畫。

        ⑦后素:后于素。素,素絲??椑C先用素絲,而后用五色彩絲繡出圖案。繪畫最原始的辦法也是先用水墨,再用彩色。孔子以繪事為喻,說明絢麗是基于樸素的。

        ⑧禮后:意為禮后于仁。《八佾》:“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見第三篇§38)子夏說的與孔子之意合,故得孔子稱贊??蓞⒁姳酒?6。

        ⑨起:揭,揭示。

        【譯】

        子夏請教說:“‘巧妙地笑起來,酒窩顯得多甜美呀!美麗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轉(zhuǎn)呀!衣著雖樸素,卻令人感到艷麗而多姿呀!’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織繡總是先用素絲,而后用彩色絲線?!保ㄗ酉模┱f:“禮也是后來才形成的么?”孔子說:“能揭示我心意的,只有卜商你啊!從此以后可以和你談?wù)摗对姟妨?。?/p>

        §68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于夏,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薄稙檎?/p>

        【注】

        ①世:代,朝代。

        ②殷:始稱商,湯所建立的王朝,約在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

        ③因:襲用。

        ④夏:禹所建立王朝,約在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7世紀。

        ⑤禮:禮法制度。

        ⑥損益:刪除與增加。

        ⑦周:姬發(fā)所建立的王朝,在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3世紀。

        ⑧其:表假設(shè)語氣的助詞。

        【譯】

        子張請教說:“十個朝代之后的事可以預(yù)料得到嗎?”孔子說:“殷王朝沿用了夏代的禮法制度,哪些刪除了,哪些增加了,是可以知道的。周王朝沿用了殷代的禮法制度,哪些刪除了,哪些增加了,是可以知道的。要是哪個王朝繼承了周的禮法制度,即使往下流傳一百個朝代,其結(jié)果如何也是可以預(yù)料得到的?!?/p>

        §6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八佾》

        【注】

        ①杞(音起):周代諸侯國,夏禹的后裔。

        ②征:驗證。

        ③宋:周代諸侯國,商湯的后裔。

        ④文獻:古代文化典籍與學(xué)識淵博的賢士。周武王滅紂之后,分別封夏禹后代于杞,封商湯后代于宋。杞、宋去他們先祖都十分遙遠,所以無從考證他們所用禮法制度的來歷。

        ⑤征之:考證出他們所用禮法制度的來歷。

        【譯】

        孔子說:“夏代禮法制度如何我能把它說出來,其后裔杞國的禮法制度不足以拿來證明它什么問題。殷代禮法制度如何我能把它說出來,其后裔宋國的禮法制度不足以拿來證明它什么問題這是古代文化典籍與學(xué)識淵博的賢士不夠的緣故,要是足夠的話,我也能考證出這兩個諸侯國禮法制度的來歷。”

        §70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薄栋速?/p>

        【注】

        ①監(jiān):通“鑒”,鏡子。引申為察看,考察。

        ②二代:夏、商二代。

        ③郁郁:形容周代禮法制度的條文豐富而又井然有序。

        ④文:禮法條文。今傳《周禮》《儀禮》是其部分內(nèi)容。

        ⑤從:遵奉。

        【譯】

        孔子說:“周王朝對夏、殷二代的禮法制度進行考察,制訂出來的禮法條文多么豐富有序??!我遵奉周禮?!?/p>

        §7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薄栋速?/p>

        【注】

        ①夷狄:泛指華夏之外缺乏文明的地方。參看§23注⑦。

        ②諸夏:中原漢族區(qū)域,指黃河流域一帶。

        ③亡:通“無”。春秋末世,諸侯爭霸,周天子名存而實亡,而諸侯國內(nèi)亂紛起,弒君者也屢見不鮮。孔子以為,華夏文明傳統(tǒng)歷史畢竟悠久,即使沒有君主,也比夷狄那些野蠻落后的地方強。

        【譯】

        孔子說:“夷狄那些地方雖然有君主,也比不上華夏沒有君主情況下的文明。”

        §72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薄栋速?/p>

        【注】

        ①諂(音產(chǎn)):討好??鬃右詾槭路顕龖?yīng)盡到臣子的禮節(jié),這根本不是討好國君。后人以為孔子不可三日無君,這是對孔子的莫大誣蔑。

        【譯】

        孔子說:“事奉國君盡到禮節(jié),有人卻認為這是討好國君?!?/p>

        §73子曰:“射不主,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八佾》

        【注】

        ①射:射箭比賽。

        ②主:尚,提倡。

        ③皮:皮革做的箭靶,文中做動詞用。

        ④科:類型。

        ⑤道:風尚。周武王克殷之后,提倡和平,放棄武力,連射箭比賽也放低要求:只要能射中靶子就好,不要求穿透靶子。孔子贊揚這種古老風尚,目的在于反對武力競爭,倡導(dǎo)以禮治天下。

        【譯】

        孔子說:“射箭比賽不提倡穿透靶子,是因為參賽者的力氣不是同一類型。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好風尚?!?/p>

        §74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薄蹲雍薄?/p>

        【注】

        ①麻冕:以苧麻織的禮冠。

        ②純:絲。當時麻貴絲賤。

        ③拜下:拜于階下,指朝見國君時。

        ④泰:大方。大方近于傲慢無禮,所以孔子不為。

        【譯】

        孔子說:“頭戴苧麻織的禮帽上朝,是合乎禮的。如今改用絲織品,是為了節(jié)儉,我就跟著大家這樣做。在宮廷臺階之下拜見國君,是合乎禮的。如今改為在臺階之上拜見國君,以為這樣做大方。即使違背多數(shù)人意愿,我仍然(按照古老的禮儀)在臺階之下拜見國君?!?/p>

        §75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薄短┎?/p>

        【注】

        ①葸(音喜):膽怯。

        ②亂:犯上。

        ③絞:急躁。

        ④君子:有德行有地位的人。

        ⑤篤(音賭):厚待。

        ⑥興于仁:為仁德感化而振作起來。

        ⑦故舊:老朋友,老同事。

        ⑧遺:棄而不用。

        ⑨偷:茍且偷安,無仁義之心。

        【譯】

        孔子說:“只懂得恭敬而不懂得依禮行事,就會活得很累;只懂得小心謹慎,而不懂得依禮行事,就會畏縮不前;只懂得勇往向前,而不懂得依禮行事,就會犯上作亂;只懂得直來直去,而不懂得依禮行事,就會急于求成。有德行、有地位的人,如能厚待自己的父母,那么百姓就會為仁風所感動而振作起來;有德行、有地位的人,如能不把老朋友、老同事拋在一邊,那么百姓就會為仁風所感動,而不至于茍且偷安、麻木不仁?!?/p>

        §76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遍T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薄断冗M》

        【注】

        ①視:看待。

        ②予不得視猶子也:孔子長子鯉先顏淵而死,有棺無槨,可知葬禮之簡;在孔子看來,顏淵葬禮也應(yīng)從簡,方可視之猶子,否則不得視猶子也。

        ③夫:猶“彼”。

        【譯】

        顏淵死了,同學(xué)們打算厚葬他。孔子說:“不可。”同學(xué)們終于厚葬了他。孔子說:“顏回生前看待我好比父親一樣,我卻不能把他看作兒子一樣。這不是我的緣故,而是他們年輕人作弄的結(jié)果?!?/p>

        §77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得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薄断冗M》

        【注】

        ①顏路:顏淵之父。

        ②槨(音果):套在棺材之外,起保護作用。

        ③才:聰明,指顏淵。

        ④不才:不聰明,指自己長子孔鯉。

        ⑤徒行:步行。禮制規(guī)定,古大夫無論是否在職,出門都得坐車,而不可步行,故有此說。

        【譯】

        顏淵死了,其父顏路請求孔子賣了車子而給顏淵買棺材外槨??鬃诱f:“無論是聰明的,還是不聰明的,說起來都是各人的兒子。我的兒子鯉死了,有棺材,而無棺材外槨。我總不能出門步行而把車子賣了給顏淵買棺材外槨吧,因為我曾經(jīng)當過下大夫,是不允許步行出門的?!?/p>

        §78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薄妒龆?/p>

        【注】

        ①述:循,遵循古禮。

        ②作:創(chuàng)始。指廢古禮而創(chuàng)新禮。

        ③信:信從典籍。

        ④竊:私下。

        ⑤我老彭:我先祖時賢人彭大夫。我,昵稱,孔子先祖是殷人,而彭大夫是殷時賢大夫;老,尊稱,如老聃之老;彭,姓氏,不知其名,或說彭祖。本章所論,是有關(guān)遵循古禮的問題。孔子主張述而不作,而時尚則不然,參看下一章。

        【譯】

        孔子說:“遵循古禮,不擅自創(chuàng)造;信從典籍,愛好古代禮儀。我私下拿自己與我先祖時賢人彭大夫相比?!?/p>

        §79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述而》

        【注】

        ①不知:無知。指有地位而不懂得禮樂的人而言,如季氏以八佾舞于廷。

        ②作之:置傳統(tǒng)的禮樂于不顧,而另搞一套。

        ③無是:不以為然。

        ④識:通“志”,記住。

        ⑤知:指知其所以然。

        【譯】

        孔子說:“看來有這么一種人,在禮樂方面明明一無所知,卻要另外創(chuàng)造一套。對此,我并不以為然。還是多聽聽,選擇你認為好的,跟著古人去做;多看看,把它們記住。至于懂得它們?yōu)槭裁催@樣做,是掌握禮樂的第二步工作?!?/p>

        §80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薄栋速?/p>

        【注】

        ①去:撤除。

        ②告朔:祭祀名稱。夏歷十二月初一,天子祭祀于祖廟,以祈禱來年國泰民安。春秋末世,諸侯也紛起仿效。

        ③餼羊:祭品中的一種活羊。

        ④愛:惜。

        【譯】

        子貢打算撤除年終前祭祀祖廟時的祭品之一活羊。孔子說:“賜呀,你吝惜那只活羊,我愛惜代代相傳的祭禮?!?/p>

        §81季氏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能救與?”對曰:“不能?!弊釉唬骸皢韬?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84,pagenumber_book=84" class="superscript">⑤!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八佾》

        【注】

        ①季氏:魯國上卿季康子。

        ②旅:也作臚,祭名,本是指諸侯在邦內(nèi)祭祀山川神靈。季氏是諸侯的陪臣,沒有資格以旅祭名義祭祀泰山之神,所以下文孔子對此加以非議。

        ③女:同“汝”,你。

        ④弗:同“不”。

        ⑤嗚呼:表痛惜的嘆詞。

        ⑥曾:表反詰之詞,猶難道。

        ⑦泰山不如林放:表面是說泰山之神不如林放知禮(參看本篇§66),居然接受違禮者的歆饗,實際是諷刺季氏背棄古禮,居心叵測。

        【譯】

        季氏在泰山之上舉行旅祭。孔子對冉有說:“你不能事先阻止這件事嗎?”冉者)回答說:“不能?!笨鬃诱f:“唉!難道說泰山之神不如林放知禮嗎?”

        §82三家者以《雍》。子曰:“‘相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八佾》

        【注】

        ①三家者:見上篇§62注⑦。

        ②雍:《詩·周頌·臣工》篇名,文中指詩的樂曲。

        ③徹:通“撤”,指祭祀先祖的最后一項,撤去祭品的階段,此時演奏詩樂以示結(jié)束。

        ④相:瞻仰。

        ⑤維:音節(jié)助詞。

        ⑥辟公:王公。

        ⑦穆穆:儀容威嚴的樣子。以上是《雍》詩詞句,引以諷刺三家卿大夫竊用周天子祭祖的詩樂于家廟之中的背禮行為。

        ⑧奚(音西):何。

        【譯】

        三家卿大夫以演奏《雍》樂來結(jié)束家廟祭祖儀式??鬃诱f:“‘那些王公都在瞻仰天子肅穆的儀容?!襁@樣的歌詞在三家卿大夫的祖廟廳堂上演奏,對他們有什么可取之處?”

        §8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

        【注】

        ①季氏:指季桓子,魯定公時上卿。

        ②八佾(音逸):每行八人,縱橫共六十四人的大型舞隊,依禮只有天子可用。而季桓子在家廟祭祖時竊用了這種儀式,嚴重違背了周禮,所以孔子非常氣憤。佾,行列。

        ③庭:院子。

        ④孰:何。

        【譯】

        孔子認為:季氏在家廟院子里竊用只有天子可用的八佾舞隊以祭祖,“這種行為如可容忍的話,哪有什么事不可以容忍呢?”

        §84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八佾》

        【注】

        ①禘(音帝):是天子祭天、祭始祖的一種隆重儀式。魯國竊用這種儀式,是違禮的,所以孔子加以非議。

        ②灌:主祭人在神位前斟上酒以饗神靈。

        ③往者:指灌之后的其他儀式。

        ④不欲觀:是氣憤而鄙視的委婉語。

        【譯】

        孔子說:“禘祭之中,自主祭人在神位前斟上酒,往下的儀式我就不愿看下去了?!?/p>

        §85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八佾》

        【注】

        ①說:有關(guān)道理。

        ②不知也:推托之辭,因為如果確切說出了禘祭原委,則犯了以臣議君的大忌。古時是不容許以下議上的,尤其不允許批評朝廷一級的過錯。

        ③示:同“視”。

        ④斯:此。

        【譯】

        有人請教有關(guān)禘祭的道理。孔子說:“不知道。要知道它的有關(guān)道理的話,在我們周王朝,想必好比察看這個東西吧——”說著,指指自己的手掌。

        §86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薄断冗M》

        【注】

        ①先進:早先進入孔門求學(xué)的人,如顏淵、曾晳、子路等。

        ②野人:品質(zhì)優(yōu)秀,而文雅不足。

        ③君子:猶雅士,雖精于禮樂,而品質(zhì)難以言之。

        ④從:信任。這一章反映了孔子看待禮樂并非至高無上,而認為道德品質(zhì)更為重要。

        【譯】

        孔子說:“早先進來求學(xué)的那班人,在禮樂方面是粗人。晚些時進來求學(xué)的那班人,在禮樂方面是雅士。要是選用人才的話,那么我還是信任早先進來求學(xué)的那班人。”

        §87子曰:“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薄蹲雍薄?/p>

        【注】

        ①吾自衛(wèi)反魯:指魯哀公十一年,時孔子已69歲。詳見《春秋左氏傳》。反,同“返”。

        ②樂正:詩樂合乎正道,即摒棄淫邪之樂,增強古樂的教化作用。

        ③雅、頌:《詩》的兩部分內(nèi)容,文中指配詩之樂。

        ④各得其所:詩與樂配合得恰到好處。文中沒有提到《風》詩的樂曲問題,可能這部分的詩樂配合已經(jīng)比較自然,無須重新整理。請參下文§89、§90等。

        【譯】

        孔子說:“我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然后使詩樂合乎正道,使《雅》《頌》的詩樂配合都恰到好處?!?/p>

        §88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nèi)?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89,pagenumber_book=89" class="superscript">⑤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薄栋速?/p>

        【注】

        ①大師:即太師,官名,宮廷音樂總監(jiān)。

        ②知:理解。

        ③翕(音希)如:形容匯合了各種樂器聲音,氣氛熱烈。如,猶“然”,詞綴。

        ④從之:繼之,指演奏的第二階段。

        ⑤純?nèi)纾汉椭C的樣子。

        ⑥皦(音皎)如:清濁分明的樣子。

        ⑦繹如:生氣勃勃的樣子。

        ⑧成:曲終。

        【譯】

        孔子與魯宮廷音樂總監(jiān)談起音樂,說:“音樂這種藝術(shù)想必是可以理解的吧:開始演奏時,各種樂器齊鳴,氣氛很熱烈;隨之,就漸趨和諧,清濁分明,生氣勃勃,直到曲終為止?!?/p>

        §89子曰:“師摯之始,《關(guān)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泰伯》

        【注】

        ①師摯:名叫摯的樂師。

        ②始:指樂曲的首段,只有樂器演奏,沒有歌詞。

        ③關(guān)雎(音居):是《詩》的第一首,由詩的內(nèi)容推測,其樂曲可能是一支婚宴之歌,久已失傳。

        ④亂:樂曲的最末一段,以詩配樂。

        ⑤洋洋:形容氣氛美好而熱烈的樣子。

        ⑥盈:充滿。

        【譯】

        孔子說:“樂師摯主持的演奏,自首段至最末一段的《關(guān)雎》詩樂合奏,氣氛美好而熱烈,旋律充滿聽眾的耳鼓啊!”

        §90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薄栋速?/p>

        【注】

        ①淫:過分。

        ②哀而不傷:曲調(diào)哀怨而不使人傷心。請參看原詩內(nèi)容。

        【譯】

        孔子說:“《關(guān)雎》這首樂曲,有時曲調(diào)歡樂,卻不過分;有時曲調(diào)哀怨,卻不使人傷心?!?/p>

        §91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薄栋速?/p>

        【注】

        ①韶:據(jù)傳是舜時流傳下來的樂曲,歌頌和平景象。

        ②美:指藝術(shù)而言。

        ③善:指內(nèi)容而言。

        ④武:又作舞,周武王時的樂曲,歌頌武王克紂的正義戰(zhàn)爭。由于殺氣太重,所以孔子以為未盡善也。

        【譯】

        孔子談到《韶》這支樂曲時說:“曲調(diào)美極了,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妙極了?!闭劦健段洹愤@支樂曲時說:“曲調(diào)美極了,內(nèi)容并非最好?!?/p>

        §92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樂之至于斯也!”——《述而》

        【注】

        ①三月:形容時間較長,并非確數(shù)。

        ②不知肉味:心目中只有《韶》樂的滋味,因而品不出肉味。

        ③圖:料想。

        ④為:欣賞。

        【譯】

        孔子在齊國聽了《韶》樂,好幾個月之內(nèi)吃不出肉的滋味,嘆道:“沒料想欣賞古樂的結(jié)果,竟會到了這種地步呀!”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