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
一物降一物,動物界就是如此奇妙!再毒的毒物也有比它更毒的毒物來降服它。
塔蘭托狼蛛身體呈紅、黃、白、黑多種顏色,奇毒無比,因像狼一樣追捕獵物而得名。這些狼蛛并不織網(wǎng),常常營造神秘的地下洞穴。這種地道非常狹窄,呈“T”形或“丫”形,寬度還不到1厘米的拐彎處還擋著蛛絲織成的“簾子”,末端豎直往下便是5厘米長的垂直坑道。毒蛛在洞口巧妙地纏上少量蛛絲,獵物誤觸后就被活捉。毒蛛的可怕敵人是一種學名叫阿諾普里烏斯的蜘蛛蜂。蜘蛛蜂體長5厘米,黑紅相雜的身體,生就兩對煙色或淡黃色的翅膀。為了抵御蜘蛛蜂的進攻,毒蛛時常高舉螯肢擋住洞口,但這樣做往往無濟于事。因為蜘蛛蜂會像獵犬搜尋狐貍洞一樣,東聞聞西嗅嗅,擺動著觸角,到處亂鉆。一旦找到毒蛛的地穴,就使勁用前肢刨土,拼命鉆進洞去。到了這時,毒蛛便完全放棄抵抗,如同押上屠場的家畜聽憑處治。蜘蛛蜂用前肢捉住毒蛛,彎起靈活的腹部,在毒蛛的神經(jīng)中樞刺上2—3針,并在毒蛛身上產(chǎn)下卵,然后蓋起洞口,從容離開。過一段時間后,蜂卵孵化了,幼蟲就以毒蛛的身體為食,慢慢長大,重新四處尋找獵物。一位英國動物學家曾挖到過50只已被麻痹的毒蛛。他把這蛛包在潮濕的棉花里,一個月后,用探針刺激蜘蛛,蜘蛛仍能作出反應。
類似的情況還發(fā)生在巴西黃蜂和食鳥蛛之間。一種諢名叫“狗馬”的巴西黃蜂是有名的“麻醉師”,它的麻醉對象是巨形蜘蛛——食鳥蛛。食鳥蛛的體形堪稱世界之最。生活在新幾內(nèi)亞和大巽他群島的食鳥蛛長約9厘米,即使是生活在我國廣西、廣東、海南島等地的食鳥蛛也有7厘米長、3厘米寬。南美的食鳥蛛體形最小,但也有5厘米長。這些巨大的蜘蛛對于昆蟲和小鳥來說,是可怕的敵人。食鳥蛛白天躲在巢穴內(nèi),晚間才出來活動。它們的蛛網(wǎng)能經(jīng)受300克的重量,昆蟲、青蛙、蜥蜴和小鳥都逃不脫這種羅網(wǎng)而受到毒顎致命的一擊。不過,這些吃小鳥的魔王也有倒霉的時候。食鳥蛛碰到略大于大胡蜂的巴西黃蜂,就立即陷入絕境。巴西黃蜂的身體黑色,翅膀上布滿黑斑,看到食鳥蛛,就繞著蜘蛛盤旋并發(fā)出威脅的嗡嗡聲。蜘蛛準備應戰(zhàn),它用后四對步足撐地,用一對能分泌毒液的螯肢和一對腳須拒敵。但巴西黃蜂的速度更快,它從各個方向出擊,食鳥蛛揚起附肢使勁抵抗,而巴西黃蜂則出其不意地落到它身上,用毒刺眼扎,不偏不倚,正扎中控制運動的神經(jīng)節(jié)。不一會兒,食鳥蛛就被完全麻痹了,巴西黃蜂在半死不活的食鳥蛛身上產(chǎn)下卵。不久,卵孵化成幼蟲,它們吃去寄主身上不太重要的組織和器官,而不觸動有關生死的敏感部位。讓食鳥蛛始終活著,可供其一直吃下去。
狼蛛和食鳥蛛螯肢分泌的毒液奇毒無比,但碰到了蜘蛛蜂和巴西黃蜂卻甘拜下風。如果我們利用動物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就能達到利用益蟲、消滅害蟲的目的。
(王義炯)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