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足浴治療中風(fēng)后遺癥
(1)取伸筋草、透骨草、紅花各3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10分鐘(湯液溫度降低須再加熱),每日3次,先泡手,后泡足,浸泡時手足在湯液中自主屈伸活動,連續(xù)2個月。
(2)取夜交藤60克,遠(yuǎn)志15克,川椒10克,同入鍋中,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與40~50℃溫水同入泡足桶中,于每晚臨睡泡足30分鐘,同時配合足底按摩。15天為1個療程。
(3)取金橘葉60克,青皮30克,川芎15克,入鍋,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與開水一同倒入泡足桶中,撒入合歡花10克,先熏蒸后泡足30分鐘,每晚臨睡前1次。15天為1個療程。
(4)取穿心蓮20克,桂枝15克,荷葉30克,夜交藤30克,入鍋,加水煎煮40分鐘,與開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臨睡前1次。15天為1個療程。
(5)取丹參30克,紅花10克,荷葉30克,川椒5克,同入鍋中,加水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開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鐘,每晚臨睡前1次。15天為1個療程。
(6)取干地黃30克,五味子15克,柏子仁15克,入鍋,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與開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鐘,每晚臨睡前1次。15天為1個療程。
(7)取磁石100克,生龍骨60克,夜交藤30克,白酒30毫升。將磁石、生龍骨打碎,入鍋加水先蒸30分鐘,再放入夜交藤,繼續(xù)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與白酒、開水一同放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鐘,每晚臨睡前1次。15天為1個療程。
(8)取酢漿草(酸漿草)100克,松針150克,入鍋,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與開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臨睡前1次。15天為1個療程。
(9)取連皮酸棗樹根(鼠李科酸棗)150克,丹參20克,同入鍋中,加水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開水、白酒50毫升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臨睡前1次。15天為1個療程。
(10)取合歡皮60克,香附30克,橘皮20克,入鍋,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與陳醋20毫升一同放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臨睡前1次。15天為1個療程。
(11)黃芪30克,川芎15克,當(dāng)歸尾15克,雞血藤50克 。將以上4味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3000毫升開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鐘。15天為1個療程。具有補(bǔ)氣養(yǎng)血,行瘀通絡(luò)的功效。適用于氣血瘀滯型中風(fēng)后遺癥,癥見半身不遂,肢軟無力,或肢體酸痛麻木,氣短少言,懶動乏力,脈細(xì)澀,舌有紫氣或瘀點(diǎn),苔淡白。
(12)人參葉20克,桃紅15克,紅花10克,豨簽草30克。將以上4味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3000毫升開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鐘。15天為1個療程。具有補(bǔ)氣養(yǎng)血、行瘀通絡(luò)的功效。適用于氣血瘀滯型中風(fēng)后遺癥。
(13)黃芪30克,木瓜40克,桑寄生50克,續(xù)斷30克。將以上4味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3000毫升開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鐘。15天為1個療程。具有補(bǔ)氣活血、益腎通絡(luò)的功效。適用于氣血瘀滯型中風(fēng)后遺癥,偏癱以下肢軟弱無力為主癥者。
(14)地黃30克,巴戟天20克,杜仲30克,桑寄生20克。將以上4味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3000毫升開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鐘。15天為1個療程。具有滋補(bǔ)肝腎、通經(jīng)活絡(luò)的功效。適用于肝腎虧虛型中風(fēng)后遺癥,癥見語聲不出,手足軟弱偏癱,酸麻不仁,下肢痿軟,口中流涎,頭暈面赤,或神識呆滯,舌質(zhì)紅潤,脈細(xì)。
(15)制首烏30克,天仙藤40克,川牛膝30克,當(dāng)歸20克。將以上4味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3000毫升開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鐘。15天為1個療程。具有滋補(bǔ)肝腎、通經(jīng)活絡(luò)的功效。適用于肝腎虧虛型中風(fēng)后遺癥。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