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處世
§286子曰:“志于道,據(jù)①于德,依于仁,游②于藝③?!薄妒龆?/p>
【注】
①據(jù):守,堅持為人處世的準則。
②游:游戲,指業(yè)余的文化生活。
③藝:指禮、樂、書、數(shù)、射、御等六門技藝。
【譯】
孔子說:“依據(jù)正道確立自己的志向,依據(jù)道德規(guī)范堅持為人處世的準則,依據(jù)仁的基本要求待人接物,依據(jù)六藝的內(nèi)容參與游戲活動。”
§287葉公①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②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③?”
——《述而》
【注】
①葉(音攝)公:葉公子高,封于葉。
②奚:何。
③云爾:如此而已。
【譯】
葉公向子路了解孔子的為人,子路沒有回答。事后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么不說‘他的為人嘛,發(fā)憤學習而忘了吃飯,高興起來而忘了憂慮,不知道暮年將到’之類的話呢?”
§288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①櫝②而藏諸,求善賈③而沽④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⑤?!薄蹲雍薄?/p>
【注】
①韞(音韻):包裹。
②櫝(音讀):匣子。
③賈:同“價”,價錢。
④沽:出售。以上以美玉喻賢才,以“沽”喻為世所用。
⑤我待賈者也:表明積極用世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品德才華早日為社會所用。
【譯】
子貢說:“假設在這里有一塊美玉,是包起來放在盒子里而把它藏起來呢,還是尋找更好的價錢把它賣了呢?”孔子說:“把它賣了吧!把它賣了吧!我就是想等待好價錢把自己的品德才華賣出去的人。”
§289佛肸①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②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鹈Z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③;不曰白乎,涅④而不緇⑤。吾豈匏瓜⑥也哉?焉能系⑦而不食?”——《陽貨》
【注】
①佛肸(音兮):晉國卿大夫范氏之家臣(屬吏),為中牟宰,時趙簡子假晉侯之命伐范氏,佛肸以中牟為據(jù)點反叛。佛,又作弗;肸,又作擾。
②親于其身:親身。
③磷:又作鄰,薄的意思。
④涅:水中黑土,可做染料。
⑤緇:黑。而不緇,比喻品質(zhì)意志至純至堅者,雖近匪類,也不受其污。
⑥匏(音跑)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可食,成熟后可剖制成器具。又,天上有星名匏瓜。此處為星名。
⑦系:懸掛。以上兩句比喻說明寧可犧牲自己名譽,也要為百姓謀福利,與佛云“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言異而旨同。
【譯】
佛肸派人來請孔子,孔子打算去。子路說:“過去我曾從先生那里聽到這樣的說法:‘如果對方本人親自做了壞事的話,品行高尚的人是不會到他那里去的?!鹈Z依仗中牟背叛晉侯,你如到他那里去,該怎么解釋呢?”孔子說“:是的,我有過這樣的說法。不是說有一種堅硬的石頭,即使磨它也不會變?。徊皇钦f有一種白色的東西,即使把它放在黑泥中也不會變黑。我難道是匏瓜星嗎?哪能光懸掛著而不給人們食用呢?”
§290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薄独锶省?/p>
【譯】
孔子說:“如能早上聽到做人的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p>
§291冉子退朝①。子曰:“何晏②也?”對曰“:有政③?!弊釉唬骸捌涫?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231,pagenumber_book=231" class="superscript">④也。如有政,雖不吾以⑤,吾其⑥與聞⑦之?!薄蹲勇贰?/p>
【注】
①退朝:朝廷例會結(jié)束歸來。時冉求為上卿季康子家臣,有資格參加朝會。
②晏:通“旰”,晚的意思。
③政:治國大事。
④事:日常事務。
⑤不吾以:不以吾,不用我。時孔子已去職。
⑥其:表委婉語氣的助詞。
⑦與聞:列席旁聽??鬃拥赂咄兀m已去職,當政如季康子卻對他禮敬有加,如遇大事,則不忘征求孔子意見。
【譯】
冉求從朝廷上回來??鬃诱f:“為什么這么晚?”回答說:“有重要政事?!笨鬃诱f:“大概是一般事務吧。要是真有重要政事,雖然不用我了,我還可以列席會議,聽聽會議內(nèi)容的?!?/p>
§292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痹釉弧埃壕铀疾怀銎湮弧!薄稇梿枴?/p>
【譯】
孔子說:“不處在某個職位上,不必考慮那個職位上的政事?!痹诱f:“品行高尚而有一定地位的人,其思考范圍不應超出自己所處的職位?!?/p>
§293子曰:“不有祝鮀①之佞②,而有宋朝③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雍也》
【注】
①祝鮀(音駝):衛(wèi)國大夫子魚,掌管祭祀教化。
②佞:口才好,能言善辯。
③宋朝:宋國公子朝,仕衛(wèi)為大夫,貌美而淫,通于襄公夫人宣姜,又通于靈公夫人南子。本章是說世風薄,人情惡,立身處世者非有自馭自衛(wèi)能力不可。
【譯】
孔子說:“要是沒有祝鮀那樣能言善辯的口才,而僅有宋朝那樣的美貌,要想在當今這個社會上逃脫被害或自誤的命運,難哪!”
§294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①,舍②之則藏③。唯我與爾有是④夫!”——《述而》
【注】
①行:出來為國家做事。
②舍:為當政所不用。
③藏:退隱。
④是:此,這種氣量。
【譯】
孔子對顏淵說:“用到你時就出來為國家做事,用不到你時就退隱民間。只有我與你有這種氣量吧!”
§295子擊磬①于衛(wèi)。有荷②蕢③而過孔氏④之門者,曰:“有心⑤哉擊磬乎!”既而⑥曰:“鄙⑦哉硁硁⑧乎!莫己知⑨也,斯己而已⑩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未之難矣?!薄稇梿枴?/p>
【注】
①磬(音慶):用石制成的樂器。
②荷:肩負。
③蕢(音潰):草編的筐,農(nóng)具。
④孔氏:一本作孔子。
⑤有心:有心事。孔子去魯,見拒于齊,入衛(wèi)亦郁郁不得志,故憂思于內(nèi),發(fā)聲于外,令人一聽即知。
⑥既而:不久。
⑦鄙:固,指音域不廣。
⑧硁(音坑)硁:形容樂聲尖而細。
⑨莫己知:莫知己。
⑩而已:算了。
厲:旱石,又名碇埠,以長石豎于溪流之中,用以使人往來,是橋梁的雛形。文中用作動詞。
揭:拎起衣裳涉水。以上兩句可能是古老諺語,比喻說明處世應當通權(quán)達變,而不可固執(zhí)。
果:真實??鬃涌隙ê墒壵哐灾衫?,合乎實際,是說給學生聽的。
難:猶反駁。荷蕢者言猶道家言,主張順乎潮流,放棄主觀強求??鬃与m贊賞這種思想,實際上卻未完全采納其主張??蓞⒌谑?89。
【譯】
孔子到衛(wèi)國后,有一天在住所擊磬。有位肩挑著草筐經(jīng)過孔子住所門口的人,聽到樂聲后說:“擊磬的是位有心事的人??!”不久又說:“樂聲又尖又細,音域這么狹窄呀!既然沒有人了解你,那你自己也就算了吧!碰到水深的地方就從碇埠上過去,碰到水淺的地方就拎起衣裳過去?!笨鬃诱f:“果真這樣??!我沒有話難倒他?!?/p>
§296子曰“:道不行①,乘桴②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③?!薄豆遍L》
【注】
①道不行:表面是說道路崩塌,不可行走,實際是說整個天下仁義道德淪喪,禮崩樂壞,已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鬃由朴秒p關(guān)語,不可不察。
②桴(音?。耗九?,水上簡便的交通工具,是船的雛形。乘桴浮于海,反映了孔子對當時專制政治的失望,因此決定棄之而去,另覓樂土。可參下一章。
③材:表面指桴材,實際指人才??鬃右詾樽勇分殴逃锌扇≈?,然非理想之良才。
【譯】
孔說:“大道崩塌了,不可以行走,我要乘木排飄浮到海上去。能跟隨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鬃诱f:“仲由喜歡逞勇,他的勇氣超過我。可惜沒有地方尋找更好的材料?!?/p>
§297子欲居九夷①?;蛟弧埃郝?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236,pagenumber_book=236" class="superscript">②,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
【注】
①九夷:東方各小國,相當于今之朝鮮、韓國、日本以及東南沿海一帶。
②陋:貧窮、落后、不開化。之,結(jié)構(gòu)助詞。
【譯】
孔子想移居東方小國。有人說:“那里既貧窮又落后,該怎么辦?”孔子說:“一旦有品行高尚的人住在那里,怎么會貧窮、落后呢?”
§298子曰“:賢①者辟世②,其次辟地③,其次辟色④,其次辟言⑤?!弊釉弧埃鹤髡?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236,pagenumber_book=236" class="superscript">⑥七人⑦矣。”——《憲問》
【注】
①賢:德才兼?zhèn)洹?/p>
②辟世:避現(xiàn)實社會。辟,同“避”。
③辟地:移居他方。見上章。
④辟色:喜怒哀樂不形于色,以免招惹政治是非。
⑤辟言:閉口不談政治,不論是非,以免當政以言定罪。由以上內(nèi)容可見春秋末世暴政統(tǒng)治之殘酷。孔子深為此而不平,所以同情、贊賞辟世、辟地、辟色、辟言的做法。
⑥作者:起而效法者。
⑦七人:不知所指為何人。據(jù)《論語》所載,有長沮、桀溺、荷蕢者、儀封人、楚狂接輿、丈人、石門者等高士。七,在《論語》中常表多數(shù),而非確數(shù)。
【譯】
孔子說:“賢明的人往往回避社會現(xiàn)實而隱入深山荒野;其次是易地而居,遠離故國;再次是喜怒哀樂不形于色,隱瞞自己的真情;再其次是閉口不談政治,不論是非得失。”孔子說:“已經(jīng)這樣做的有好幾個人了。”
§299逸民①:伯夷、叔齊②、虞仲③、夷逸、朱張④、柳下惠⑤、少連⑥。
子曰:“不降⑦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⑧,行中慮⑨,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⑩,身中清,廢中權(quán)”。“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薄段⒆印?/p>
【注】
①逸民:超逸現(xiàn)實、回避時俗的人。逸,也作佚。
②伯夷、叔齊:商代諸侯孤竹君的一對兒子,因相互讓位而出走至周國,聞武王滅商,恥食周粟,隱入首陽山,直至餓死。
③虞仲:周太王欲立小兒子季歷(即周文王之父),作為長子之太伯、次子之仲雍辭以采藥,相繼奔荊楚。仲雍,即虞仲。
④夷逸、朱張:未詳?!妒印份d,有人勸夷逸出仕,夷逸辭。
⑤柳下惠:見第三篇§41注④。
⑥少連:古之孝子,余未詳。
⑦降:自我貶損。
⑧中倫:合乎倫理。
⑨中慮:合乎理智。
⑩放言:辟言。放,止。舊注誤。
中清:合乎純潔規(guī)范。
廢:自止,不愿出仕。
中權(quán):合乎通權(quán)達變的要求。
無可無不可:憂以天下,樂以天下,不以個人得失為榮辱;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不以個人進退為依歸。此孔子所以為圣人者也??桑艘?,合乎心意也。
【譯】
自古以來超逸現(xiàn)實而避世俗的人有: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
孔子說:“不自我貶損志向,不使自身名譽受污,只有伯夷、叔齊吧!”認為柳下惠、少連“貶低了自己的志向,又使自身名譽受污。不過他們說的話合乎倫理,做的事合乎理智,大概就此而已”。認為虞仲、夷逸“隱居起來,不談政治,自身品行合乎純潔規(guī)范,主動避開世俗,合乎權(quán)宜之計”?!拔遗c這些人不同,沒有什么事是合乎心意的,也沒有什么事是違背心意的?!?/p>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