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患者經術后化療后,其病理變化為虛多實少。對此,龐教授將其分為氣虛證、陰虛證、氣陰兩虛證。
氣虛證患者多為脾腎氣虛,中焦運化失司,治擬益氣和胃,溫補脾腎。常用香砂六君子湯合四神丸化裁: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益氣健脾;當歸、生地、熟地、白芍、枸杞子、龍眼肉養(yǎng)血補血;補骨脂、鹿角霜溫補脾腎;木香、陳皮芳香醒胃。龐教授認為黃芪、補骨脂、鹿角霜、龍眼肉、枸杞子對升高白細胞有一定療效。
陰虛證患者陰虛血虧、虛熱內擾,治擬養(yǎng)陰生津,清熱安神。常用天王補心丹出入:生地、沙參、天冬、麥冬、天花粉、玄參、枸杞子養(yǎng)陰生津;地骨皮、牡丹皮、墨旱蓮清熱涼血;當歸、阿膠、白芍養(yǎng)血補血;黨參、五味子益氣生津斂汗。
臨床上最常見的則是氣陰兩虛證,治療當益氣養(yǎng)陰。常用黨參、黃芪、白術培補元氣;天花粉、枸杞子、天冬、麥冬、白芍養(yǎng)陰生津;鹿角霜、枸杞子補益肝腎;生地、牡丹皮清熱涼血;佛手、木香理氣和胃。
化療間隙期或停用化療后,再佐以軟堅消瘤,常用鐵樹葉活血消腫,八月札理氣散結,白花蛇舌草消熱解毒,夏枯草清肝散結,露蜂房消腫解毒、活血止痛,半枝蓮清熱毒、利尿消腫。
現舉龐教授治卵巢癌驗案二則,以管窺其用藥特色。
案1
丁某,52歲。
初診(1993年4月22日) 1993年2月因左卵巢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癌(低分化)手術,術后第二次化療時出現皮下紫斑,被迫停藥,轉服中藥。4月22日初診,癥見頭暈乏力,心煩失眠,口干舌燥,腰酸尿澀,脅肋脹痛,皮膚紫斑,舌紅苔少中剝,脈細小。龐教授辨證為手術化療后氣陰兩傷、肝腎不足、陰虛血熱、瘀毒未清。治擬補益肝腎,滋陰涼血,清熱解毒。處方:
生地、熟地各12g,補骨脂9g,枸杞子9g,女貞子9g,墨旱蓮12g,北沙參12g,天冬、麥冬各12g,天花粉15g,白芍9g,牡丹皮9g,半枝蓮30g,露蜂房10g,碧玉散(包)9g。
二診 上方隨證加減服藥1個月后,紫斑消退,諸癥均減。又訴頭暈乏力,動則汗出,易感冒咳嗽,腰背酸楚。證屬脾腎氣虛,表衛(wèi)不固。又因化療暫停,恐邪毒未盡,癌腫復發(fā),故治擬健脾益腎,扶正攻邪。處方:
黨參12g,黃芪15g,白術9g,白芍9g,天冬、麥冬各12g,生地、熟地各12g,枸杞子9g,杜仲9g,補骨脂12g,半枝蓮30g,露蜂房12g,炙鱉甲10g,海藻12g,夏枯草15g。
另予清熱消瘤煎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
服中藥5年余,患者病情穩(wěn)定,頭暈乏力,汗出明顯好轉,腰酸減輕,納香寐安,面色紅潤,體重增加,復查各項腫瘤相關指標均在正常范圍。
【按】 此患者治療分兩步進行:第一階段因手術和兩次化療而嚴重損傷氣陰的情況下,首先補益肝腎,養(yǎng)陰清熱治療。藥用生地、熟地、補骨脂、二至丸、天冬、麥冬、天花粉、北沙參、牡丹皮、白芍等。一旦陰液恢復,血熱漸清,再著重健脾補腎,益氣固表。藥用四君子湯及天冬、麥冬、生地、熟地、杜仲調補元氣,使氣血調和,陰平陽秘。扶正同時,以半枝蓮、露蜂房、夏枯草、海藻及清熱消瘤煎長服兼以祛邪,進一步提高免疫功能,預防癌腫的復發(fā)和轉移。
案2
樂某,69歲。
初診(1994年8月15日) 因“雙側卵巢低分化腺癌伴腹水”于7月28日行腫瘤減滅術,術后腹腔化療1次,2周后仍有腹水。癥見精神委頓,脘腹脹痛,下肢水腫,納食不香,小便量少,舌質紅苔薄。龐教授辨證為正氣損傷,癥阻下焦,氣滯水聚。治擬扶正軟堅,利水消腫,理氣止痛。處方:
生黃芪15g,葶藶子10g,炙鱉甲10g,大腹皮15g,葫蘆瓢10g,干蟾皮9g,生薏苡仁12g,八月札30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露蜂房10g,僵蠶10g,制香附15g,丹參、牡丹皮各9g,徐長卿30g。
二診 隨證加減治療3周后,腫脹消,腹水減,納食漸香,下肢腫退,腹圍自98cm減至86cm,仍感飯后胸腹不舒,口干,脈細,苔薄質紅較減,證屬同前,擊鼓再進。
宗原方加砂仁(后下)6g。
三診 1個月后,患者進行第二次化療,腹水少量,嘔惡厭食,腹脹難忍,大便6日未解,脈弦細數,苔根薄黃。證屬癥聚下焦,氣滯濕阻,腑氣不通。治擬軟堅化瘀,利濕通腑。處方:
防己10g,葶藶子10g,椒目6g,制大黃9g,炙鱉甲12g,炙乳香6g,炙沒藥6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大腹皮15g,生薏苡仁12g,枳實9g,黃芪15g,木香6g,制半夏9g,砂仁(后下)6g。
藥后腑氣通,嘔惡減,再擬益氣養(yǎng)陰,理氣和營之劑續(xù)服,共完成4個療程化療,以后失訪。
【按】 癌腫未根除,化療不及時,使邪毒壅盛,腫瘤復發(fā),腹水生長。當務之急攻邪利水。方中以八月札、半枝蓮、葶藶子、干蟾皮、白花蛇舌草、露蜂房等清熱解毒、理氣行水,以攻為主。再佐以黃芪、炙鱉甲益氣養(yǎng)陰,攻補兼施,腹水消退。再次化療導致氣機逆亂,嘔惡便秘,以己椒藶黃丸利濕通腑,佐以生薏苡仁、木香、制半夏、砂仁健脾和胃,輔助提高化療耐受性。
???主講人:殷岫綺
曙光醫(yī)院婦科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yè)于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系,國家級上海市繼續(xù)教育醫(yī)學教學項目評審專家委員會成員。臨床以中醫(yī)為本中西醫(yī)結合發(fā)展,臨床擅長中西醫(yī)診治各種婦科疾病,尤其擅長不孕癥(包括排卵障礙性不孕、輸卵管性不孕以及免疫性不孕)、月經病、更年期綜合征以及各類婦科內鏡手術。作為課題第一負責人完成臨床科研課題兩項,近2年發(fā)表學術論文5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