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
溫腎干姜附子湯,主治腎陽虛弱證,
晝日煩躁夜安靜,溫陽散寒功效等。
【方藥】 干姜一兩(3g),附子生用,去皮,切八片,一枚(5g)。
【用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功效】 溫陽散寒。
【學用導讀】 四逆湯是由干姜附子湯加甘草而成,此兩方主治病證有輕重,病輕者,用干姜附子湯;病重者,用四逆湯。
【中醫(yī)辨證】
1.腎陽虛煩躁證 晝日煩躁不得臥,夜而安靜,或惡寒,或手足冷,或汗出,舌淡,苔薄,脈沉微。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腎陽虛煩躁證的基礎方,以治療脾胃陽虛證為臨床擴大應用。
3.病變證機 陽氣虛弱而不能溫煦,陰寒內生而盛于內外,以致腎陽虛煩躁。
4.審證要點 晝日煩躁夜而安靜、惡寒、舌質淡、苔薄、脈沉微。
5.隨證加減用藥 若氣虛者,加人參、黃芪,以補益中氣;若失眠者,加酸棗仁、柏子仁,以補血益陰安神;若惡寒者,加桂枝、細辛,以溫陽散寒;若面色無華者,加當歸、阿膠,以滋補陰血。
【西醫(yī)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療西醫(yī)臨床中的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休克等,還可輔助治療急性或慢性腸胃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
【醫(yī)案助讀】 參考“四逆湯”。
【方證研究】 陽氣虛弱,陰寒內盛,陽氣借自然陽氣而奮起抗邪,則晝日煩躁不得臥,夜而安靜;陽氣虛弱而不能溫煦,則惡寒或手足冷;陽虛不能固護于外,則汗出;舌淡,苔薄,脈沉微均為陽虛之征。其治當溫陽散寒。方中干姜溫陽散寒;生附子溫壯陽氣,驅逐陰寒。方藥煎煮頓服,以使藥力迅速發(fā)揮作用,達到預期治療效果。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本方具有強心、保護心肌、抗自由基、抗心肌缺血、抗休克、增強免疫能力、提高氫化可的松造成的IgG下降、對心率雙向調節(jié)、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催眠、鎮(zhèn)痛、抗炎、降溫、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等作用。
【使用禁忌】 腎陰虛證、痰熱證慎用本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