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 琥珀、枳殼(麩炒)、莪術、檳榔、黃連、山楂、陳皮、麥芽(炒)、木香、六神曲(麩炒)、牽牛子、青皮、大黃、香附(醋制)、黃柏。
【方義分析】 氣乃人體生命之根本,來源于脾腎,出入升降治節(jié)于肺,升發(fā)疏泄于肝,帥血貫脈而周行于心。肝氣不舒,氣機壅塞,積滯內停,則脘腹脹滿疼痛,傳導不利則大便秘結,絡道瘀阻則停水,濕熱蘊結擾及氣血則下利赤白。本丸由木香檳榔丸加味而成,其中木香、檳榔行氣導滯止痛為君;香附、青皮、陳皮疏理肝胃之氣,枳殼寬腸下氣,莪術行血中氣滯,共助木香、檳榔行氣導滯之力為臣;黃連、黃柏清利下焦?jié)駸幔瑺颗?、大黃下氣行水,攻積通便,琥珀活血利尿通淋為佐;山楂、麥芽、神曲消食健胃為使。諸藥配伍,行氣導滯,泄熱攻積,俾氣機通暢,積滯得下,諸癥自除。
【臨床運用】 本方乃為氣機壅塞,積滯內停之癥而設,多用于停食、停水、便秘、痢疾等病癥。運用本藥的基本指征為:胃納減退,脘腹痞滿脹痛,吞酸嘈雜,大便秘結或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滑數。這些指征反映了濕熱積滯內停,氣機壅塞,傳導失常的病機。臨床主要用于:
1.積滯 表現為胸脘脹滿,痞塞不舒,或疼痛拒按,噯腐吞酸,或惡心嘔吐,或能食而大便不通,或大便黏滯不暢,舌苔厚濁,脈弦滑。西醫(yī)之消化不良等疾病見上述表現者,可用本丸治之。
2.鼓脹 表現為腹大堅滿,脅下或脘腹脹滿疼痛,納食減少,食后脹滿尤甚,噯氣不爽,或煩熱口苦,渴不欲飲,小便短少或赤澀,大便秘結或溏垢,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或弦數。西醫(yī)之肝硬化、腹腔內腫瘤、結核性腹膜炎等形成的腹水,見上述表現者屬此范圍。
3.痢疾 表現為腹部疼痛,下痢赤白黏胨或膿血,里急后重,肛門灼熱,胸脘痞悶,小便短少,舌苔黃膩,脈滑數。西醫(yī)之急、慢性痢疾,結腸炎,腸吸收功能障礙等病,見上述表現者,可用本丸治療。
【制劑與規(guī)格】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空腹溫開水送服。
【注意事項】 忌氣惱及恣食滋膩肥甘,虛證和孕婦慎用。
【配方來源】 黑龍江省藥品標準(1980年)。部頒2冊261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