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后1min僅有心跳而無呼吸、或僅有不規(guī)則、間歇的淺呼吸,出現(xiàn)缺氧癥狀者,稱為新生兒窒息。
一、病理生理
新生兒發(fā)生窒息與胎兒在子宮內的環(huán)境及分娩過程有密切關系。
1.出生前因素?、倌赣H低氧血癥:如妊娠中毒、急性失血、嚴重貧血、嚴重心肺疾病等,其中以妊娠中毒癥最常見,發(fā)生率高達21%~28%。②臍帶血流中斷:臍帶受壓、脫垂、打結、繞頸等。1/3的窒息胎兒有臍帶并發(fā)癥。③胎盤血流循環(huán)障礙: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胎盤功能不全、多胎、羊水過多等。
2.出生時因素 產程過長、產力異常、頭盤不稱、難產(臀位、使用產鉗)、產程中應用鎮(zhèn)痛麻醉藥。
3.出生后因素 羊水或胎糞吸入、嘔吐物吸入、顱內出血、肺發(fā)育不良、膈疝、先天性紫紺型心臟病等。
二、體液紊亂特點
1.正常新生兒出生后2s即開始喘息,5s后開始啼哭,10s至1min出現(xiàn)規(guī)律的呼吸。若由于某種原因使呼吸中樞處于抑制狀態(tài),呼吸遲遲未建立,即稱窒息。窒息可造成缺氧,缺氧初期血管收縮,隨后出現(xiàn)血管擴張,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使有效循環(huán)量減少,故發(fā)生脫水和休克。
2.由于氣體交換障礙,體內代謝產生的CO2不能排出,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3.缺氧時組織進行無氧酵解,產生乳酸、丙酮酸和其他有機酸,加上循環(huán)不良,酸性產物不能排泄,產生代謝性酸中毒。
4.缺氧使細胞膜鈉鉀泵功能障礙,鈉進入細胞內,鉀排出于細胞外,使血漿鈉低、鉀高,還可發(fā)生低血鈣、低血糖。
三、臨床表現(xiàn)
在胎兒娩出前,由于宮內缺氧,出現(xiàn)胎動增加,母親感覺到胎兒在子宮內掙扎,早期胎兒心音加快至>160/min,既而發(fā)生改變,心率減慢至<100/min,心律不規(guī)則,最后心音消失。胎兒窒息時肛門括約肌松弛,排出胎糞,羊水可被胎糞污染呈黃綠色。
新生兒娩出時,根據(jù)其窒息程度不同而有不同表現(xiàn)。如窒息程度輕,有全身青紫、呼吸表淺不規(guī)則,肌張力增強或正常,為青紫窒息;如窒息較重,皮膚呈蒼白色,呼吸微弱或無呼吸,肌肉松弛,稱為蒼白窒息。窒息嚴重程度可用Apgar評分法估計。Apgar為創(chuàng)立此評分法的學者,但也有人以此代表觀察的項目,以便于記憶,即a(apearance)表示皮膚顏色、p(pulse)表示心率、g(grimace)表示刺激出現(xiàn)的皺眉動作、a(activity)表示肌張力、r(respiration)表示呼吸情況,現(xiàn)將評分標準列于表4-7。
表4-7 新生兒Apgar評分法
Apgar評分法總分為8~10分時,表示新生兒基本情況良好,無需特殊處理;4~6分提示輕度窒息;0~3分提示重度窒息。通常出生后1min應作第一次評分,如不正常應在5min、10min再次評分,以觀察其預后。
窒息病兒如及時搶救,多數(shù)能很快好轉,呼吸恢復規(guī)律,皮膚顏色轉紅。少數(shù)嚴重者呈休克狀態(tài),四肢蒼白發(fā)涼,體溫不升,呼吸表淺不規(guī)律,吸氣時有三凹征,聽診肺部有粗濕啰音或捻發(fā)音,心音弱,四肢肌張力低,有震顫樣動作。胸部X線照片可見有肺不張,血氣分析顯示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謝性酸中毒。
窒息可并發(fā)吸入性肺炎、顱內出血、黃疸加深,易發(fā)生壞死性小腸炎。缺氧可使腦血管運動障礙、血管滲出增加,可引起顱內壓增高。
缺氧使水、鈉進入細胞內,細胞腫脹,可發(fā)生腦水腫。窒息可使腦細胞缺氧,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害,留下各種后遺癥如智力低下、癲、腦性癱瘓。
四、液體療法
1.糾正酸中毒 酸中毒可抑制心臟功能,窒息超過15min可產生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可逆性損傷或死亡,故應立即處理。呼吸性酸中毒應改善通氣。代謝性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3ml/kg,加10%葡萄糖配成1∶1液,由臍靜脈或周圍靜脈注射,可提高血漿[]5mmol/L,不但可糾正酸中毒,且能擴張血容量、改善肺循環(huán)、增加血紅蛋白攜氧力。注射速度宜慢,以免引起顱內出血,如半小時后未見好轉可重復應用。
2.擴張血容量 在給氧和糾正酸中毒后,如血壓偏低、四肢冰涼、皮膚有網(wǎng)狀花斑,脈搏微弱,為周圍循環(huán)不良和休克,可給平衡鹽溶液20~30ml/kg,靜脈滴注,或輸白蛋白1g/kg、血漿或全血10~20ml/kg,以維持有效血循環(huán)。
3.維持液 第1天可用5%~10%葡萄糖液70ml/kg,第2天用去鉀維持液70ml/kg,以后每天加10ml/kg,直至120ml/kg,靜脈滴注速度為5ml/(kg·h)。
4.預防低鈣血癥 酸中毒糾正后有發(fā)生手足搐搦癥的可能,可給10%葡萄糖酸鈣10ml,加于維持液內滴注。
五、其他治療
1.建立呼吸 新生兒娩出后立即用紗布抹去口、鼻腔分泌物,繼而用負壓球吸出口鼻內黏液、羊水、胎糞等。用手指彈擊嬰兒足底,促使其啼哭。如仍無呼吸,可口對口吹氣或用面罩復蘇,蘇生囊壓力以1.96~2.94kPa為宜,壓力過度有發(fā)生氣胸危險。
有以下特征者應做氣管插管。①重度窒息需要較長時間加壓給氧。②應用氣囊面罩復蘇器胸廓不擴張、效果欠佳或心率80~100/min不增快者。③胎糞黏稠或聲門下有胎糞顆粒需吸引清除者,疑有膈疝者。在直接喉鏡觀察下做氣管插管,連接復蘇器,加壓給氧,觀察胸部起伏,聽診兩側呼吸音是否對稱,胃部如無進氣聲,則證明插管成功。
2.胸外心臟按壓 在氣管插管加壓給氧后如心率<80/min可用雙拇指并排置于患兒胸骨體中下1/3交界處,其他手指圍繞胸廓,進行心臟按壓,每分鐘100~120次。
3.促進循環(huán) 如心跳過慢或停止,應立刻用1∶1000腎上腺素0.3~0.5ml加生理鹽水0.5~1ml由氣管滴入,或做靜脈注射,心跳可在1~3min內恢復。如心跳緩慢可用阿托品0.3mg/kg,或654-20.1~0.3mg/kg加生理鹽水2ml后靜脈注射,15~20min一次,直至瞳孔擴大,面色轉紅,心跳加快為止?;蛴玫厝姿?.3mg/kg稀釋后靜脈注射,也有改善心肌傳導,增加心率的作用。如心肌收縮無力,可用10%葡萄糖酸鈣2ml/kg加等量5%葡萄糖液稀釋后靜脈注射。如血容量已補足,經(jīng)以上治療仍面色蒼白,四肢冰涼,血壓不升,心跳緩慢者,可用多巴胺5~10μg/(kg·min)靜脈滴注。
4.興奮呼吸 可用洛貝林1mg/kg、尼可剎米30~50mg、枸櫞酸咖啡因10~20mg/kg肌注或氨茶堿5mg/kg加于維持液中滴注。納洛酮可消除內啡肽對中樞的抑制效應、興奮呼吸可用0.01~0.1mg/kg,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每日2~3次。
5.降低顱內壓 缺氧可并發(fā)腦水腫,故在呼吸循環(huán)改善后可用呋塞米1~2mg/kg,加于維持液中滴注,或用25%甘露醇10ml靜脈緩慢注射,可使顱內壓降低。
6.體外膜氧合療法 能迅速改善缺氧,詳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7.溫水溶療法 近年來國外應用溫水治療法搶救新生兒窒息獲得良好療效,即將42℃左右的溫水400ml置于浴盆內,將嬰兒仰放于溫水中,僅面部五官及臍帶露出于水面之上。用手或毛巾輕擦嬰兒全身,經(jīng)1~5min便會由蒼白或青紫變?yōu)榧t潤,心跳、呼吸恢復。因嬰兒原生活在溫暖的羊水中,出生后不能適應環(huán)境的突然改變。溫水浴有助于嬰兒的順利過渡。溫水給嬰兒良性刺激,能提高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呼吸中樞的興奮性,解除毛細血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缺氧狀況,水的浮力可減輕體重造成的負擔,有利于肢體活動。個別在溫水浴后可出現(xiàn)一過性體溫升高,無其他不良反應。
8.高壓氧治療 新生兒窒息搶救成功率已有明顯提高,但缺氧缺血性腦病也隨之增多。1981年第七屆國際高壓氧會議上,肯定了包括高壓氧在內的綜合治療對新生兒窒息后遺癥的預防效果,前蘇聯(lián)已將高壓氧治療列為新生兒窒息的治療常規(guī)。方法是每日進高壓氧艙一次,氧濃度為90%~100%,壓力為2個大氣壓,每天2h,可連續(xù)5~10d。在2個大氣壓下吸純氧比常壓下吸空氣,肺泡氧分壓和血液中氧物理溶解量要增加10多倍,向各臟器組織彌漫的氧隨之顯著增加。可改善腦缺氧缺血狀態(tài),使窒息所致的酸中毒、腦細胞腫脹、間質水腫、顱內壓升高、腦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病理變化得以恢復。
(段金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