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暑熱悶濕,多數(shù)人常感食欲缺乏。夏季人們特別愛喝粥,民間積累了許多夏季食粥的經(jīng)驗。大麥粥、赤豆粥、綠豆粥、荷葉粥、扁豆粥、滑石粥等均屬涼血清暑食物,食之可起到清熱祛暑涼血的作用。
◎ 西瓜皮粥:將西瓜皮250克削去硬皮及殘留瓜瓤,沖洗干凈,切成細丁,用鹽稍腌。取鍋放入清水、西瓜皮丁、洗凈的粳米100克,先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約15分鐘,以鹽調味后進食。此粥消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腫。適用于暑熱煩渴、中暑神昏、小便短赤、腎炎水腫、糖尿病等。
◎ 薏苡仁粥:將薏苡仁50克洗凈,浸泡5小時后撈出,粳米100克洗凈備用。取鍋放入清水、薏苡仁和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此粥祛風除濕,利水消腫。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腳氣病、浮腫等。
◎ 荷葉粥:荷葉50克,白糖30克,粳米250克。將鮮荷葉洗凈,剪去蒂及邊緣。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鋁鍋內(nèi),加水適量,將荷葉蓋于粳米上。將鋁鍋置武火上燒沸,再改用文火煎熬,粳米熟透,揭去荷葉,放入白糖拌勻即成。每日早、晚食用。功效:本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荷葉清暑利濕,夏天常食荷葉粥有益健康,可消解暑熱、醒脾開胃、生津止渴。
◎ 銀花菊花粥:金銀花6克,杭白菊花6克,粳米100克。將金銀花、菊花焙干為末備用,先將米煮粥,待粥將煮好時,加入藥末,稍煮即可。夏天常服銀花菊花粥,可防治中暑、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等,尤以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以及小兒熱癤、疰夏患者最宜食之。
◎ 蓮子粥:蓮子粉15~20克,粳米50~100克(糯米亦可),紅糖適量。將蓮實用溫水浸泡后,用竹帚涮去皮,除去芯,放入竹籃內(nèi)風干,然后磨成粉;把蓮子粉與淘洗干凈的粳米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后,轉用文火煮至米開粥稠即成。功效:益腎固精、健脾澀腸、養(yǎng)心安神等。
◎ 百合蓮子綠豆粥:百合50克,湘蓮子50克,綠豆200克,白米100克,片糖100克,陳皮50克。百合用清水浸泡備用;湘蓮子浸開,去皮,綠豆、白米洗凈,陳皮浸軟刮洗凈;水滾后下蓮子、綠豆、白米、陳皮同煮;將煮好的時候下百合,用片糖調甜味,待再滾時即可。功效:潤肺養(yǎng)陰、清心安神。
◎ 竹葉粥:鮮竹葉45克(干者30克),蘆根30克,生石膏60克,大米60克,砂糖適量。先用竹葉、蘆根、石膏同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砂糖即可。每日分2~3次服食。功效:清除熱煩,利尿通淋。竹葉清心火,利小便;石膏清熱瀉水;蘆根養(yǎng)陰生津、除煩止渴。竹葉粥既能預防中暑,又能治療中暑發(fā)熱,口渴心煩,小便黃赤。
◎ 蘆根粥:鮮蘆根150克,竹茹15克,大米60克,生姜2片。將蘆根洗凈、切段與竹茹同煎,去渣加大米、生姜煮為稀粥。分2次服食。功效:清熱除煩、生津止嘔,可治療中暑煩渴、惡心嘔吐。
◎ 決明子粥:炒決明子15克,白菊花10克,大米60克,冰糖適量。先將決明子入鍋微炒,至有香氣時取出,待冷后與菊花同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冰糖,稍煮即可。功效:清熱瀉肝、明目通便。決明子清肝、明目、通便;白菊花清肝火、散風熱。此粥適用于中暑、頭目眩暈、頭痛、便秘,還可防治高血壓、冠心病。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