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huán),維持血壓,常用于治療燒傷、出血、休克等。
2.補充水和電解質,以調(diào)節(jié)或維持酸堿平衡,常用于各種原因的脫水、禁食、大手術后。
3.輸入藥物,達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種感染等。
4.補充營養(yǎng),維持熱量,促進組織修復,獲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5.輸入脫水藥,提高血液的滲透壓,以達到預防或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nèi)壓,改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目的,同時借高滲作用,達到利尿消腫的目的。
【物品準備】 醫(yī)囑單、治療盤、安爾碘、無菌棉簽、輸液器、止血帶、避污巾、靜脈留置針、透明貼、膠布、輸液標簽、溶液、藥物、巡回卡、洗手液、污物桶、銳器收集盒、護理記錄單。
【操作步驟】
1.洗手,戴口罩。
2.核對檢查藥液,填寫粘貼輸液標簽。
3.按醫(yī)囑加入藥物。
4.檢查輸液器質量,無問題后將輸液器插入輸液瓶。
5.攜用物至床旁,核對病人,自我介紹,向患兒或其家屬解釋使用靜脈留置針的目的和作用,以取得配合。
6.協(xié)助患兒取合適體位。
7.再次洗手,準備粘膏和透明貼。
8.將輸液瓶掛在輸液架上,第一次排氣,將輸液管末端置于輸液器包裝內(nèi),置于彎盤中。
9.將可來福接頭對接在留置針的側管上,并將輸液器連接于可來福上。
10.鋪治療巾,選擇血管,在穿刺點上方10~15cm處扎止血帶,按常規(guī)消毒穿刺部位皮膚,消毒范圍8cm×10cm,待干。
11.第二次排氣,取下套管針針套,將留置針內(nèi)的液體排于彎盤中。
12.處置中查,囑患兒握拳,安慰患兒。
13.旋轉松動外套管,右手拇指與示指夾住針翼。
14.繃緊皮膚,固定靜脈,右手持套管針,在血管上方,使針頭與皮膚成15°~30°進針,見回血后壓低角度,順靜脈走行再繼續(xù)進針2mm左右,然后邊撤針芯邊將外套管送入靜脈內(nèi),針芯撤出后放入銳器收集盒內(nèi)。
15.松止血帶,打開調(diào)節(jié)器。
16.用透明敷貼將留置針固定,再用膠布加強固定,并注明置管日期和時間。
17.根據(jù)患兒年齡、藥液的性質調(diào)節(jié)滴速。
18.整理病人并進行健康宣教。
19.處置后核對。
20.整理用物,寫巡回卡。
21.洗手,記錄。
【注意事項】
1.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及查對制度,預防感染及差錯事故的發(fā)生。
2.根據(jù)病情需要安排輸液順序。
3.對于長期輸液的患兒,注意保護和合理使用靜脈。
4.嚴格掌握輸液速度,特別是輸注高滲、含鉀、升壓藥液的患兒。
5.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
6.嚴格掌握留置針留置時間,一般可保留3~5d,最多不超過7d。
7.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