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治流行性腮腺炎
◎馬齒莧(鮮品)適量,搗爛絞汁50~100毫升,加冰糖20克,隔水蒸化,此為1次飲用量,每日1~2劑,連服5~7日。同時取馬齒莧適量,搗爛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連敷3~5日。
魚腥草外敷治流行性腮腺炎
◎新鮮魚腥草適量,搗爛外敷患處,以膠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于流行性腮腺炎。
蒲公英治流行性腮腺炎
驗方1 蒲公英散
◎蒲公英50克。將蒲公英焙干研極細末,4歲以上口服3克,每日3次;4歲以下口服2克,每日3次。
驗方2 蒲公英蛋清膏
◎以鮮蒲公英30克。搗碎,加入1枚雞蛋清中攪勻,加冰糖適量,搗成膏糊狀,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中藥現(xiàn)代臨床應用手冊》)
魚腥草外敷治癰疽疔毒
驗方1 煨魚腥草
◎用濕紙包裹鮮魚腥草50~100克,置于灰火中煨熟,取出搗爛,涂敷患處。適用于外治癰癤發(fā)背、疔瘡腫毒(不論已破潰或未破潰)。
驗方2 蜜調(diào)魚腥草
◎魚腥草曬干,研成細末,蜂蜜調(diào)敷。未成膿者能內(nèi)消,已成膿者能排膿(陰疽忌用)。用于外治癰疽腫毒。(《江西民間草藥》)
驗方3 魚腥草泥
◎魚腥草搗爛如泥,外敷患處。痛一二日時,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治疔瘡作痛。(《積德堂經(jīng)驗方》)
鮮鴨跖草外敷治瘡瘍腫痛
◎鮮鴨跖草適量(根據(jù)腫痛范圍確定用量,一般50~150克)。搗爛,加燒酒少許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治關節(jié)腫痛,癰疽腫毒,瘡癤膿腫。(《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牛蒡根粥輔治諸瘡腫痛
◎牛蒡根3條,切段,以水煮爛,去渣取汁,加粳米50克,煮粥頓服。源于《普濟方》。本方取牛蒡根清熱解毒、消瘡腫。用于諸瘡腫痛。
馬齒莧外用治化膿性疾患
◎鮮馬齒莧300克,洗凈搗碎,加水1 000毫升,煮沸,待溫后用毛巾蘸藥液洗患處;并用鮮馬齒莧200克搗碎后外敷于患處,每日換藥1次。對所治瘡癤、丹毒、蜂窩織炎、足癬感染、糜爛滲出性皮損,最少6天、最多10天能明顯見效。
馬齒莧蜜膏治淋巴結(jié)核潰爛
◎馬齒莧100克烘干研細末,放入熟豬油500毫升,再放入蜂蜜100毫升,攪拌成膏。用藥前先將患處用淘米水洗凈,再按傷口大小攤藥膏于患處,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2天換藥1次,以痊愈為度,不可間斷。同時,此膏又可用于內(nèi)服治療各種結(jié)核病。
馬齒莧蒼術飲治療淋巴管炎
◎取馬齒莧60克,蒼術10克,加水600毫升,煎成300毫升,一次頓服。藥渣搗碎敷患處,每日1劑。連用2天,可明顯見效。用于治療淋巴管炎,中醫(yī)稱之為“紅絲疔”。
鼠曲草外敷治毒疔初起
◎鮮鼠曲草30~60克,合冷飯粒及食鹽少許搗成泥狀,外敷患處。(《泉州本草》)
馬齒莧仙人掌外敷治疔瘡腫毒
◎馬齒莧l00克,仙人掌50克(去刺)。共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1次。治疔瘡腫毒、丹毒等療效顯著,亦可治濕疹。
馬齒莧鵝管石外敷治療乳腺炎
◎馬齒莧鮮品500克,鵝管石50克。將馬齒莧搗爛,鵝管石研細,拌勻后外敷,每日換藥1次,3天為1個療程。同時可用馬齒莧50克,配白芷、穿山甲各6克煎湯內(nèi)服,每日1劑。
馬齒莧南瓜花治急性乳腺炎
◎馬齒莧(鮮品)100克,南瓜花60克。共搗爛敷患處,每日更換1次。此法用于外治急性乳腺炎成膿期。
蒲公英治乳腺炎
驗方1 蒲公英外敷方
◎用蒲公英(連根蒂葉)60克,搗爛,用好黃酒半斤同煎數(shù)沸,存渣敷腫上;取酒熱服,蓋被睡1小時許;再用連須蔥白3根,煎水一茶盅催之,得微汗而散。用于乳癰初起,腫痛未成膿者。(《外科正宗》治乳便用方)
驗方2 蒲公英忍冬藤湯
◎蒲公英30克,忍冬藤60克,生甘草6克。水1碗,煎至半碗,飯前服用,每日1劑。治乳癰初起。(《洞天奧旨》英藤湯)
驗方3 蒲公英香附飲
◎蒲公英60克,香附30克。每日1劑,煎服2次。同時,可用鮮蒲公英60克搗爛外敷患處。用于外治急性乳腺炎。(《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驗方4 蒲公英銀翹飲
◎蒲公英、金銀花、連翹各15克,穿山甲、當歸、赤芍各10克,水煎服,或單用其鮮品搗爛局部外敷。用于輔治乳腺炎、闌尾炎、瘡癤疔腫。
蒲公英藥酒輔治乳腺炎
驗方1 蒲公英酒
蒲公英40克,50度白酒500毫升。浸泡7日,過濾后即可。適用于急性乳腺炎,尤其是乳汁郁結(jié)性乳腺炎效佳。用法: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蒲公英是傳統(tǒng)的清熱解毒藥,是治療乳癰之要藥。近年藥理證明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并利水消腫,故制成各種劑型廣泛應用于各科臨床,口服酒劑療效確實。
驗方2 蒲金酒
蒲公英15克,金銀花15克,黃酒2杯(100毫升)。將蒲公英、金銀花放容器中,加入適量水同黃酒煎至半,去渣候溫,分2份。早、晚飯后各服1次,以藥渣敷患處。主治吹乳結(jié)癰(乳腺炎)。
驗方3 蔥英酒
新鮮蒲公英(連根、蒂、葉)10克,紹興酒250毫升。取新鮮蒲公英(連根、蒂、葉),洗凈搗爛,用紹興酒250毫升同煎煮至沸,存渣。趁酒熱服下,服后蓋被睡一時許,再用連須蔥白湯一茶盅催之,得微汗而散。渣敷乳房腫塊處。主治乳癰(急性乳腺炎),局部紅腫熱痛,未成膿者。
瓜蔞牛蒡公英湯治乳癰初期
◎全瓜蔞30克,牛蒡子15克,蒲公英30克,絲瓜絡20克,夏枯草15克,金銀花15克,通草12克,路路通15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服4~6劑。乳癰初期,是乳汁瘀積、肝郁胃熱、毒熱蘊結(jié)而成,治以疏肝清熱、通乳消腫為主。
注:乳癰最初的表現(xiàn)是感到乳房漸漸作痛,一二天后痛處有紅腫、硬實現(xiàn)象,稍加碰撞或哺乳時疼痛加劇,還有畏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等癥狀。繼之,乳房腫脹更甚,用手一摸,表面燙手,觸之有包塊,如雞蛋大小,壓之疼痛明顯,口苦咽干,胸悶不適,飲食不香,體溫升高,白細胞增多,患側(cè)腋窩淋巴結(jié)腫大。舌苔薄黃或黃膩,脈象弦數(shù)。
黃花菜根治癰腫疼痛
◎鮮黃花菜根適量,搗爛外敷患處。也可同時用萱草根端膨大體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法適用于乳癰腫痛、腮腺炎、咽喉腫痛、瘡毒等。
馬齒莧外敷治療丹毒
◎按患部大小以馬齒莧鮮品200~500克,洗凈切碎,搗爛如糊狀,涂敷于患處,厚約0.5厘米,每天換藥2次,5天可見效。
馬齒莧公英佐治急性闌尾炎
◎馬齒莧60克,蒲公英60克。水煎200毫升,上、下午各服100毫升。適用于急性闌尾炎發(fā)熱、腹痛。
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
◎薏苡仁10份,附子2份,敗醬5份。上3味,搗為末,取10克,以水2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方中敗醬草(苦菜)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督饏T要略》說:“治腸癰(闌尾炎)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shù),此為腸內(nèi)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p>
腸癰方治闌尾炎
◎敗醬草、生薏苡仁、冬瓜仁各15克,桃仁6克,牡丹皮9克,金銀花15克,連翹9克,秦皮6克,紫花地丁15克,延胡索6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適用于輔治闌尾周圍炎和闌尾膿腫。(《中藥臨床應用》)
敗醬紅藤公英湯治闌尾炎
◎敗醬草、紅藤、蒲公英、金銀花各30克,桃仁9克,赤芍12克,大黃15克。水煎服。適用于輔治急性化膿性闌尾炎。(《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馬蘭湯治痔瘡腫痛
◎鮮馬蘭(嫩莖葉)60~120克,“不用鹽醋,白水煮食,并飲其汁”。源于《本草綱目》。本方取馬蘭清熱解毒和止血作用,用于痔瘡腫痛,便血者。
馬齒莧治痔瘡、白帶
◎馬齒莧500克,煎水坐浴,對痔瘡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生葉擠汁,加鹽煮之,用濕敷法也可治痔瘡或白帶?;蛴弥笾锤亻T?;?qū)⑷~擠汁,煮成泥狀后每天擦肛門,可治痔瘡?;蛴民R齒莧100克,豬大腸1段(約6厘米長),將馬齒莧切碎塞入豬大腸內(nèi),兩頭扎好,蒸熟,吃飯前1次服食,每日1劑,連續(xù)服用。
馬齒莧三葉酸草熏洗方治療肛門腫痛
◎馬齒莧、三葉酸草各60~120克。煎湯熏洗,每日2次。治肛門腫痛有良效。(《瀕湖集簡方》)
注:三葉酸草為酢漿草屬酢漿草科植物的全草,中藥名酢漿草。野生品,尚無栽培者。味酸,性寒。歸肝、肺、膀胱經(jīng)。清熱利濕,涼血散瘀,解熱止渴,解毒消腫。主治:濕熱泄瀉,腸炎,痢疾,黃疸,肝炎,淋證,帶下,吐血,衄血,尿血,腎炎,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癰腫疔瘡,丹毒,濕疹,疥癬,痔瘡,麻疹,燙火傷,蛇蟲咬傷。
蒲公英地榆散痔瘡出血
◎蒲公英、地榆各30克。焙干研末,用生姜3片,大棗5枚煎湯送服,每次6克,每日3次。用于痔瘡腫痛,大便出血者。
魚腥草湯治痔瘡
◎魚腥草100克,白酒30毫升。將魚腥草加水煎湯,藥汁濾出后兌入白酒,分2次服,連進3劑。其渣熏洗,有膿者潰,無膿者自消。(《滇南本草》)
金芒液熏洗治臁瘡腿
◎金銀花、蒲公英、馬齒莧各30克,芒硝45克。將四味藥加水煎煮30分鐘,取藥汁2 000毫升,藥渣保留備用。使用時先將患肢置藥渣上熏蒸10~15分鐘,待藥液溫熱時用消毒紗布浸藥汁濕敷20~30分鐘。每天1劑,早、晚各熏洗1次,熏洗后瘡面宜暴露。10天1個療程。
注:臁瘡是發(fā)于小腿下部內(nèi)外側(cè)的慢性潰瘍,特點是難以收口,或雖經(jīng)收口,每因損傷而復發(fā),故俗稱其為“老爛腿”。本病好發(fā)部位為小腿下1/3處,內(nèi)側(cè)多于外側(cè)。多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發(fā)作前先癢后痛,焮紅漫腫,繼則潰爛面形成。日久不愈,瘡口凹陷,邊緣形如缸口,創(chuàng)面肉色灰白,流溢灰色或帶綠色臭膿水;若創(chuàng)面碰傷或損傷血管,則容易出血;潰瘍周圍皮膚色素沉著而呈黑色。伴濕瘡、下肢靜脈曲張者,病程大多較長,經(jīng)年累月不愈。嚴重的可爛至脛骨,并發(fā)骨髓炎。少數(shù)下肢潰瘍患者,瘡面呈菜花狀,應警惕發(fā)生癌變。本病好發(fā)于伴有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
馬齒莧冰片治療燒燙傷
◎取馬齒莧40克,冰片10克。共研細末,用蜂蜜適量調(diào)成糊狀,外敷患處,每日3~4次。
蒲公英治療燒燙傷
◎以鮮蒲公英(根據(jù)燒傷面積大小確定用量)搗爛,加入少許75%酒精調(diào)敷患處。用于燒傷合并感染者。
魚腥草熏洗治毒蛇咬傷
◎取魚腥草62.5克,鹽膚木根31.25克,黃仔葉根l5.6克,飛揚草31.5克,煎水外洗用于毒蛇咬傷。
注:鹽膚木: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的根。味酸、咸,性寒。功能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根:感冒發(fā)熱,支氣管炎,咳嗽咯血,腸炎,痢疾,痔瘡出血;根、葉外用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漆瘡。
黃仔葉:為山礬科植物山礬的根。味酸澀,微甘。功效:清熱止血,利濕解毒??芍伪阊?、血痢、毒蛇咬傷。
飛揚草:屬大戟科大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味微苦、微酸,性涼。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用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炎,腸道滴蟲,消化不良,支氣管炎,腎盂腎炎;外用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
馬齒莧外用毒蟲咬傷
◎馬齒莧葉絞汁涂患處?;蛴民R齒莧(鮮品)20克,胡椒10粒,棉花葉10克,共搗爛外敷。每日1次。用于毒蜂、毒蟲咬傷者。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