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府”大樓
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總是細細“研究”當?shù)氐牡貓D。當我“研究”起金門地圖時,在民權路海濱,那“福建省政府”引起我的注意。福建省人民政府不是在福州嗎,在金門怎么會有一個“福建省政府”呢?
這個“福建省政府”在金門縣金城鎮(zhèn)民權路34號,而我所住的海景大飯店是在民權路67號,近在咫尺。于是,我就沿著民權路踱了過去。走過金門縣國民中學之后,寬敞而整潔的馬路通向風景秀麗的海濱,迎面有一個跨越馬路的門樓,自左向右(不是通常的自右向左)鑲著“福建省政府”。走近一看,那落款是“李登輝,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元月彀旦”。彀旦,亦即吉日。這寫于1999年1月的題字,表明“福建省政府”并非歷史陳跡。
走過門樓之后,是一個高達10米的不銹鋼的“S”形雕塑,在“S”形雕塑上鑲著八顆不銹鋼圓球,底座上也是“福建省政府”,不過由于下方還配上英文,所以改為自右向左排列。據(jù)云,這“S”形雕塑是“福建省政府”的圖騰。那八顆不銹鋼圓球象征著“八閩”。所謂“八閩”,是因為在元代時福建分為福州、建寧、泉州、興化、邵武、延平、汀州、漳州等八道(府),而閩則是福建省的簡稱。
“S”形雕塑之后,是一大片翠色可餐的草地。草地包圍著一幢相當氣派的3層灰黃色的辦公樓。大樓頂部鑲著“福建省省徽”,那是一朵八瓣的花,八瓣不言而喻象征八閩?;ǖ闹行氖且粋€“閩”字。
我走向大樓,看見大門左右兩側都設有一個不銹鋼邊框的玻璃布告欄,可是布告欄里空空如也,什么公文都沒有。不過,偶爾有汽車進出大樓,表明樓里有人辦公。
我走進大樓,大門左側傳出聲音:“干什么?”我這才發(fā)現(xiàn),大樓還有門衛(wèi)。我詢問可否入內參觀?因為我記得,我兩度造訪臺北市政府,那里任你參觀,任你拍照??墒牵@“福建省政府”的門衛(wèi)卻說,這里是政府機關,不許參觀。既然如此,我也就只能在樓外拍了許多照片。
這個近乎離奇的“福建省政府”,究竟是怎樣的政府?請教了金門的朋友,才知道內中的曲折經(jīng)過:
1949年8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福建省會福州,10月17日攻取廈門,這樣福建省除了金門、馬祖等少數(shù)海島尚在國民黨軍隊掌控之外,福建省全境紅旗飄揚。名存實亡的國民黨的“福建省政府”于1949年11月23日遷往金門。這時的“福建省政府”的管轄范圍只有兩個縣,即金門縣和連江縣。
其實,“福建省政府”所轄的金門縣,只包括大金門、小金門、大擔和二擔,而金門縣的大嶝島、小嶝島以及角嶼則已經(jīng)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至于“福建省政府”所轄的連江縣,僅閩江口的馬祖島(馬祖鄉(xiāng))而已。連江縣總共有16個鎮(zhèn)6個鄉(xiāng),除馬祖鄉(xiāng)在國民黨軍隊掌控之外,其余都是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所解放?!案=ㄊ≌彼牭膬蓚€縣,實際上只能算一個縣,總人口僅8萬!一個省政府,只能管轄兩個縣、8萬人口,實在是太可憐了。據(jù)“福建省省徽”設計者王士朝說,那個“閩”字兩邊的“P”,就是代表金門和連江這兩個縣。
這個“福建省政府”不僅只管兩個縣,而且就連這兩個縣也管不著!因為當時金門、馬祖駐扎了大量的國民黨軍隊,防衛(wèi)司令部是實際的管轄者。防衛(wèi)司令部設有戰(zhàn)地政務委員會,行使行政權?!案=ㄊ≌睂嵲跓o事可干,終于被“虛化”,于1956年7月16日從金門遷至臺北縣新店鎮(zhèn)辦公。臺北縣屬于臺灣省,“福建省政府”遷至臺灣省去辦公,也真是天下奇事。
1992年11月7日,由于金門、馬祖終止了“戰(zhàn)地政務”,金門、連江兩縣重新歸“福建省政府”管轄。1994年,“福建省政府”遷回金門辦公。
不過,一個省“政府”只管兩個縣、8萬人口,也太說不過去。隨著這兩個縣政府的實權不斷增強,“福建省政府”形同虛設。2000年,“福建省政府”又一次被“虛化”,變成了“虛省”(又稱“精省”、“凍省”),變成了沒有實際權力的“咨詢機構”。
在這“福建省政府”旁邊,有一座“雄獅堡”,像一座小城,四周砌著城墻,筑有碉堡。“雄獅堡”的外墻,刷著迷彩漆。這里過去駐扎軍隊,以保護“福建省政府”的安全。如今,“雄獅堡”的駐軍早已經(jīng)撤走,門口掛著“金門縣老人權益促進會”的牌子,成為旅游景點。
與“福建省政府”被“虛化”的同時,還有“臺灣省政府”被“虛化”,同樣成了“虛省”。
自從蔣介石在1949年從大陸敗退臺灣之后,他那個“中華民國”的版圖只剩下臺、澎、金、馬,“中華民國”只有兩個省,臺、澎屬于“臺灣省政府”,金、馬屬于“福建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倒不像“福建省政府”那樣只管轄8萬人,而是管轄臺灣全省。“臺灣省政府主席”原本由“總統(tǒng)”任命,從1994年起改為民選,“臺灣省政府主席”也隨之改稱“臺灣省省長”,宋楚瑜當選首任“臺灣省省長”。當時,宋楚瑜擁有相當大的權力,除了金、馬之外都屬于他管轄,成為僅次于“總統(tǒng)”李登輝的第二號人物。原本李登輝與宋楚瑜情同父子,后來兩人反目。李登輝提出要“虛化”“臺灣省政府”。李登輝的提議,從表面上看是合情合理的,因為“中華民國”實際上就是一個臺灣省,他這個“總統(tǒng)”所管轄的就是臺灣省,何必又多此一舉設立了省長,不僅增加了層次,而且引發(fā)權力矛盾。1997年,“臺灣省政府”被“虛化”,宋楚瑜從“省長”變成了“省主席”,權力也就被架空。
從此,“中華民國”雖然仍稱管轄兩個“省”,而這兩個“省”是“虛省”。
值得提到的是,“臺灣省政府”并不在臺北,而是在南投草屯的中興新村。至今,跟那個形同虛設的“福建省政府”一樣,“臺灣省政府”形同虛設。
不論是“福建省政府”,還是“臺灣省政府”,都是歷史的畸形產(chǎn)兒。
還應提到的是,在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取金門縣的大嶝島、小嶝島及角嶼,成立大嶝區(qū),由南安縣代管。1955年,成立金門縣人民政府,縣政府辦公地點設在南安縣政府大院內,這樣就出現(xiàn)了兩個金門縣政府。1970年,大嶝區(qū)劃歸同安縣管轄,金門縣人民政府也就消失了。
至于連江縣,至今海峽兩岸存在著兩個連江縣,一個叫連江縣人民政府,一個叫“連江縣政府”。其實,連江縣與其說是一縣兩府,倒不如說是一縣兩制,成為海峽兩岸的一個非常特殊的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