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放射性核素檢查
心臟放射性核素檢查是一類非侵襲性心臟影像學技術(shù),臨床上常用的手段包括:單光子計算機斷層顯像(SPECT)、放射性核素血管或心室造影和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PET)。這些檢查可以提供心肌灌注、存活心肌和心室功能等重要臨床指標,其中PET是目前存活心肌判斷的金標準。但這些設備復雜、昂貴,無法在床旁進行,因此多用于病情穩(wěn)定后患者的診斷、評估和預后判斷分段。SPECT是心肌灌注顯像的主要技術(shù)之一,常用顯像劑有201 Tl、99mTc-MIBI、99mTc-Tetrofosmin等。主要適應證為:冠心病診斷、冠狀動脈病變范圍程度的評估,存活心肌的估計、冠狀動脈再血管化的適應證和療效的評估以及冠心病預后的評估。
一般需要進行靜息和負荷兩種顯像方式,將二者對比,以提高診斷的精確性。負荷試驗包括運動試驗和藥物試驗(腺苷負荷試驗、雙嘧達莫負荷試驗、多巴胺負荷試驗),行負荷試驗心肌灌注顯像禁忌證包括:不穩(wěn)定心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哮喘、嚴重心律失常、傳導阻滯、高血壓和低血壓等。試驗前需要禁食和控制心率,并要求有心電、血壓監(jiān)護和急救設備。
PET是公認的評估心肌存活的最可靠方法,最常用的顯像劑是18FDG,主要用于是否行冠狀動脈再血管化的臨床判斷,但其設備、藥品價格非常昂貴,能夠開展的醫(yī)療機構(gòu)較少,難以廣泛應用,負荷SPECT及負荷超聲心動圖可以作為替代技術(shù),但后二者可能會低估存活心肌的活力。
門控成像技術(shù)的發(fā)展使SPECT用于心血管功能評估成為現(xiàn)實,ECG門控SPECT可以精確測定左心室、右心室射血分數(shù),定量判斷心室、肺循環(huán)容量和局部室壁運動。ECG門控PET也可以用于心功能評估,但昂貴的價格使其多用于研究。與MRI影像技術(shù)一樣,雖然放射性核素血管或心室造影對心血管功能的判定明顯優(yōu)于超聲心電圖,但后者具有相對便宜的價格,便捷的操作,能床旁進行等特點。因此,臨床上,特別在CCU患者,超聲心電圖的應用更為廣泛。
另外,由于核素造影劑存在放射性半衰期,具有時限性,所有檢查均需要預約進行。
(魯曉春)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