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使檢查起來眼球完全正常,也大約有20%的老年人視力比正常水平要低一些。所以,低視力老年人由于視力下降,再加上聽力及肢體方面的損害、全身疾病的困擾,生活質量會大大下降。上述種種原因,加上親友對老年低視力的認識不足,加重了老年低視力患者的精神負擔,使他們更加苦悶。因此,老年低視力患者本人、其親友及全社會對低視力應有充分的認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在60歲以后,人的身體趨于衰老,眼球也不例外,無論從解剖學還是從組織學上眼球的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衰退,例如老年人由于晶狀體彈性的下降和喪失需要戴老花鏡。即使檢查起來眼球完全正常,也大約有20%的老年人視力比正常水平要低一些。另外,即使視力正常的老年人,對照明的要求也較高,在暗光下看不清東西,出現(xiàn)閱讀及書寫困難。正常老年人尚且如此,而對老年低視力患者來說,在視力受損的情況下,生活、學習或工作會更加困難,患者常常不能看書、寫信,也看不清電視,生活單調、枯燥。同時,由于老年人常有聽力障礙,行動不便,使他們與家人、朋友的交流及社會參與機會大大減少,從而更顯得孤獨、寂寞。所以,低視力老年人由于視力下降,再加上聽力及肢體方面的損害、全身疾病的困擾,生活質量會大大下降。
上述種種原因,加上親友對老年低視力的認識不足,加重了老年低視力患者的精神負擔,使他們更加苦悶。因此,老年低視力患者本人、其親友及全社會對低視力應有充分的認識。眼科醫(yī)生及康復工作者要加強對老年低視力患者的服務意識,利用各種方法,包括多種助視器的使用,使其視力得到改善,并與心理醫(yī)生合作,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使老年低視力患者得到全面康復,從而提高他們的社會參與能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