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跡與象
這是關于繪畫與藝術的一席對話,但沒有學術理論的高深晦澀,相反,對更多不是從事繪畫與藝術的普通人來說,閱讀這些文字,充滿了感悟的喜悅。
在讀何堅寧訪談錄之前,我們或許讀過一些近代或當代藝術大師的訪談,如達利、米羅、德庫·寧、杜尚、達比埃斯等。也許他們所處過高,無法靠近我們的心靈和生活,畢竟,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在改變。所謂藝術,與現(xiàn)實生活正漸行漸遠。
何堅寧與我們同一時代,同一文化背景,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經(jīng)歷。雖然他的生活與我們的不一樣,但想想那些構成生活的細節(jié),實際上并無太大的不同。真正不同的是,生命在這大同小異的生活中留下了如此不同的痕跡和印記。
生命、色彩、自然、光、自由、熱愛、感動、價值、靈魂、生存、幸福、快樂、命運……這些字眼充滿了對話的通篇,說這是關于藝術的,不如說這是關于人生的。透過這些我們今天不愿深究和無力思考的話題,何堅寧向我們顯現(xiàn)了一條對生活無限熱愛的生命軌跡,展示了一幅色彩永遠熱烈的生命圖像。
按照何堅寧的方式去達至藝術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從他對藝術與生命的感悟中去了解自己的人生,卻可使人獲益良多,無論你此時正要啟航,正在揚帆,或沉浮于茫茫大海之中……
何堅寧的經(jīng)歷是這個時代的一種典型,一個例外。平實、堅毅、坦然,充分體現(xiàn)了人類信念、情操、理想的價值和力量。雖然這些價值作為一種社會精神或文化現(xiàn)象,正在漸漸的離我們遠去,但作為一種個人生活態(tài)度與方式,對于關心生命自身境況和質量的人來說,不失為一種啟示。
一部訪談錄,有如一幅畫,其中包含了感覺、想法、經(jīng)驗和態(tài)度,對每一個閱讀或觀看的人,理解可能不盡相同。然而正是因為不同的解讀,使我們擁有了比自己更加廣闊的精神空間,有如了解千差萬別的生命軌跡與圖像,使我們擁有了比自己更加清澈的感動與快樂。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那扇窗打開……
林資奇
2010年4月于廣州
He Jianning was born in Hainan Province in April,1960.
He graduated from the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at Guangzhou
Fine Arts Institute in 1982.
He is a professional artist at Guangzhou Painting Institute,
a first·class municipal painter,
and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Artists'Association.
Yan Wo, a poet, Hakka, lives in Guangzhou,
the author of a poetry collection——
Book of Poetry in Love.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