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彎之后,是個春天
安徽—考生
人生有時恰似彎道,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望不穿盡頭,轉(zhuǎn)彎之后,或許是一個春天。
——題記
望不盡天涯路,歌不完萬古愁,寫不盡心中事。風雨之中,抖一抖浸滿雨滴的蓑衣,獨攜竹杖,登高而歌,歌人生不稱意,歌天下不平事!東坡先生在人生彎道處,望穿人情世故,寄情于景,不禁詠嘆“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轉(zhuǎn)彎之后,是個春天。
不惑之年,東坡因“烏臺詩案”牽連,被貶黃州,是他人生的又一個彎道,可他并不因此沉淪,依然顯現(xiàn)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婉轉(zhuǎn)之度。漂流江海,萬里煙波云帆,似乎勾勒了一個壯志未酬的士子的悲涼心境。同時,他又告誡士子要永不言棄,一句“清溪無底,上有千仞嵯峨”道出了人生真諦。對于自己一貶再貶的彎曲境地,他也歌一句“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的憤懣之情。攜好友,游赤壁,不禁慨嘆周郎“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雄姿英發(fā)??刺咸蠔|逝水,淘盡黃沙顯真金,頌一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他深深懂得,轉(zhuǎn)彎之后,是個春天。
人生便是一個個彎道累積而成,東坡先生選擇了超越。正因為有了這一次次的超越,當仕途不暢時,便成就了他的文學造詣。轉(zhuǎn)彎之后,是個春天。
青山相伴,濁酒相隨,菊花相依,歸隱山林,自成樂趣,享受恬靜幽雅的自然風光。陶淵明是一個成功者,他能無果而平靜地離去,釋然說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彼哌M青山綠水間,在竹籬茅屋下,秋菊小徑上,自酌一杯淡酒,緩緩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寧靜,享受那“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寧靜致遠?;蛟S,他真的屬于自然。他熱愛自然,喜愛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恬淡生活。他那“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品格,最終使他與仕途無緣,成就了他的文學夢,迎來了轉(zhuǎn)過彎道之后的燦爛春天。
峰巒如聚,江山如驟,風雨如簇,是誰揮舞著巨手,茫茫天地間,突兀你高大的身軀,敢問人生路誰主沉???你捋一捋長須,仰天長嘆,那懷才不遇的嘆息夾雜著淚滴;你仰視遠方,做睥睨之態(tài),你高大巍峨的身軀,擋住了歷史前行的道路,你那清晰而又熟悉的身軀遠了,去了,淡了……屈原面對人生的彎道,盡管嘆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最終失去了勇氣。他無力再掙扎下去,在彎道面前屈服了,自投汨羅,凄美抱憾!然而,他卻沒有意識到,轉(zhuǎn)彎之后,或許是個春天!
人生之路有一個又一個彎道,在彎道一端,我們望不穿盡頭,盡管每一個彎道都是如此曲折,我們還是尋求那轉(zhuǎn)彎之機,因為轉(zhuǎn)彎之后,便是春天!
本文通過蘇東坡、陶淵明、屈原三個歷史名人的人生際遇,來闡述“彎道之后,是個春天”這一論點。每一段的結(jié)尾,均以“轉(zhuǎn)彎之后,是個春天”一句來收束,起到了照應、強調(diào)之效,是文章主題更加突出。全文多處采用引用手法,是名人詩句與詩人事例相得益彰,增強了文章的厚重感和表現(xiàn)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