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親其生而行其道,敬其業(yè)而盡其才,盡其才而成其名,成其名而澤其生。
【名片】
孫漢洲,男,江蘇省首屆教授級特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1955年生于東??h平明鄉(xiāng)孫基村,1982年畢業(yè)于徐州師范學院中文系,并獲文學學士學位,1990年始任白塔中學副校長,之后輾轉(zhuǎn)大江南北,先后任白塔中學副校長、校長,東??h中副校長、校長,東海高級中學校長,現(xiàn)任南京二十九中校長。二十余年,他不僅在學校管理方面上下求索,而且鐘情教學、教研,醉心語言學、文學、儒學、家庭教育研究,無不卓有成效,因而屢獲殊榮:全國勞動模范、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yōu)秀教師、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推進讀書十大人物、江蘇省勞動模范、江蘇省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紅杉樹園丁獎金獎、省轄市十大杰出人物、省轄市名校長等,并兼任全國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江蘇省中語會理事,江蘇省家教學會、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會、高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課堂教學研究中心常務副會長,還兼任南京師范大學和徐州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并被聘為省教授級高級教師、特級教師評委,省教育評估院專家組成員。他創(chuàng)立的“分部管理體制”“班級組管理體制”在現(xiàn)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價值。他先后任三個大規(guī)模學校校長,師生人數(shù)都在6000—8000人,積累了大規(guī)模的學校管理經(jīng)驗。他的學校辦學三維目標,充分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國家思維、民族愿景,即學校目標:質(zhì)量上乘,特色鮮明;教師目標:站穩(wěn)課堂,寫好文章;學生目標:全面發(fā)展,學有專長。發(fā)表文章400多篇,出版孔學、語言學、研究專著10余部,發(fā)表或參編著作30余部(套),并已出版和集結散文、詩歌集9部,是中學教師中不多見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中國教育報》《教師報》《新華日報》以及《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學語文教學》等10余家報刊以及電臺、電視臺就其教育教學管理成就先后作過詳盡的報道。他曾應邀兩次晉京,受到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的接見。
【成長歷史】
二十年前當校長,意氣風發(fā)血氣方剛,風雨兼程到如今,垂垂已老滿頭霜。驀然回首來時路,幾多欣慰,幾多感慨,幾多彷徨。
做管理工作,換言之即做干部,對我而言是始料不及的。從小學到大學,我有過許多“夢”,當科學家,當文學家,當名醫(yī),唯獨沒有想到當干部。我走上管理工作之路,純屬陰差陽錯。
大學畢業(yè)后,我在當?shù)匾凰H有名氣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間,我“夙興夜寐”,不輟耕耘,也干出了一點小名氣,于是,做起了名師夢。1987年,縣城中學要調(diào)我去任教。我覺得,那里施展才能的平臺更大,便欣然應允,并翹首以待調(diào)令。終于,教育局調(diào)令下了,但鄉(xiāng)黨委卻卡住不放。怎么辦?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有權的老鄉(xiāng)幫我才開出介紹信,我懷著興奮的心情“飛”向教育局報到。然而,到了教育局,人事科長開出了調(diào)令卻不是縣城中學,而是更加僻遠的鄉(xiāng)間中學——安峰中學。我一看調(diào)令,如五雷轟頂,頓時呆若木雞。
我渾渾然不知怎么走出了教育局,在縣城街頭彳亍而行。終于,我走進了當年讀高中時的語文老師趙汝章先生家。趙汝章老師一聽我的陳述,拍案而起,當即打電話給他昔日的一名學生,時任縣委要員的某領導。他激動地說:“我所教的學生中有兩個最有出息,一個是你,在政治上,另一個就是孫漢洲,在學問上……”
他為我鳴不平,要那位老學長幫助我。這位領導果真過問了。教育局的回答是:“孫漢洲工作出色,我們調(diào)他去安峰中學去是為了提拔他當教導主任?!边@位縣領導一聽,也就認可了,并回復了老師。就這樣,一個星期天晚上,教育局局長找我談話,要我去安峰中學工作,并允諾提拔做干部。我當即表示,我沒有做干部的欲望,也沒有做干部的細胞,我只想到縣城中學,有一個更能施展我教學才能的舞臺。結果,胳膊還是扭不過大腿,最終我走上了學校管理工作之路。我在干了三年主任之后,1990年就被任命為白塔中學副校長,嗣后,在白塔中學、東海縣中學、東??h高級中學、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分別由副校長而至校長地干著,屈指已逾二十年……
二十多年來,幾多風雨,幾多坎坷,我往往帶著疑問上崗,帶著肯定離崗,同時獲得鮮花與榮譽。
我以教學和教科研而出名較早:1982年大學畢業(yè),1984年就獲得連云港教科研成果獎。在獲獎的30多人當中,30歲以下的只有兩人,我是其中之一。1985年,我?guī)У牡谝粚卯厴I(yè)生,盡管是兩個普通班,高考分數(shù)卻分別比另兩個重點班高出4分、5分。可是,當我做校長時,人們不免心生疑問。一介書生,教得好書,寫得好文章,然而,能否做得好校長?當校長與教書、做學問絕不是一回事!我就是在疑問聲中走上一個比一個重要的崗位的。但幾年下來,成績顯著,便受到充分肯定,隨之而來的是鮮花和榮譽,我獲得過全國勞動模范、省勞模、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省轄市名校長、省轄市十大杰出人物等稱號便是明證。
可以說,我在管理工作上也創(chuàng)造了輝煌。
我這里不妨僅就在東??h中和江蘇省東海高級中學工作期間的工作做個簡單的敘述,立此存照吧。
1. 嘔心瀝血,改善辦學條件
教育形勢的發(fā)展,要求學校規(guī)模必須擴大,辦學條件必須上檔次,出于這種超前的辦學思路,我在東??h中任校長期間,與同事們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力籌措資金,2000年6月破土動工興建東海高級中學。在東海高級中學一期工程建設中,我每天必到建筑工地,參與策劃、督促,確保設計科學,施工優(yōu)質(zhì)。2001秋天,一期工程竣工,學校按時搬遷。為了使學校盡快美化、亮化起來,為了使教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我又多方奔走,磨破嘴、跑斷腿,再次籌集資金,使學校的二期工程提前開工,并于2004年竣工。在總投資1.2億元的情況下,學校辦學條件處于全國先進行列:校園綠草如茵,碧樹凝翠,玉橋九曲,假山嶙峋,置身其中,心曠神怡。設施一流的教學樓、省標準理化生實驗室、省一級圖書館、現(xiàn)代化的體育館、400米國際標準塑膠跑道,高標準的多媒體教室、雙向閉路電視控制系統(tǒng)、校園網(wǎng)站、超市、醫(yī)務室、浴室、理發(fā)室等配套的服務設施,讓學生學習愉快,生活舒心。學校被評為省愛國衛(wèi)生先進單位、省園林式單位、市綠色學校。二期工程剛剛結束,我又帶領全校教工克服重重困難,外出學習借鑒,整理各種資料,籌集資金添置教學設施,創(chuàng)建省四星級高中。2004年7月,學校高標準、高質(zhì)量通過了省四星級學校驗收。
2. 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
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活力與發(fā)展。東海高級中學有104個教學班,原有的管理模式難以對學校實施全方位的精細化管理,我于是首創(chuàng)“分部管理”體制。我把學校等份劃分為三個分部,每個部都有三個年級,每個分部享有相對獨立的管理權,但又隸屬于學校行政職能部門的管理。行政部門每月對分部的常規(guī)管理、教學質(zhì)量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根據(jù)考核積分決定獎懲;分部再參照學校的考核制度逐層考評到年級組、班級組、個人,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分部管理體制。責、權、利具體化,激發(fā)了教工的競爭潛能。
為了加強協(xié)作,我又在全校實行“班級組”管理,強化協(xié)作機制!“班級組”是包括班主任在內(nèi)的全體任課教師和全班學生的集合體,班主任為組長,管理班級學生和班級任課教師。班級組成員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利益關系。學校考評、獎懲首先到班級組,班級組長再根據(jù)任課教師的表現(xiàn),分解細化,獎懲到人。共同的利害關系,加大了教師的協(xié)作力度。
創(chuàng)新管理,使學校迅速走上了在協(xié)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協(xié)作的發(fā)展軌道。2003年5月,學校的管理模式受到了時任省委副書記馮敏剛等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評價。澳門大學客座教授、華東師大教授胡東方認為這種管理模式具有原創(chuàng)性,在全國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成才導報》教育管理專欄2003年5月連續(xù)五期頭版頭條介紹我的管理經(jīng)驗,省內(nèi)外許多學校前來學習。
3. 率先垂范,打造優(yōu)質(zhì)隊伍
擁有優(yōu)質(zhì)的師資隊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我率先垂范,為了學校的發(fā)展,我每天早上五點多到校,晚上十點半后離校。我常常是一邊打點滴一邊辦公。我任校長多年,一直堅持代課,潛心鉆研教法、自編教材,我鐘情于教研,不斷提升自我科研水平。
在東海高級中學任校長期間,為了盡快培養(yǎng)出一支精干的教師隊伍,學校采取請專家來校講學、鼓勵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的學習進修、實行骨干教師與一般教師結對幫扶、帶領部分教師外出學習等措施,扎實有效、全方位地培訓教師,迅速打造出一支精干的教師隊伍,其中全國優(yōu)秀教師、省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省優(yōu)秀班主任、省“333工程”培養(yǎng)對象、市“521工程”培養(yǎng)對象、市學科帶頭人、省市優(yōu)質(zhì)課和基本功大賽獲獎者200余人。學校先后榮獲省優(yōu)秀教師群體稱號。2004年,學校作為市先進集體派代表到全市巡回宣講學校的先進事跡。在全市第二十個教師節(jié)的表彰大會上,市長號召全市學習東海高級中學的拼搏奉獻精神。
4. 科研興校,教學教研雙豐收
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學校每年的高一入學成績與市內(nèi)和周邊同類學校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學校始終堅持“人本立校,發(fā)展個性,求是創(chuàng)新,培育真人”的辦學理念,一切為了學生,全力提升教育教學質(zhì)量。
全體教師堅持分類指導、逐層推進的教學策略。對優(yōu)秀學生,實行單獨指導,彈性管理,經(jīng)常組織學生聽專家講座、搞研究性學習、參加各種競賽,開闊視野,錘煉思維品質(zhì)。對中等生,實行欣賞、激勵教育,加強課堂和諧互動,加強課外心理交流和弱科指導,組織優(yōu)秀生和他們結對幫扶。對特長生,成立體育、音樂、美術、飛行員護苗保苗小組,分類指導,傾心培養(yǎng)。
咬定目標,科學加苦干,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使學校高考成績洼地崛起:2003年高考本科達線721人,居全市第一;2004年高考本科達線903人,遙居全市第一。尤為可喜的是,學校培養(yǎng)優(yōu)生力度和成績?nèi)蓄I先,提升率多年全市第一!如2004年高考本科達線903人,而三年前高一錄取全市前3000名,學校僅占515人,提升了388人,全市第一; 2005高考在生源處于五改六第二年的情況下,本科達線828人,而三年前高一錄取全市前3500名,學校僅占510人,提升了318人,全市第一。
教學成績既源于教師的科學苦干,更源于學校大力實施“以研促教、科研興?!钡膽?zhàn)略。一方面,形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另一方面,學校加大對教研的經(jīng)濟投入,制定獎勵條例,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全校教師承擔28項國家、省市級“九五”“十五”課題,課題都已經(jīng)結題并獲省市大獎。僅2002—2005年四年時間,學校教師就在省市級以上刊物發(fā)表教科研文章1300余篇,出版著作60余部。學校語文、歷史、物理、化學四個學科被市教育局確認為市教科研基地,成為連云港市學科基地最多的學校。學者型教師脫穎而出,學校有百余名教師參與國家、省級教材和參考用書的編寫。學校被評為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5. 效益顯著,好評如潮
一流的管理和效益,贏得了各級領導、各方賓朋的贊譽。多名國家、省市(廳)領導人先后來校視察,對學校的管理和辦學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亓加裢疽贿M校園就嘖嘖稱贊:“學生能在這樣好的條件下讀書,真幸運!”江蘇省原省長季允石來東海視察,經(jīng)過學校,駐足驚嘆:“校園太美了!”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的國際友人對學校也贊賞有加。東??h政府僅在一年之內(nèi),就因為四星級高級中學創(chuàng)建成功、高考成績優(yōu)異等原因而發(fā)了三次賀信。
我在東海高級中學任校長的4年間,學校就獲得省文明單位、省愛國衛(wèi)生先進單位、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省素質(zhì)教育先進學校、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省招飛工作先進單位、省黨建工作先進集體、省依法治理先進單位、市高中教學質(zhì)量優(yōu)秀獎等60多項榮譽稱號。
2005年,是我教育生涯的轉(zhuǎn)折點。這一年,我已經(jīng)50周歲,50年間,我生于東海,長于東海,工作于東海,盡管中途到徐州上過四年大學,然而鄉(xiāng)情未移,鄉(xiāng)音未改??墒?,一次偶然的機會,又使我踏上渡江南征之路。
2005年秋天,妻子生病到南京做手術,我陪護前往,其間南京公開招聘104名處級干部,其中有寧海中學校長和29中副校長兩個崗位。親友們鼓勵我報名,我則以半百之身、重士難遷推托。后來妻子也進入了動員行列,更有熱情的朋友為我代報了名,我只好勉強應征了,接下來筆試、面試、考察……不想竟一路綠燈,結果調(diào)任南京29中任常務副校長(正校級)。
2005年對于南京也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前一年所謂的南京高考之痛在全國引起了軒然大波,而這時有一批外地校長被引進,也引起了本土教育同行的微詞。蘇北的校長除了靠“死捄”學生外,別無所長,到了南京會“水土不服”的,又能干些什么?初來南京,我是在審視、敵視的眼光中度過一段短暫而又難熬的時光。有一位強勢媒體的資深總編曾問我說:“孫校長,你從蘇北來到南京,你認為兩地的教育理念的沖突在哪里?”我說:“教育,從大的方向看,中外相融,古今相通,不會有大的沖突,更何況一個省內(nèi)的兩個地區(qū)呢?沖突之說本身就是虛構的,我無從說起?!钡侥暇椫敢呀?jīng)六年,六年來,我始終把魯迅的名句“我以我血薦軒轅”作為座右銘,在寂寞與疑問中前行。正是這種血薦軒轅的精神,使我在歷任校長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力求創(chuàng)新,又為二十九中的教育事業(yè)再譜樂章,也用實力證明了我對那位總編的回答。
來到南京二十九中,當做了一年半常務副校長之后,2007年夏天我正式擔當起校長這個職務。上任伊始,我梳理了辦學思想,確定了辦學理念:“培養(yǎng)既有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素養(yǎng),又有國際視野的現(xiàn)代化公民?!蓖瑫r,確定了學校的三維目標:學校目標:“質(zhì)量上乘,特色鮮明”;教師目標:“站穩(wěn)課堂,寫好文章”;學生目標:“全面發(fā)展,學有專長”?;谝陨夏繕?,我團結一班人,帶領全校560余名教職員工進行了一場新的長征。
1. 師資為魂奠基礎
毛澤東生前說過:“教學問題,首先是教員問題”。沒有一支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就不可能有一所好學校。我上任南京二十九中校長伊始,就加強了師德師能建設。
師德,是教師從事教師這個職業(yè)好壞的基礎,因為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我們以“道德、責任、良心”為關鍵詞,通過講座、知識競賽、社會考察等活動,提高教師的責任感、榮辱感與事業(yè)心,我們要求教師心存大愛,樂于奉獻,把教書育人當作生命的一部分,生活的必修課。我們由“親其師而信其道”引申而來,明確提出“親其生而行其道”的論點。
我還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著力構建合作民主、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
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課改首先要改革的是師生在教學中的關系?!疤斓鼐H師”,是中國傳統(tǒng)等級觀念給教師的定位。教師與天地君親并列,就是把教師定位于主宰、施恩的地位。這種觀念體現(xiàn)在教學關系上,就是師生關系的不平等。教師高高在上,傳授知識,指點人生,學生只有乖乖接受、唯命是從。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走下神壇,由知識傳授者、命運主宰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互相促進者。我們抓住了這個全新的理念,在建立新的師生教學關系上下功夫,從根本上為教學改革尋到了突破口。我們已初步構建了“互動型”課堂。課堂教學已由教師的“一言堂”改為師生參與的“群言堂”;教學活動已由“教師為主”的單線結構改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線結構;學生角色已實現(xiàn)由被動學習知識到主動學習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的改變。民主型的師生關系極大地釋放了師生的熱情與智慧。教師“禮賢下士”,與學生打成一片,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學效率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下悄然提高。
在師能培養(yǎng)方面,我們努力把 “站穩(wěn)課堂,寫好文章”的目標落到實處。
為了使教師站穩(wěn)課堂,我們加強了校本培訓,通過教研活動、觀摩課,使教師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學校成立了教師成長學校,并認真實施“青藍工程”。為了使“新”教師盡快提高業(yè)務素質(zhì),通過教科室牽頭,每學年有近30對“新”“老”教師“師徒結對”;我們通過舉辦基本功競賽等活動,給年輕教師搭建表現(xiàn)的舞臺,為使他們成為“名師”鋪設道路。
學校逐漸擴大了對外研訓交流范圍。學校每年都委托80余名教師外出參加省市區(qū)級培訓,或在職讀研?,F(xiàn)已有40余名教師修完在職教育碩士培訓全部課程,順利畢業(yè)。學校確保每位教師每學期有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每年都組織10余批教師分赴全國各地交流學習。
我特別注重教育教研,通過教研促進教師“寫好文章”,把實踐經(jīng)驗轉(zhuǎn)化提升為理論財富。學?!督炭蒲袟l例》明確獎勵教科研成績突出的先進教師。令我驚喜的是,一批教科研骨干在茁壯成長,近三年來,我校教師出版了10余部學術專著;有近700篇文章在各類刊物上發(fā)表,其中在北大圖書館核心期刊目錄認定的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文章就近100篇。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我們特別注重把好“進人關”。對引進教師不是校長說了算,而是由專家評審組說了算。我們引進的教師不重名唯重“能”。我們前幾年率先提出了引進“能師”的主張,結果是,“能師”任職后迅速成長為名師。
目前,學校初步擁有了一批德馨業(yè)精、敬業(yè)愛生、能師群集、名師引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學?,F(xiàn)有全國、省、市勞動模范3名,全國優(yōu)秀教師2名,知名特級教師7名,教授級高級教師3名,江蘇省先進教育工作者2名,江蘇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名,江蘇省“333工程”培養(yǎng)對象4名,南京市首屆“行知獎”獲得者1名以及省市知名的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名師等100余人。正是他們,為南京二十九中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2. 追求卓越抓質(zhì)量
教學質(zhì)量是四星級高中繞不過去的話題。江蘇省教育評估院的評估文件中明確要求四星級高中的本科升學率要達到80%左右。同時,作為家長,讓孩子升入理想的大學更是對學校的直接期待。因此,我認為,應試教育不可要,但“應試”教學不可不要,讓學生升入理想大學是硬道理!近年來,學校強化了質(zhì)量強校、質(zhì)量興校的理念,視教學質(zhì)量為第一生命線,加強對教育教學過程和終端的監(jiān)控,統(tǒng)招生本科升學率已達95%,學校已連續(xù)5年獲得南京市績效評估最高獎項——綜合獎。僅以2010年學校高考、學業(yè)水平考試為例便可窺其一斑。
高考決戰(zhàn),再創(chuàng)佳績。2010年高考,我校527名(含擴招生)在籍生參加考試,其中文化達二本線以上359人,在眾多名校本二達線率降低的情況下,我校二本達線人數(shù)比2009年增長60余人,比五年前增長了約4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校教學一直是文理并重,扎實推進,因而在今年高考外界普遍認為對文科考生不利的情況下,我校文科班高三(1)班53人參加高考,51人達二本線,二本以上達線率達96.2%;該班最高分全省排名47名。由于2009—2010年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成效顯著,2010年9月,學校以總分第一的絕對優(yōu)勢第五次蟬聯(lián)南京市普通高中發(fā)展性評估“綜合獎”和“優(yōu)秀獎”。
新年伊始,2011屆高三又傳捷報:舒欣同學被南京大學文科強化班提前錄取,尹博同學被人稱“小麻省理工”的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提前錄取,并獲得6萬美元的獎學金。
學業(yè)考試,斬將奪關。4A人數(shù)突破100大關,居市區(qū)學校前五名;3A人數(shù)136人,全校得A數(shù)超過1400人次,基本實現(xiàn)了人人有A的目標。
3. 特色鮮明顯個性
近年來,學校堅持“質(zhì)量上乘,特色鮮明”的辦學目標,“不拘一格育人才”,在體育、藝術、科技、文學、對外交流等五個方面的辦學特色日益鮮明,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也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由于辦學特色顯著,學校2009年被授予“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普通高中特色學?!狈Q號。
體育:奪冠折桂。武術、排球、高爾夫球等項目是我校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爸腥A武術甲天下,29武術甲中華”。2009年8月,我校代表江蘇省組隊參加第十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武術項目的比賽,力挫群雄,一舉奪得團體總分全國冠軍; 2007年惠若琪入選中國女排,現(xiàn)已擔當主攻手;2008年吳豪川同學入選國家高爾夫球隊;王玥2008、2009年連續(xù)兩年榮獲江蘇省女子網(wǎng)球單打、雙打冠軍。
藝術:奇葩怒放。舞龍舞獅隊經(jīng)常代表學校、省市教育系統(tǒng)在大型活動中表演,深受領導好評。學校民樂團、藝術團成員先后有16人在全國竹笛、舞蹈、揚琴等大賽中獲一等獎。2007屆高三學生韓飛雪參加高考音樂專業(yè)考試獲得了全省第一名的佳績。校影像工作室制作的節(jié)目《尋跡1937》獲得全國第五屆校園電視和優(yōu)秀節(jié)目評比金獎,中央電視臺等省市媒體先后予以報道。學校話劇社曹嫣然創(chuàng)作的劇本《天亮了》榮獲首屆中學生原創(chuàng)文學大賽暨全國百家文學社團小說(戲?。┮坏泉?。
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明。近年來,共有460人次獲省級以上大獎,其中獲得全國、省級一等獎的近30人次。我校機器人創(chuàng)作小組榮獲國際機器人創(chuàng)作奧賽中國賽區(qū)一等獎。魏忠祥同學獲首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余修銘同學獲得兩項國際發(fā)明銀獎和三項發(fā)明專利;黃閔羚同學五項創(chuàng)新發(fā)明申請了國家專利并作為江蘇省唯一人選榮獲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2009年近20余人在全國高中數(shù)學、物理、生物等學科競賽中獲一等獎。2010年5月,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我校有5名學生獲得一等獎,人數(shù)之多在南京市眾多同類學校中獨占鰲頭并躋身全省前五名;江蘇省高中生機器人大賽,我校又有3名學生獲得一等獎,其中閆冬同學獲一等獎冠軍?!冬F(xiàn)代快報》《揚子晚報》《南京晨報》等多家媒體先后對獲獎學生進行了專訪。
文學:激揚青春。學校非常重視文學教學,校《石城》文學社榮登全國優(yōu)秀文學社金榜。學生每年有上百篇文學作品在各種刊物上發(fā)表。學校將學生優(yōu)秀作品結集為20萬字的《石城文韻》,由鳳凰傳媒出版集團下屬的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充分展示了學校文學社的成果。我校2007屆畢業(yè)生顏歡同學以高考作文滿分而轟動語文教育界;2008、2009年兩年,我校有2名學生分別獲得全國、省級特等獎,近20名同學獲得全國、省級一等獎。馬薪蕊同學榮獲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并被廈門大學提前錄取;眭以寧同學獲江蘇省第八屆高中生作文競賽特等獎并被南京大學提前錄取。
交流:面向世界。學校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多所中學結成了友好學校,每年有500余名師生參與國際交流。我校與美國斯蒂辛山中學的友好交流項目受到了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激情贊賞。我們還與英國艾塞克斯郡合作建立了“昆曲—莎士比亞戲劇”研究項目,每年定期互訪交流。國際間的交流使師生體驗到多元文化,擴大了生活視野。
4. 創(chuàng)新思路謀發(fā)展
“創(chuàng)新”是一個單位發(fā)展的活力所在,我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創(chuàng)新,使學校的管理與教學工作細水長流。
構建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型課堂。學校以課堂為主陣地,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zhì)”為突破口,通過構建研究型的、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315”課堂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規(guī)定,無論哪門學科,教師在課堂上都要設計研究性的問題,并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討論空間。我們對課堂時間分配實行了“315”結構,即把每節(jié)課45分鐘一分為二,規(guī)定每節(jié)課至少要有15分鐘用于研究性教學。研究性、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課堂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連年攀升。
構建與中央課程和諧的校本課程。學校緊密圍繞中央課程,積極開發(fā)學科類校本課程,充分體現(xiàn)學科類校本課程的補充性、擴展性,如我們開發(fā)的《趣味語文》《智慧語文》《快樂語文》《紅樓人物形象解讀》《古詩詞鑒賞》《歷史學科能力訓練》《化學與環(huán)境》等,與中央課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關于活動類校本課程,我承擔的江蘇省教改“十五”課題對此進行了專項研究,并撰寫了25萬字的專著《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研究》。我校結合課程標準和我校具體的實際設置的活動類課程有簡易機器人的設計與制作、南京語文、古都金陵、敦煌文化、南京旅游資源等,不僅對開拓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zhì)作用巨大,對應試也大有裨益。2007年高考,我校顏歡同學的滿分作文取材就得益于活動類課程!我校目前校本課程的開設已多達38門!
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學校加強與改進教學評價機制,大力鼓勵和表彰在規(guī)定教學時間內(nèi)憑借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育質(zhì)量的優(yōu)秀教師。同時,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在教師職能、職稱評定、評優(yōu)評先等方面實現(xiàn)量標化,改變了以往只憑領導憑印象群眾舉拳頭的弊病,真正實現(xiàn)了公平公正。
實施民主化管理。學校實施民主化管理,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廣泛征求教師意見,群策群力。例如,在制定績效工資方案的問題上,學校成立了由各校區(qū)教師代表、干部代表、職工代表、民主黨派人士和自薦代表組成的民主協(xié)商小組,充分聽取教師的意見,反復協(xié)商討論,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績效工資方案的制訂。自薦代表,是我們徹底實行民主化的一個創(chuàng)舉。所謂自薦,就是你沒有被選上代表,只要自薦,就可以成為代表!
語文情結,伴隨我半生,語文情結使我不倦于教書,不輟于研究學問,不停于創(chuàng)作詩歌散文。當校長不如教書,教書不如搞學問,搞學問不如搞詩歌、散文創(chuàng)作,然而,近日反思,能教書,能搞學問,能搞創(chuàng)作,正是我當好校長的支柱。唯其如此,我才會不把當校長當作唯一的飯碗,不刻意于仕途,不汲汲于名位,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反而把校長這個職務干得不錯;再說,學問創(chuàng)作與管理道相同,脈相融。我用研究學問的方法搞管理,自然可以激情投入工作,自然能不怠不倦不悔。如此一路走來,倒是互相促進了。因此,這里記一下教學、研究、創(chuàng)作的流水賬,應該不算離題吧。
1. 語文,助我人生初航
我父親是一個讀書人,然而社會動亂之際,卻在其父輩的安排下做了一個本分的農(nóng)民。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革命政權的鞏固,許多早年的同學成了權貴,他未免有幾分遺憾。我一出生,中年得子的他便把沉甸甸的期望放到我的身上。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剛上小學,白日饑腸轆轆不說,寒夜里,布衾不耐五更寒。然而,這不眠之夜成了父親語文家教的時間。父親教我唐詩宋詞,還有朗朗上口的駢賦。起初,我只是順口背誦,不知所以然;慢慢地,竟也能懂得了意思,品出了味道:記得我八九歲時初讀《阿房宮賦》,已自扼腕嘆息;背《吊古戰(zhàn)場文》時,竟為古代的無名戰(zhàn)士而潸然淚下。
記得1963年的一天,我隨著父親到村部去,村部會計伏案寫材料,寫到“缸”時突然舉筆不下,于是問我父親。那時我剛學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沒等父親回答,就脫口而出。這下一來,村會計把我著實夸獎了一番,說了一堆“前途無量”之類的話。這一番夸獎,對我是莫大的鼓勵,使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更濃……
我聽過媽媽講過關于文曲星的故事。有時,夜晚獨自仰望星空,希望有一顆屬于自己的星。
2. 語文,青春的棲息地
“文化大革命”颶風席卷神州,我這個少年也未能幸免。那時,中小學全部停辦,我只好輟學,為生產(chǎn)隊割草,放牛。因此,夕陽牛背馱走了好幾年美好光陰。不過,我有書做伴,倒也快樂。堂兄家藏書頗多,我常借來讀。這個時期,我讀了古代的四大名著,讀了古代的筆記作品,就連《評中國人民公敵蔣介石》《李白與杜甫》等“文革”期間聞名的書我也熟讀了。在那生活單調(diào)的年代,是書沃灌著我少年的心田,慰藉了我精神的寂寥。1971年初,大隊辦了初中班,但我因受一位堂叔(當時被造反派定為縣內(nèi)最大走資派)的牽連,起初被拒之門外,后來由于生源不足,才又補充進去。當我走進初中課堂時,已經(jīng)開學兩個月了。不過,由于我讀了很多書,寫作水平嶄露頭角,語文老師給我的第一篇作文判了100分,并當作范文評析。這一來,我成了語文課代表,在班級有了知名度,我的語文學習熱情更加高漲。
到了高中,我遇到了兩位語文老師,他們因為我的語文成績好而賞識我,因此我也更加傾情語文。20世紀70年代中期,課程遠不如現(xiàn)在這樣緊。因而,我有了充分學習語文的時間。兩位老師家中的藏書成了我高中豐厚的精神食糧。《唐詩三百首》引起了我的詩情,寫作成了我的愛好,詩歌成了我的青春棲息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可以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讀了《牡丹亭》《雷雨》,我也嘗試寫劇本……畢業(yè)時,我已成了當?shù)匦∮忻麣獾牟抛?,我的詩歌,多次出現(xiàn)在公社大型的宣傳欄上,出現(xiàn)在市縣文化館的刊物上,我的劇本被公社宣傳隊搬上舞臺公演……
高中畢業(yè),我回鄉(xiāng)勞動一年后又做了民辦教師,教高中語文。盡管當時每月只有14元工資,然而已相當滿意了。有書教,有飯吃,在那個時代,已經(jīng)足夠了。我一邊自學大學漢語課程,一邊教書。教學相長,其樂融融。盡管是高中生教高中,然而我的教學成績卻出類拔萃:全鄉(xiāng)聯(lián)考,我的任課班級平均成績名列第一。高考改革,我和學生一起走進考場,語文試卷中的文言文試題竟選自我剛教過的《荀子·勸學》。語文,為我揚起了青春的風帆。
大學四年,我像一個窮人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座金礦,于是拼命地開采。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處處留下我讀書的身影。說不清多少個假日,多少個夜晚,我沉浸在書本里,與哲人對話,與偉人談天,與古人共沉浮,與今人共憂樂。做過教師的我更知道將來的責任重大,于是便深究教書育人的原理與藝術。語文,為我事業(yè)的成功奠基。
大學四年,我還被一位女生稱為“書呆子”。那是一位數(shù)學系活躍的女生,她在一年一度的全校春節(jié)晚會上的歌聲曾傾倒了全場觀眾。在圖書館,我們相識。于是,她常向我借書。其實,是要我為她借書。她要什么書,我就從圖書館借給她,看完了還給我,我再還給圖書館,如是而已,我沒覺得有什么特別。想不到畢業(yè)幾十年后,她偶然與一個朋友談起我,說我是個書呆子。聽了朋友轉(zhuǎn)述她的話,我也覺得當時真呆。一個姑娘家,書在咫尺,為什么不直接借,而是叫我轉(zhuǎn)借?今天的年輕人,自然會一聽而知雅意??墒牵菚r心中只有語文的我,卻坐失良機……不過,語文就是我的青春知己,不,紅粉知己!
3. 語文,施展身手的舞臺
1982年,大學畢業(yè),我又被分到家鄉(xiāng)所在縣。起初,管人事的教育局長看了我的檔案很滿意,決定把我留在縣中學工作。然而,我接到的介紹信卻是一所鄉(xiāng)村中學——白塔中學,原因是臨分配時,由于一個政要安插關系戶,我被偷梁換柱。不過我抱定“金子總會發(fā)光”的決心來到白塔中學,帶了高一年級兩個普通班。然而,三年下來,我所帶班的學生的考試成績遠居年級之首,那一年教師節(jié),我被縣政府授予“優(yōu)秀園丁”的稱號。
1984年,連云港市教研成果評比,我是全市兩位30歲以下獲獎的青年教師之一。1993年,我成為連云港市兩位40歲以下晉升高級職稱的教師之一,并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1996年,我成為連云港歷史上最年輕的特級教師。2000年,我成為全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2006年,我有幸成為江蘇省第一批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
可以說,我初圓了名師夢!是語文,給了我施展能力的平臺!
回顧近30年來的教學生涯,語文助我向成功一步步前進;語文教學,使學生成功,也使我自己成功。我“新”“活”的教學風格使學生受益無窮。我上課,不喜歡照本宣科,而是追求語文的趣味性,讓學生在享受中學習語文。近年來與不少早年的學生聚會,他們對學過的許多課文記憶已經(jīng)模糊了,然而,對我補充的知識卻記憶猶新。
教學生寫作文,自己必須會寫,否則,指導起來難免隔靴搔癢。因此,我平常除寫作文外,也寫詩歌,也寫散文,集腋成裘,竟也成果頗豐,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竟也忝列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的行列。
“教而不研則罔”。我平常醉心于教學研究,幾十年下來,竟也發(fā)表了400余篇文章,自著或主編了教學論文、教輔類書籍30多本。
有人說,中學教師,不需要做大學問,我則不以為然。幾十年來,我研究過孔子,專著《孔子智慧與現(xiàn)代文明》獲得省政府的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我研究了《紅樓夢》,發(fā)表了糾正曹雪芹常識性錯誤的文章。我研究毛澤東、魯迅的作品也能另辟蹊徑。魯迅誕辰一百周年研討會,紹興市政府給我發(fā)出了請柬。我研究修辭,總結發(fā)現(xiàn)了多種新的修辭格。早在1990年,我就發(fā)表了專著《中學實用修辭》。正因為如此,我被聘為高校碩士生導師。
飲水思源。多少次獨處獨省,十分慶幸選擇了語文,也感謝語文成就了我。不選擇語文,我也許沒有今天的成就,是語文教學的平臺使我“英雄有用武之地”。我曾有過幾次改行從政的機會,然而,我堅持在語文園地中耕耘,至今無悔!
4. 語文伴我風雨前行
我的語文教學生涯已逾30年。30余年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多少人和事如濤聲遠去,唯有語文與我寸步不離,使我人生充實。余下的路也許還很長,我將如何走下去?幾番考慮,我深信,能夠忠實伴我風雨前行的,只有語文!
憑我的校長的職位與年齡,本可以脫離語文教學的課堂,然而,我不。是水總要流,是魚總要游,離開語文,離開學生,一個教師的價值便要打折扣。
憑我的資歷,現(xiàn)在不必再靠著書立說來證明自己的語文研究能力。然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蔽乙盐业恼Z文學習、教學的經(jīng)驗與成果留給后來者。
其實,更要緊的是我發(fā)現(xiàn):語文已經(jīng)融入我的生活,我的生活中不可一日無此君??梢允碂o酒肉,但不能一日不看書;可以不看電視不打牌,但不可以一日不寫作。如果一天不看書,不寫作,我便覺得日月虛度。床頭有書,案頭有文章,此生亦足樂矣。平時所交,有高官有富豪,然而,身處其中不自卑者,因有語文支撐我!當然,論及地位,我自然不如他們。然而,我有弟子三千,專著一摞,又何賤之有?何貧之有?何卑之有?我坦然,恬然,安然,不以為慚焉。
【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人事】
近年來,不少人問我成功的秘訣。
我總是回答他們:“心中有個她!”
記得大學畢業(yè)時,我到畢業(yè)論文指導教師古德夫教授家告別。交談中間,古教授鼓勵我在今后工作中教學、教研雙槳并用,有可能再搞搞管理工作,努力干出一番事業(yè)來。我上大學之前當過兩年民辦教師,領略過中學教學任務繁重的滋味,便告訴他:“中學教師應付備、教、改、輔、考已經(jīng)夠忙的了,再想搞出什么特色來,時間來不了?!辈幌胨袂閲烂C地說:“只要擠,時間總會有的。你看那些小伙子談戀愛,工作再忙,也能擠出時間來約會或?qū)懬闀?。原因何在?就在于他們思想上重視,心中有個‘她’!”
古先生的一席話,像一記重錘敲中了我偷懶的瘡疤,又像一針興奮劑,注入了我的肌體。多少年來,我正像古先生教導的那樣去許身于“她”——教育事業(yè)。
為了“她”我無情地擠著時間。多少年來,以開會考察為名,而行游山玩水之實的機會我基本推掉,不到萬不得已,聯(lián)絡感情、迎來送往的場合我也不露面;我電視節(jié)目很少看,歌舞場等娛樂場所不涉足,麻將桌我從不沾邊;陪愛人、孩子逛商店、逛公園也免了。焚膏繼晷,是我擠時間的最佳途徑。說不清多少個夜晚,書房寂寂,我伏案讀書備課寫作,只有明月探望,燈光做伴。說不清多少個節(jié)假日,我仍在學校加班。
我在工作上不怕辛苦。由于教師缺編等原因,我曾帶了三個高中班的語文課,還帶了駐軍某部的一個文化補習班的語文課。此外,每周還要抽兩個晚上為50里外的縣城高師函授學員講文學概論。這樣一算,一個人的工作量相當于三個人的工作量。我當干部以來,一直也是超工作量的。在東海工作期間,既做校長,又做黨委書記,還擔任教育局副局長,縣文協(xié)主席。為了心中的她!長期超負荷的工作,給我的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我先后患過面部神經(jīng)麻痹、膽囊炎、高血壓等疾病,然而我仍堅持工作、工作、工作!為了心中的她!來南京工作這幾年,社會兼職與活動更多了,然而我仍發(fā)揚雷鋒的釘子精神擠時間,“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這兩句詩已經(jīng)成了我的座右銘。
人在仕途,年過半百,應邀赴宴的次數(shù)不會少。不過,以公事為主,吃完喝完,也就淡忘了。然而,鼓樓區(qū)委組織部長紀增龍先生的兩次請客,卻使我終生難忘。
第一次請客是2008年4月份,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當時我出任南京二十九中校長還不到一年,校內(nèi)外褒貶不一,而當年又是學校高考危機時期(因三年前學校高一招生的分數(shù)線成為歷史上的低谷)。組織部長宴請了我校全體校級領導班子。吃飯之前開了一個座談會,會上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整個領導班子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次酒會,不僅是慰問會,也是鼓勁會。
那天,我喝了很多酒,充分領受了領導的關懷與支持,因而鉚足了勁,全身心投入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特別是畢業(yè)班工作,結果創(chuàng)造了奇跡!三年前招生分數(shù)線比同類伙伴學校低了13分,許多教師聽到消息都流下了眼淚。但是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我校預測二本以上有效人群為190人,而高考二本以上人群為298人,與伙伴學校持平。
第二次請客是2009年8月,此時,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已告一段落,我校高考又創(chuàng)輝煌,文化本科人數(shù)突破了300大關,而其他方面工作也有了大的突破,這次酒會是慶功會,又是催征會。會上,我表示絕不辜負組織部領導的期望,再接再厲,爭創(chuàng)新的輝煌。信任,比金子更可貴。期望,比陽光更明媚。我?guī)е湃闻c期望上路,于2010年又打了一個漂亮仗。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全面升級,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南京二十九中是省城名校,每年招生是最令我頭疼的事。一方面是教育主管部門對招生嚴格限制,不準突破計劃,一方面是社會各界通過各種關系,要把孩子朝學校送。眾多的“條子”滿天飛,你不得不辦,不能不辦。結果。每年招生都不同程度超出計劃數(shù)。這樣一來,上級主管部門自然是“批評有加”,而社會各界也不滿意,特別是那些無門路的普通市民,對學??赏豢蛇M,能不憤然?作為農(nóng)民家庭出身的我,也只好照潛規(guī)則辦事,對普通市民愛莫能助,“同情”而不能“同意”。不過,我的良心并未泯滅,2010年被一位農(nóng)民工的膝蓋“征服”,違規(guī)收了一個農(nóng)民工擇校生。
那是2010年暑假的一個下午,招生已告結束。然而,一個農(nóng)民工帶著孩子闖進我的辦公室,要求我收下這個孩子。眼前的這個農(nóng)民工,1.8米左右的漢子,然而彎著腰,低聲下氣,眼光中有卑怯,有期待,也有乞求。我自然向他解釋招生已結束,不能再招生了??墒牵f著說著,他竟然跪了下來。我一時不知所措。大約過了半分鐘,我攙扶起他。可是剛撒手,他又跪下來,我只好扶起他。頓時,我覺得我們雙方化為了兩個戲劇人物形象:黃世仁和楊白勞……,一股血沖上腦際,我眼眶濕潤了。我不能做黃世仁,我心中吶喊著?!捌饋?,一切好說”,我莊重承諾了這個農(nóng)民工。
可是話好說,事難做。得到承諾的農(nóng)民工滿意而去,我卻有難事要做。我無權私自收留學生,因為學生取不到學籍,三年后就無法參加高考!怎么辦?只好打報告給相關部門增加擇校生指標。當然,這樣做是違規(guī)的,以自己半百之身,一般情況下我是舍不得這張老臉的。不過,事到如今,只好如此。果然,報告上去,批評下來。我只好厚顏再求。不過,最終感謝領導開恩,使我免于失信。
事過半年,想起相關領導指責我的語言,臉上仍然熱辣辣的,不過,我畢竟幫了一個農(nóng)民工的忙,我的良心得到了慰藉……
【理念和價值觀】
“創(chuàng)新”,是時代的強音。各行各業(yè)都需要創(chuàng)新,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就教育而言,創(chuàng)新教育已如燎原之火。然而,我們認為,在創(chuàng)新的同時,不要忘記繼承。因為繼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正因為如此,胡錦濤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語重心長地指出:“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和教學改革。”胡錦濤同志的提法,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他把被教育界“放逐”了的“繼承”這個話題又請回了家,也給我們今后教育的發(fā)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這里,我們不妨就教育問題,對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關的問題略作探討。
首先,我們認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豐富的寶藏,許多本來就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的瑰寶”“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我們發(fā)掘出來,繼承下來,本身就是創(chuàng)新。惜乎我們在這方面繼承不夠,許多人對老祖宗早已說過的、做過的一無所知,反而把西方近現(xiàn)代學者步我們老祖宗后塵之說當作“創(chuàng)新”,并大加推崇。當然,也有這種現(xiàn)象,老祖宗的經(jīng)驗我們未能繼承、關注,而外國人提出了類似的理論,我們不得不把發(fā)現(xiàn)(明)權拱手讓人,這豈不令人心寒!這里,我們不妨看個例子:
在心理學領域,我們目前非常推崇美國人羅森塔爾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其實,這個效應的提出,依據(jù)只是西歐的一個神話故事。說的是塞浦路斯王子,愛上了美麗的少女雕塑。由于心懷虔誠,雕塑獲得了生命,與王子喜結良緣。其實,中國何嘗缺乏這類神話故事?只是我們沒有注重繼承總結罷了。這里聊舉兩則于下以備忘。
宋朝皇都風月主人《綠窗新話》載:
唐人王軒,字公遠,到苧羅山麓游覽,聽人講西施的遺跡,深感國色天香埋于塵泥,因而在石頭上題詩一首:“嶺上千峰秀,江邊細草春。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痹妱倢懲?,回頭一看,一個絕色女子穿著素衣,瓊佩為飾,感激地對他說:“妾自吳宮還越國,素衣千載無人識。當時心比金石堅,今日為君堅不得?!庇谑?,王軒與她纏綿繾綣了一個多月才回家。后來,蕭山地區(qū)有個叫郭素的人聽說這件事,也前往泉石間題詩。他題詩無數(shù),但卻不見西施的影子。有人作詩諷刺他說:“三春桃李苦無言,卻被殘陽鳥雀喧。借問東鄰效西子,何如郭素學王軒?”人們聽了,沒有不譏笑郭素的。
唐代杜荀鶴《松窗雜記》載:
唐朝進士趙顏,從一個畫家那里得到一幅畫障,畫障上有一個女子,非常美麗。趙顏對畫家講:“世上絕對沒有這樣漂亮的女子,你如果能使她成為活人,我愿娶她為妻。”畫家對趙顏說:“這是我神妙的作品,畫中的美人叫真真,你如果晝夜不停地呼喚她的名字達一百天,她就會答應你。當她答應你時,你如果能用百家彩灰酒灌她,她就一定會成為活人的?!壁w顏聽信了畫家的話,如法炮制,果然使真真走出畫面,成為活生生的美女。
真真走出畫面后,談笑飲食跟真人一樣,并說:“感謝你召喚我,我愿與你結為夫妻。”趙顏非常高興,便與她綢繆纏綿起來。不久,真真喜結珠胎,到了年底,便生了一個兒子。孩子長到兩歲時,趙顏的一個朋友知道消息后,對趙顏說真真肯定是妖怪,長此下去肯定會給趙顏帶來禍患。朋友還送給趙顏一把劍,讓他快下決斷,斬妖除害。可是劍剛帶到房子里,真真就說:“我是南岳仙人,被人畫了我的肖像,你一味真誠地呼我的名字,我才來與你做夫妻,并不想對你有任何傷害。你竟然懷疑我,這里我也不便呆了。”真真話剛說完,便帶孩子走向畫障,把先前喝的酒全部嘔吐出來。一會兒,自己和孩子便都進入畫面??粗嬚?,和原來有所不同的是添了一個孩子。
可惜的是我們?nèi)鄙倭_森塔爾的眼光,沒有重視這類材料,沒有提出“西施效應”或者“真真效應”而已。所以我們現(xiàn)在只好言必稱羅森塔爾,言必稱皮克馬利翁效應。再進一步說,我們的古人對這方面內(nèi)容也并非只有礦石,沒有提煉?!敖鹫\所至,金石為開”,不是我們熟知的古語么?它出自《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離今已有1500余年。這個成語已經(jīng)將這類心理現(xiàn)象上升到了理論高度,只是沒有用“某某效應”的字眼表達而已。今天,我們把發(fā)明權拱手讓人,實在是于心不甘??!
如果說皮克馬利翁效應問題使我們無可奈何的話,那么有些專家學者由于不了解老祖宗,四處搖唇鼓舌,對西方的古代教育理念推崇備至的同時,反過來貶低我國的古代教育思想,這就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譬如說吧,有一位知名學者在一次演講時說:“西方古代學者鼓勵學生發(fā)表與老師不同的意見,甚至另辟蹊徑,背離老師的研究方向或主張,而中國卻一味講究‘傳承’?!彼貏e推崇亞里士多德的名言:“吾愛我?guī)?,吾更愛真理?!边@種說法是缺乏常識的。其實,與亞里士多德時代差不多的中國并非只講“傳承”??鬃用鞔_主張“當仁不讓于師”。孔子這句話,說得比亞里士多德更直截了當??鬃硬粌H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對經(jīng)常提反對意見的學生子路不以為忤,反而與他“情同兄弟”??鬃拥茏尤?,但最得意的門生只有顏回一人。他對顏回平日贊賞有加,不過,對顏回對老師唯命是聽、從不提出不同意見的習慣卻表示不滿。再說,中國的古代學生也不是一味“傳承”的。如果說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有所背離(創(chuàng)新)的話,孔子的后學何嘗沒有對孔子的學說有所“背離”(創(chuàng)新)?就拿孟子來說吧,孟子,就對孔子的學術有所否定。以武王伐紂為例,孔子認為以臣伐君,不予肯定。而孟子卻認為,紂王無道,已不配做人君,而是獨夫民賊,理當伐而誅之。再說吧,春秋戰(zhàn)國時代“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他們之間有直接或間接的師承關系,然而,他們的學術主張嬗變卻非常明顯。到了“韓非”這一代,已從“儒家”脫胎成為與儒家學術相對立的法家學派。
筆者以上所述,都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常識,惜乎,我們的著名學者連這些都不懂,但卻掌握著教育的話語權,不能不令人擔憂。
因此,我們建議,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工作,給新一代人至少是部分人以系統(tǒng)地學習中國古代文化的機會,讓他們對文化典籍讀得懂,解得透,用得活。這樣才能繼承,才能發(fā)現(xiàn),才能創(chuàng)造發(fā)明。
或許有人說,學生的精力有限,學習傳統(tǒng)文化花的時間太多,必然影響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學習。不過,我們認為,二者是可以兼容的,甚至相輔相成,而非矛盾的。楊振寧的經(jīng)驗很能說明問題。楊振寧上中學不久,就在數(shù)學方面顯示了非凡的才能。他也有志于在數(shù)學等方面深造,便要求父親利用暑假找老師為他輔導。然而,父親卻反其道而行之,請國學大師為他講授《論語》《孟子》。歷經(jīng)兩個假期,楊振寧對這兩部經(jīng)典爛熟于心,直到晚年還能對《孟子》倒背如流。楊振寧曾深有感觸地說,他之所以能夠摘取諾貝爾獎的桂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年打下的國學基礎。由此看來,我們適當加強古代傳統(tǒng)文化教育,決不妨礙學生學習、研究現(xiàn)代科技,甚至摘取諾貝爾獎的桂冠。
現(xiàn)在,國內(nèi)除了在中小學普遍開設外語外,還重點興辦部分外國語學校。實踐證明,外國語學校的開設,對培養(yǎng)外語人才是功不可沒的。我們想,能否有重點地在國內(nèi)開設一部分古漢語學校,培養(yǎng)一批精通古漢語、能夠挖掘中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精華的人才?當然,此前已有這方面的嘗試?!段膮R報》1999年10月15日就報道過老舍兒子辦私塾的消息。這個學校就把四書以及諸子、唐詩宋詞作為教材。我們想,這樣的學校全國辦個100所,會對中國古代文化傳承大有裨益。
其次,我們應對今后公派、私派的留學生們進行“中國文化傳統(tǒng)素質(zhì)”方面把關。不讓母語沒說好、中國文化沒學好、不知諸子為何人、不知《九章算術》為何物的人走出國門。這些人出了國門,學了幾句洋文,取得(或騙得)一兩個學銜,便回國以驕人的面目招搖過市,而腹中空空,豈不令人作嘔?靠這些人,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繼承無望,中國方興未艾的創(chuàng)新事業(yè)又何嘗有望?我們認為,一個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人才,必欲吸納本民族文化之精華,強其筋骨,健其心腦,然后再放眼世界,吸納百川而成其大。遙想當年,魯迅、郭沫若、周恩來相繼出國,他們憑借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吸納外國文化精華,融會貫通,為己所用,在文學領域、思想領域“創(chuàng)”了一個個巨大的“新”的奇跡!我們翹首而望,期待今后的留學生諸君中多出這樣的新人!
進一步說,就拿“愛國主義教育”來說吧,加強中國古代文化教育,也會給愛國主義教育助力。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情結。古往今來,傳統(tǒng)文化滋潤的無數(shù)個民族英雄便是明證。我們不是感嘆國內(nèi)人才外流嗎?那么,我們相信如果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到位,人才“外流”會變成“內(nèi)流”。解放初的錢學森、李四光等一大批人沖破重重阻力而回歸祖國就足以說明問題!
這里還須說明的是,筆者絕不是提倡復古,只是提倡注重繼承,溫故而知新,“掘礦采新”。反對干些“騎馬找馬”“邯鄲學步”之類的蠢事。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很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民族。我們今天提倡“創(chuàng)新”,不可忘記把昔日“創(chuàng)而未用”的接收過來。創(chuàng)而未用,現(xiàn)在加以發(fā)現(xiàn),加以運用,不僅不亞于創(chuàng)新,而且利于提高民族的自信心,這樣可使我們的創(chuàng)新事業(yè)事半功倍,我們何樂而不為!我們期待著教育界“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春天的到來!
2015年1月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