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過了凡的學風,能夠想到什么?中國傳統(tǒng)儒家在如何好學上作過很多探索,我總結了儒家五點好學法。
第一擇處仁。就是你要確立起你的學習環(huán)境。過去孟子的母親為什么帶孟子到有讀書人的地方居?。颗绞芯?,孟子去學各種市井之事,人是受環(huán)境影響的。所以好學,環(huán)境是個保證。而環(huán)境不僅僅是與人相處,和周圍的環(huán)境,就是你屋子里的學習環(huán)境也要收拾好。比如我讀書,眼前一定要兩三米是開闊的,而且還要能看見天空。環(huán)境與心靈是相應的,你在一尺見方的范圍內(nèi),一定要給自己一個舒服的感覺,幾凈窗明。你說你在那讀書,書堆了一堆,臭襪子堆了一堆,這種人我就知道沒學問。心物一如,外在的環(huán)境完全是你內(nèi)心的投影,物乃心之投影。
第二學擇友。跟三五好友,一起交往。人其實就是最重要的環(huán)境??鬃诱f無友不如己者,就是不要與道德不如你的人交友。取友要看對象,孔子講:“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蹦銓Σ缓线m的人說什么,他都不會懂的??鬃诱f:“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北热?0個人可以在一起學習,但20個人中可能只有10個人可以適道,把學的東西去實踐。但“可與適道,未可與立”,你可以去實踐,但老在那實踐,形不成理論總結與規(guī)律,就無法有自己的立的東西?!翱膳c立,未可與權”,可與立的人,他未必可以靈活運用。人和人的差距大了,所以學一定要擇好友。古人評價學習的效果之一就是看你能否論學取友。友人取好了,相互砥礪,必然越學越有感覺。
第三得良師?!笆ト顺龆f物睹”,良師出來,你能看見自己的自性。碰到好的老師,就像碰到你的父親一樣的感覺。我們有些老人,過去見到一些先生,有光風霽月的感覺。什么是光風霽月?你看現(xiàn)在下雪了,太陽冒出來了,太陽照在雪上的那個亮光的感覺,或者是白雪皚皚,明月當空大地清白的那個感覺。古人說有澡雪精神,也就是這種感覺。過去,古人說王夷甫,《世說新語》里的王夷甫,說他往那一站,就覺得他像個玉器?;蛘呶覀冋f嵇康,嵇康往那一站,就是玉樹臨風,風儀不一樣。所以得良師很難,老師的氣象很重要。好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自然不一樣??鬃拥膶W生,才性不一樣,像高柴有些愚笨,曾參有些遲鈍,子張有些偏僻,子路有些粗魯,但都被孔子教出來了。
第四是保證好致良知。王陽明說致良知就是知止。知止而后有定。不要小看這句話。知止而后有定,這對于保證學習者的效果與興趣非常關鍵。比如說三個人跟著我一起學古琴。當三個人把外在的東西剝離,完全放下的時候,學習是簡單而快樂的事情??墒窃趯W的過程中,有個女同學跟男朋友吵架了,有一個正惦記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很單純在學。這三個在一起學的時候,節(jié)奏就分出了快慢。那個單純學習的人就知止,知道我今天來學,就學那么兩段,目標很明確,達到目的,沒有別的想法,刷,就進去了。這個呢?在學的過程中,又怕老師批評,又跟男朋友吵架了,老師當時教她的時候,她還害羞。林林總總的,在學的過程中摻雜了很多多余的東西。這就導致了一個人學習效果很不好。人一旦致良知而知止,學習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第五一定要意識到要為自己學?!肮胖畬W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我在《光明日報》寫過一篇文章《閱讀史就是心靈成長史》,我就舉了這么一個例子,說讀書與書無關。他們覺得很奇怪,讀書為什么與書無關。書其實是你心靈的映照,好多人翻一本書永遠只翻前三頁,就一直停留在這幾頁上。讀書能與書無關,讀書就有極大快樂。王陽明就講了這樣一個觀點。那個人說,讀書太累了,考功名看到三更半夜,焚膏繼晷的。王陽明說,因為你讀書是為了考取功名,有這么一個目標和外在的取向,自然就很累。讀書是為己之學,這才是正確的,這才有真快樂。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