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草
[別名] 紫草根。
[來源] 本品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紫草,藥用其根。主產(chǎn)于新疆等地。
[歌訣] 紫草甘寒入心肝,清熱涼血能消炎,疏通二便利黃疸,消腫解毒透疹癍。
[用量] 3~9克。
[成分] 含乙酰紫草素,另一種色素為紫草紅。
[注意] 腸胃虛弱大便易泄者不宜。
2.生地黃
[別名] 地黃、生地。
[來源] 本品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藥用其塊根。主產(chǎn)于河南、浙江等地。
[歌訣] 地黃甘寒心腎肝,清熱涼血津液添,咽腫口渴及便秘,滋陰養(yǎng)血胎動安。
[用量] 6~15克。
[成分] 甘露醇、糖、脂肪酸、維生素A類物質及地黃素等。
[注意] 脾胃虛寒者忌用。
3.赤芍
[別名] 京赤芍。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芍藥,藥用其根。主產(chǎn)于河北、內(nèi)蒙古等地。
[歌訣] 赤芍苦寒入肝經(jīng),活血散瘀消腫癰,血滯經(jīng)閉關節(jié)痛,目赤膀胱有熱清。
[用量] 3~9克。
[成分] 含苯甲酸、淀粉、鞣質、樹脂、黏液、糖類、色素等。
[注意] 腹中寒涼作痛,無瘀者不宜使用。反藜蘆,即老山蔥。
4.牡丹皮
[別名] 丹皮。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植物牡丹,藥用其根皮。主產(chǎn)于安徽、四川等地。
[歌訣] 丹皮辛苦性微寒,散瘀涼血入心肝,吐衄便血經(jīng)閉證,勞熱骨蒸與驚。
[用量] 3~9克。
[成分] 含牡丹皮酚,此酚在新鮮牡丹皮中以葡萄糖苷狀態(tài)存在。另含苯甲酸及植物甾醇。川丹皮含生物堿、皂苷。
[注意] 脾胃虛寒者及孕婦忌用。
5.玄參
[別名] 黑參、潤元參。
[來源] 本品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參,藥用其根。主產(chǎn)于浙江、四川、湖北等地。
[歌訣] 玄參苦寒肺腎經(jīng),滋陰降火解毒癰,瘰疬咽炎大便秘,生津止渴胃熱清。
[用量] 6~15克。
[成分] 含生物堿、植物固醇、脂肪酸、糖類等。
[注意] 虛寒食少便溏者不宜。反藜蘆,即老山蔥。
6.犀角
[別名] 暹羅角。
[來源] 本品為脊椎動物犀科印度犀、爪哇犀或蘇門答臘犀,藥用其角。主產(chǎn)于印度、泰國等地。
[歌訣] 犀角味苦酸咸寒,清熱涼血心胃肝,溫毒高熱狂亂語,吐血發(fā)癍兒驚。
[用量] 犀角0.6~2.4克(廣角3~9克)。
[成分] 含角質碳酸鈣、磷酸鈣等。加水分解產(chǎn)物有酪氨酸、硫化乳酸、胱氨酸。水浸出物有生物堿反應。
[附注] 水牛角:為牛科動物水牛的雙角。性味咸,寒。功能清熱,涼血,解毒。用于熱病壯熱,神昏及癍疹,熱盛出血等癥。療效與犀角相近,而沿用已久?!秳e錄》記載:“療時氣寒熱,頭痛?!薄度杖A子本草》云:“治熱毒風并壯熱。”用水牛角代替犀角,治療溫熱病及小兒熱證,效果亦良好,藥理作用與犀角相似。但用量6~15克,銼碎先煎,亦可銼末沖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