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急腹癥是以急性腹痛為主要癥狀的腹部疾病,絕大多數(shù)需急診手術治療的急性炎癥、出血、梗阻、穿孔及血運障礙性疾病的總稱。病情重,變化快。
【診斷提示】
1.診斷要點
(1)病史:詳細詢問腹痛的發(fā)生、腹痛的部位、腹痛的性質、腹痛的程度、放射痛及其伴隨癥狀等。
(2)腹痛的部位
①右上腹部疼痛:常見于急性膽囊炎、膽結石、膽道蛔蟲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肝破裂、右側膈下膿腫、結腸肝曲癌梗阻等。
②中上腹部疼痛:常見于胃穿孔、急性膽囊炎、膽結石、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胃擴張、急性闌尾炎早期等。
③左上腹部疼痛;常見于脾破裂、左側膈下膿腫、結腸脾曲癌梗阻等。
④臍周腹部疼痛:常見于急性腸梗阻、小腸腫瘤、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急性胃腸炎、腸胃痙攣、腹股溝嵌頓疝、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等。
⑤右下腹部疼痛:常見于急性闌尾炎、輸尿管結石、右側附件炎、宮外孕破裂、卵巢囊腫扭轉、腸套疊、傷寒腸穿孔等。
⑥左下腹部疼痛:常見于乙狀結腸扭轉、左側附件炎、輸尿管結石、腹股溝嵌頓疝、宮外孕破裂等。
⑦中下腹部疼痛:常見于膀胱結石、膀胱破裂、急性盆腔炎、盆腔膿腫等。
(3)腹痛的性質
①陣發(fā)性絞痛:多為平滑肌痙攣性收縮所致,是空腔臟器梗阻或痙攣的特有表現(xiàn)。如腸梗阻、膽石癥、泌尿系結石等。
②持續(xù)性腹痛:為腹腔炎癥的表現(xiàn),如急性闌尾炎、胰腺炎、膽囊炎等。
③持續(xù)性腹痛伴陣發(fā)性加重:為炎癥的同時又伴發(fā)梗阻,如絞窄性腸梗阻、化膿性膽管炎等。
④刺痛:系發(fā)炎的漿膜互相摩擦而產生的一種腹痛,見于腹膜炎、肝脾的周圍炎等。
⑤刀割樣銳痛:多見于穿孔性急腹癥,是由于消化液的化學刺激作用于腹膜而引起。
⑥鉆頂樣腹痛:多見于膽道蛔蟲病與胰管蛔蟲病。
(4)伴隨癥狀
①惡心、嘔吐:嘔吐物以胃內容物為主,多為胃部病變;嘔吐膽汁多為膽胰疾病或高位腸梗阻;有糞臭味多為低位腸梗阻;大量嘔吐鮮血常為潰瘍病出血、門脈高壓癥出血、胃癌出血或膽道出血。
②嘔吐與伴隨癥狀的關系:嘔吐伴發(fā)熱多為內科疾病,如急性胃腸炎;嘔吐伴黃疸多為膽道系統(tǒng)疾病,如膽石癥、膽道蛔蟲病、肝癌及胰腺腫瘤等;嘔吐伴休克,可能為絞窄性腸梗阻、壞死性腸炎等。
(5)血液學檢查
①血細胞比容測定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定量有助于診斷出血性疾病,若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提示腹腔內持續(xù)性出血。
②白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和中性粒細胞升高的程度反映腹腔內炎癥的輕重。白細胞升高提示機體炎性病變,消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等重要感染時,可見中性粒細胞核左移,極重度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可減少;老年人及衰弱患者白細胞不升高或輕度升高;腹部閉合性或開放性損傷時白細胞也可見升高。
③血氣分析:可全面了解機體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狀態(tài)。
④血糖、血淀粉酶:急性胰腺炎可見血糖暫時升高。血淀粉酶水平升高可診斷急性胰腺炎,輕度升高也可見于消化道穿孔、腸缺血、卵巢囊腫扭轉。
(6)尿液、糞便檢查
①尿膽紅素陽性提示存在梗阻性黃疸。
②鏡下血尿或膿尿提示泌尿系統(tǒng)結石或感染。
③血便:糞便隱血陽性提示消化道出血;果醬樣糞便為腸套疊的典型表現(xiàn);鮮血便提示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樣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膿血便多見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直腸癌。
(7)腹腔穿刺液檢查
①不凝血:常見于腹腔內實質臟器破裂,如肝、脾破裂,還可見于宮外孕、卵巢黃體破裂。
②血性液:多見于絞窄性腸梗阻、腸系膜血管栓塞、癌腫破裂、重癥胰腺炎、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③黃色或黃綠色液體:無臭味提示胃十二指腸穿孔或小腸穿孔,有臭味則提示大腸穿孔或合并產氣桿菌感染。
④膽汁樣液體:提示膽道或十二指腸穿孔。
(8)影像學檢查
①X線檢查:胸部透視排除胸部病變如肺炎、胸膜炎等內科疾病所致的腹痛,并鑒別有無膈下病變。立位腹部平片:消化道穿孔可見膈下游離氣體;遠端小腸梗阻可見氣-液平面,擴張的腸襻位于腹中部,呈“階梯狀排列”。如擴張的腸襻位于腹部周圍,并可見結腸袋提示結腸梗阻,同時結腸造影可見造影劑在梗阻部位突然中斷,盲腸顯著脹氣。如腹部可見孤立擴大的腸襻,提示腸絞窄的可能。仰臥位腹部平片可見腸管擴張、結腸外側溝增寬,提示腹內積液。左側臥位時右肝外側積氣提示消化道穿孔。
②B超:用于發(fā)現(xiàn)膈下積液、腸間積液,還可鑒別泌尿系結石、婦科疾病等。
③腹部CT:用于腹腔實質性臟器病變及占位性病變的診斷。
④血管造影術:用于腸系膜血管栓塞、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同時還可以行相應的血管栓塞治療。
(9)腹腔穿刺術:懷疑腹腔內出血、消化道穿孔等情況,可采用腹腔穿刺術協(xié)助診斷。抽出不凝血或含有膽汁、胃腸內容物的腹腔積液是診斷的有力證據(jù),也是剖腹探查術的有力指征。懷疑宮外孕、卵巢黃體破裂時,可行后穹隆穿刺術,抽出不凝血可確定診斷。
2.鑒別診斷 急腹癥的鑒別診斷從采集病史和物理檢查時即已開始。首先鑒別內科急腹癥、外科急腹癥和婦科急腹癥;是腹腔以外的疾病引起的腹痛還是胸膜壁疾病引起的腹痛。排除其他原因后,才能對外科急腹癥做出確認。
急性闌尾炎是最常見的急腹癥,腸梗阻在急腹癥中的發(fā)病率僅次于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膽管炎、潰瘍病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肝癌破裂、血管栓塞和內臟的急性扭轉均可產生劇烈的腹痛。
【治療提示】
1.緊急處置 患者無休克情況下取半臥位或斜坡臥位。未確診前給予禁食、水;密切觀察癥狀、體征變化,動態(tài)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血常規(guī)及各項生化指標的變化。在病情觀察過程中禁忌腹部熱敷、灌腸、服瀉藥和應用嗎啡類鎮(zhèn)痛藥。立即建立靜脈通道。如出現(xiàn)下列情況者,應行剖腹探查術。
(1)不能控制的腹腔內出血。
(2)疑有腸絞窄、腸壞死、消化道穿孔。
(3)急性劇烈的腹痛,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加重者。
2.非手術治療 腹膜炎癥局限,患者全身情況良好,或為出血性疾病,經(jīng)過輸血后血壓回升,病情穩(wěn)定,無再出血者,診斷明確,選用非手術治療。對病情危重,全身情況極差或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者,應選擇非手術治療。
【首診處置醫(yī)囑】
(1)按腹部外科護理常規(guī)或腹部手術后護理常規(guī)護理。
(2)一級或二級護理。
(3)暫禁食水。
(4)持續(xù)胃腸減壓。
(5)半臥位(血壓平穩(wěn)者)。
(6)抽血查血常規(guī),電解質,出、凝血時間,血糖,CO2結合力,肝、腎功能,血淀粉酶,血交叉配合試驗。
(7)尿淀粉酶,尿、糞常規(guī)。
(8)心電圖,腹部B超,腹部X線片。
(9)診斷性腹腔穿刺(必要時)。
(10)青霉素皮試。
(11)留置導尿管(必要時)。
(12)TAT皮試(必要時)。
(13)測體溫、脈搏、呼吸、意識,每4h1次。
(14)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青霉素480萬U,靜脈滴注,2/d。
(15)甲硝唑注射液200ml,靜脈滴注,2/d。
(16)手術區(qū)備皮(必要時)。
(17)備血400~800ml(必要時)。
(李 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