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濕困脾胃型胃潰瘍的粥療方
以下粥療方,仍采用前題的健脾化濕、調(diào)中和胃等治則。
(1)陳皮、茯苓、姜汁炒半夏、炒黃連、梔子、香附各3g,炒神曲15g,制蒼術(shù)、麩炒枳實(shí)、川芎各2.4g,白芍2.1g,甘草0.9g,生姜3片,大米100g。前13味水煎取汁,入大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劑,分2次服用。具有清熱化濕、理氣和胃等功用。
(2)黃芪、人參、甘草、蒼術(shù)各1.5g,橘皮、柴胡各4.5g,木香、升麻各0.5g,粳米60g。前8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劑,分1~2次空腹溫服。
(3)陳皮、甘草、紫蘇、藿香、姜汁炒厚樸、炒蒼術(shù)各9g,大米60g。前6味水煎取汁,入大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劑,分1~2次服用。具有燥濕和胃等功用。
(4)甘草、陳皮、藿香、蒼術(shù)、厚樸、半夏各50g,生姜、粳米各適量。前6味共為末和勻,貯存?zhèn)溆谩C咳?次,每次取藥末12g,與生姜3片水煎取汁,入粳米50g煮成稠粥服用。具有健脾化濕、理氣寬中等功用。
(5)茯苓15g,陳皮、法半夏各10g,甘草、蒼術(shù)、制天南星各5g,砂仁3g,大米100g。前7味水煎取汁,入大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劑,分2次溫服。具有化痰濕、理氣和胃等功用。
(6)山藥末80g,薏苡仁100g,荸薺粉20g,紅棗10g,糯米400g,白糖適量。糯米、薏苡仁、紅棗一起加水煮成粥,再加入山藥末、荸薺末調(diào)勻煮沸即成。每日1劑,分3次當(dāng)主食服用,每次服用時可加白糖調(diào)味。具有健脾除濕、補(bǔ)中益氣、調(diào)中和胃等功效。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