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老鞋匠
我在城東的房子很小,靠馬路邊,但是那條街上非常熱鬧,因為鄰著火車站,附近還是好幾道公交車路的樞紐區(qū)。而且我住的那條街因為臨近清河坊,所以往來人群也很多,人流量相當(dāng)?shù)拇蟆?/p>
清河坊又是杭城自南宋以來最繁華的一條街,所以好多老杭州都把家安在這里。城市的遷移相當(dāng)?shù)木徛?,故而城東那片以老年人居多。
我住的那片地區(qū),有個老鞋匠每天挑著一個擔(dān)子,推著一輛修鞋的車子,一大清早就出現(xiàn)在路口。有的時候,我閑來無事,就會拿一雙家里穿舊的鞋子給他補。他會嘮嘮叨叨地把周圍幾戶人家的情況都講給你聽,誰家做什么的,誰家有幾個小孩啊,誰家的車子很高級之類的。末了,他會說,你家情況我很熟悉,你爸爸是記者,你媽媽是老師,你老公在城北上班,就不知道你是干啥的,我估摸著你是老板娘,自己做生意的吧?其實我很想笑,我是做了N年的記者,至于家里其他成員,都是教書匠。不過他這么說我倒是不煩他,只覺得他很關(guān)心我們,也有點街坊鄰居的親切勁兒。所以他所謂的東家長西家短的這些嘮嗑的事情,我也不會往心里去的。
后來自從我有了小孩后,就搬去城西住了一段時間,因為家里多了一口人。那天有點事情去城東,一雙新鞋子穿不久就被磨了底,剛好拿去他的攤子上去修補。他見了我,一臉愕然的樣子:“很久沒見你了?干嘛去了?”我沒跟他詳說,倒是他在那里絮絮叨叨地說,他老家住在三墩,為什么不去三墩擺鞋攤,那是因為三墩那邊是新城區(qū)。他兒子現(xiàn)在在廠里做鉗工,周末了還有收入,他周末要是不出來補鞋子就沒有收入了。
我就問他,城東的房租那么貴,為何不去城西擺攤補鞋子?他笑笑說,城西都是年輕人,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大手大腳的,很少有人來補鞋子。然后我問他,你這么一把年紀(jì)了,既然兒子有了穩(wěn)定工作,家里三墩又有房子出租,為何還天天趕來這里幫人家修鞋子,這么辛苦?修鞋匠說,修鞋的收入補貼家用,自己用,這樣日子才過得舒暢。城市的遷徙是很慢的,這里是市中心,他在這里補了快三十年的鞋子了,還是這里的人流量大,補鞋的人多。這天邊上坐著一位老人,鞋匠跟我說:“他是原來附近醫(yī)院的副院長,住在這幢房子臨街那層。八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呢,那會說法,這房子是大套。”我以為他又在那里瞎扯,沒想到,這回這位坐在邊上的老人點點頭說,是的,他以前是附近醫(yī)院的副院長?!拔覀冞@一代人節(jié)約過日子過慣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出手闊綽,你知道嗎?我隔壁一位離休干部一萬塊錢一個月還在那里吃爛掉的水果,工資還要給兒孫們用,連我都想不通。我自己嘛日子過得還好,孫子讀的是技校,很實在,一畢業(yè)就有分配,還拿工資,我都七八十歲了,也就這里幫襯著,偶爾也幫老鞋匠打點零工,消磨消磨日子?!崩先诉@么說著,一雙昏黃的眼睛看著遠方兩只打架的狗。“你看,狗打架看著也是很有趣的?!?/p>
鞋匠這次修鞋速度有點慢,但是很仔細,他說:“很久沒有看見你了,你穿的鞋子都那么考究,修起來要很仔細?!比缓螅抑v了很多修鞋的技術(shù)行話。最后我付錢時,零錢居然還差一塊錢。他居然揮揮手很大方的說不要了。
我極其尷尬地站起來,鞋子補好后很舒服,回家后我看著我的鞋柜,鞋子多得快要占滿整個墻壁,但是舒服的就這么幾雙,所以穿久了要拿去修。又想起城西隔壁那戶人家,雖然一點都不熟悉,但是老拿出半新不舊的鞋子一角錢一斤賣給邊上的郊區(qū)農(nóng)民。其實郊區(qū)農(nóng)民的房屋一個月的出租收入都可能超過他一個月的工資。
想起這些,還有那欠老鞋匠的一塊錢,我漸走漸遠,心里卻是說不出的滋味。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