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
這次的作文題目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是“××”,一位長輩吧,這個人物題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由自己拍板。這就靈活多了,有半自由命題的味道;第二層是“夸”,這個動詞處在關鍵位置。怎么個夸法?為什么要夸獎一番?都得一一擺出事實來;第三層是“我”,被夸的對象,即自己某件事做得到位,受到一位長者的夸獎?!袄病笔钦Z氣詞。
【要求】
1.通過這次練習,鍛煉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好事,該做的事,要認真承擔,這樣才是懂事明理的好孩子。
2.繼續(xù)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獨立選材能力。
3.使學生學到一些有關中心思想方面的初步作文知識,并試著圍繞一個中心,進行記敘與表達。
【導學】
一、中心表達不明確的幾種情況
動筆行文,怎樣把中心表達得好,這是要學一輩子、練一輩子的事。四年級學生剛剛接觸這個問題,中心表達得不夠好,不足為怪。要緊的是我們這些當教師的,結合平日閱讀課指點了學生沒有。我在批改作文時,這方面的“病例”遇到得太多了。
1.中心偏了,與題目不對口。有些作文命題,題意不深,要表達什么中心思想,題目上已明白無誤地標示出來。如“一個熱愛勞動的孩子”,文章中心該是歌頌主要人物熱愛勞動的好思想;“××夸我有禮貌”,文章中心應表達對人有禮貌的好品德。
有的學生由于經驗不足,寫著寫著就偏了,從這個中心跳到那個中心去了。記得在一篇《一個刻苦好學的孩子》文中,該生寫“宋心英是我們組長,學習特好,又愛幫助別人。上周我病了,四天沒上學,她天天放學后幫我補課,十分耐心……”看,他把中心給轉到助人為樂方面去了,不切題啦。
2.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沒有中心。這樣的學生,多是作文知識學得不好,對文章的內容、中心還搞不大明白,審題、選材、構思過程中,他沒有想中心表達這一環(huán)。初學作文,這種毛病很是多見。例如“我的一天”這個題目,有個學生寫了六百多字,四個段落。
第一段,星期日,吃完早點,我乘地鐵到蘋果園奶奶家去。
第二段,奶奶很想我,給我包餃子吃,還帶我去新修的樂園玩了一會兒。
第三段,表姐玲玲也回來了,她教我說了幾句阿拉伯語,真好玩兒。
第四段,天快黑時,媽媽正不放心,給奶奶打電話,我回來了。
這篇作文,我通篇看了兩遍,實在看不出他要表達的是什么中心思想。而中心如此糊涂的文章,內容多具體,語句多通暢,也不能進入優(yōu)等文行列。
3.兩個中心,思想分散。學生應該知道,一篇文章有一個中心,這是很重要的一條作文知識,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思想內容,那就不妥了。
記得有一次我讓學生寫“好爸爸”。作文指導課上,我一再叮囑大家:只寫爸爸一個方面的好品質??墒牵袔讉€人還是做不到。其中一篇,除頭、尾外,中間兩個段落是:
(1)爸爸是二附中的物理教師,教高三畢業(yè)班。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帶病上班,胃潰瘍那么重,說“等學生畢了業(yè)再住院”。
(2)爸爸生活十分儉樸,省吃儉用,從不多花錢。去年40歲生日,媽媽花300多元給他買了雙皮鞋,他心疼極了,差點兒和媽媽吵起來。
是的,這都是爸爸的好思想、好表現。不過,把這兩樣互不相干的品質生硬地綁在一起,湊成一篇作文,便造成兩個中心的敗筆了。
一篇作文只表達一個中心,這項重要的作文知識,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領會。
二、選材指導
這次作文,選材的靈活性很大。學生應該在前兩層題意上下工夫。
1.主夸人選誰好呢?從學生的生活范圍看,為本題選擇主夸人約有四個方面:
一是老師。學生受表場,主要來自教師這里。班主任的嘴,一天到晚不知表揚多少人。熱愛班集體經常為班里做好事的學生理當受到表揚。其他學科教師也是一樣。誰學得好,進步得快,老師自然喜愛。校領導及其他工作人員也有可能夸誰幾句。這是本次作文學生選材的主要方面。
二是同學。平級的人,也可以“夸”上幾句。班隊干部,知心好友,遇到某件事情,贊揚的話語脫口而出也是有的。主夸人非得是長輩嗎?題上沒這么說。
三是家長。這又是考慮主夸人的重要方面。學生每日有一半時間生活在家里,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家長們心里都有數。家長之心,望子成龍,遇到滿意的鏡頭,當然要夸上幾句。這一選材面學生人人有話可說,且都屬于“獨有的”上等選材內容。
四是社會人物。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街坊鄰居、民警叔叔、商店阿姨等人,見到學生的優(yōu)良表現自然會夸上幾句。細心的學生也會從這里選取主夸人。
2.“夸”,要大動一番腦筋。題中這一層要求涉及文章的主要內容與中心思想,選材時應用心思考:
“我”做了一件什么事,人家要夸?
人家夸了什么?
“我”是怎樣面對這次夸獎的?
事實上,這層要求覆蓋全篇內容,正是中心所在。選材好,構思細,本次作文就拿下來了。
【例文】
奶奶夸我啦
寒假里的一天,69歲的爺爺哮喘病犯了,躺在床上休息。奶奶要去街道居委會值班。她走前囑咐我說,上午不要出去玩,要在家和爺爺作伴,這是任務。
好吧,既然是任務,就得認真完成。
一會兒,爺爺咳嗽了。怎么辦呢?我倒好溫開水,讓爺爺吃兩片藥。
又過了一會兒,爺爺餓了,要喝牛奶。我說:“您別著急,我去熱牛奶?!蔽襾淼綇N房,學著奶奶的樣子,全神貫注地把奶鍋放到爐子上。沒多一會兒,白花花的牛奶開了。我眼尖手快,立即端下小鍋,放上一勺白糖,端到爺爺的床頭柜上。爺爺見了,滿意地笑了,病似乎也好了許多。
爺爺津津有味地喝著奶。我知道他不再睡覺了,便打開收音機。電臺正播放爺爺愛聽的京劇《赤桑鎮(zhèn)》。我偷眼一看,爺爺正得意忘形地用手叩著節(jié)拍,嘴里還跟著哼哼,一聲也不咳嗽了。
中午,奶奶回來了?!澳愕娜蝿胀瓿傻迷趺礃??”我沒有立即回答。爺爺把上午的事一樣一樣地說給奶奶聽。聽完后,奶奶把我攬在懷里,情不自禁地說:“真是我們的好孫子!”
【評析】
上了年紀的教師讀著這篇作文,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一、選材上下了工夫
那次作文,命題是半獨立擬題式,“××夸我啦”。他把主夸人定為奶奶,這是選材的第一步。他這步邁得準,選得好。
奶奶為什么夸他呢?文中記敘的是獨自在家里照料爺爺的事兒。此事件選得好,像這樣如此懂事的孩子,理當受到奶奶的夸獎。他選定這天上午,當奶奶不在家時獨自用心照顧爺爺,是動了一番腦筋的。
這半天時間,不算短?!昂脤O子”的具體表現在哪里呢?這又面臨著小鏡頭的選材。他寫“倒水吃藥”、“燒牛奶”和“放京劇”三小項。小鏡頭選得好,孝敬長輩的赤孫之心完完全全地寫了出來。
二、中心思想很明確
這次作文的命題沒有點明要表達什么中心?!翱湮依病?,夸哪方面的好品質,自己決定。該生選定“孝敬長輩”這個中心寫,完全符合要求。
沒讓第二個中心出現,這一點他把握得好。他懂得一篇文章應該表達一個中心思想。若是寫“爺爺閉著眼聽戲時,我抓緊時間認真算了幾道應用題”,那就不妙了。那樣做,中心分散,作文質量便難達到優(yōu)等。
三、布局謀篇好
隨著學習的深入,很明顯看得出學生布局謀篇能力在不斷提高。三年級初學時,他們只能寫出“三有”水平的短文,一年多學下來,能力見長,會列出“中間部分分層寫”的提綱,并照這樣的提綱順利完成作文。本文提綱中頭、中、尾三大段清楚,中間有“倒水吃藥”、“熱牛奶”、“放京戲”三小段,人們看了,層次分明,結構完整,十分有條理。
結尾寫得最精彩,這個結尾段僅有四個句子,內容含量卻相當豐富。有四點,我們應該認真領會。
1.奶奶一回家,急忙問:“你的任務完成得怎么樣?”這與開頭段奶奶走時布置任務呼應起來。任務完成得如何,關系到全文。
2.“我沒有立即回答”,這句寫得有深度。做了好事,先不必急于宣揚。他料定,自己不說,奶奶照樣能知道。
3.“爺爺把上午的事一樣一樣地說給奶奶聽。”這一句,格外好。這位爺爺,一上午吃藥、喝牛奶、聽京戲,一直不開口講話。老伴回來了,他才“一樣一樣地”大段講起來。當然,這都是為了夸自己的“好孫子”。
4.“聽完后,奶奶把我攬在懷里,情不自禁地說:‘真是我們的好孫子!’”這里,有兩個詞用得特別好。一是動詞“攬”。按奶奶的心情,本該“將我抱起來”。只是孫子上四年級,長高了,奶奶抱不動了。一個“攬”字,盡寫出祖孫的情愛;二是代詞“我們”。奶奶用這個代詞,代誰呢?當然是老兩口。這是對“我”這一上午的表現最高評價。
再有,該生不打底稿直接寫的能力已經形成。從卷面上看,幾處改動是有的,但都是照語文教材練習中講授的“修改的方式方法”做的。鞏固住這一能力,日后動筆的路可就順多了。
四、三個人物的位置擺得好
看全文,三個人物出場,各在其位。
奶奶,處于領導位置。開頭段,她布置任務;結尾段,她總結表彰。她的內容,寫這么多合適。
“我”,是全文的主角。這篇作文,屬“老王賣瓜”型,自己記敘一通自己的優(yōu)點。這就要把握住分寸。他把自己定在“好孫子”的位置上,有動作、有語言、有想法,寫得得體。
爺爺,在文中是被人照顧的病號??攘?,給他藥吃;餓了,給他牛奶喝;悶了,給他戲聽。他沒什么動作和語言,只是靠在床頭,盡享天倫之樂。寫好這個人物,更深地突出了“好孫子”的中心。
人物位置問題,應放在高年級結合閱讀課講授。四年級的優(yōu)等文“冒”出這方面優(yōu)點,肯定它、表揚它,對學生是個啟發(fā)。
五、細節(jié)描寫很用心
爺爺咳嗽了,“我倒好溫開水”?!皽亍弊窒碌脺?,這是經常給爺爺倒水才體會到的一個字。
熱牛奶時是“學著奶奶的樣子”。端下小鍋,還“放上一勺白糖”,孝心盡在其中。
“我知道他不再睡覺了”,這才開收音機。爺爺聽京戲,“得意地用手叩著節(jié)拍,嘴里還跟著哼哼,一聲也不咳嗽了”。這里,觀察得很細,描寫得很真。
六、語言好,字里行間傳情
1.會寫過渡段。
好吧,既然是任務,就得認真完成。
這個小段,處在從開頭到中間部分過渡位置上,它起的作用是承前啟后。中年級學生會這樣寫的還不多。
2.“地”這個字用得嫻熟?!暗摹迸c“地”,幾十年前是不這么用的。隨著語言的發(fā)展,“地”的使用規(guī)律已成定式。學生能正確地使用它,不易的。這一點,本文用得好。
滿意地笑了 津津有味地喝 得意地用手叩著節(jié)拍 一樣一樣地說情不自禁地說
經驗告訴我,在書面語言運用中,能正確使用“地”和“得”的學生定是作文學習的優(yōu)等生。
3.幾個成語用得恰到好處。一篇短文能準確地用上一兩個成語,已屬不錯。本文中,“全神貫注”、“津津有味”、“得意忘形”、“情不自禁”幾個成語用得都到位。有人說,這里用“得意忘形”是否對爺爺不大禮貌?不。文中寫的這位爺爺屬“老頑童”族。這個成語用在此處,準確地表達了祖孫間的親情,妙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