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1日,古巴原定在這一天要舉行大選,各政黨都提出了自己的總統(tǒng)候選人。古巴人民黨提出的候選人羅伯特·阿格拉蒙特贏得勝利的可能性比較大。為了阻止人民黨獲勝,在美國的支持下,同年3月10日,巴蒂斯塔(1901—1973年)策動軍事政變上臺。巴蒂斯塔政變上臺后,便停止執(zhí)行1940年憲法,解散了議會和政黨,實行親美獨裁統(tǒng)治,其倒行逆施激起了古巴廣大民眾的強烈反抗。
在反對巴蒂斯塔獨裁統(tǒng)治的斗爭中,逐漸形成了三支有代表性的革命力量。以菲德爾·卡斯特羅(1926—2016年)為首的“七·二六運動”,主張通過武裝斗爭奪取政權。從1953年初起,卡斯特羅開始組織革命力量,著手準備進行武裝斗爭。另一支是人民社會黨(即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組織,在開始時不贊成搞武裝斗爭,主張以和平方式恢復憲制,后來的立場有所改變。第三支是革命指導委員會,主要領導學生運動,其斗爭策略與“七·二六運動”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以城市,特別是以哈瓦那市的斗爭為主,并且常常采取襲擊個人的辦法,認為從肉體上消滅獨裁者具有決定意義。如1957年3月13日,革命指導委員會的部分成員攻打了總統(tǒng)府,目的是刺殺巴蒂斯塔,但沒能成功。
1953年7月26日清晨,卡斯特羅率領159名起義者在當時古巴奧連特(東方)省省會圣地亞哥和重鎮(zhèn)巴亞莫同時發(fā)動進攻,攻打圣地亞哥的蒙卡達兵營和巴亞莫的塞斯佩德斯兵營,但是,襲擊行動沒能成功。參加行動的起義者大多數(shù)被殺害,卡斯特羅等人被捕。1955年5月15日,卡斯特羅及其戰(zhàn)友在大赦中獲釋。同年卡斯特羅和一些革命者創(chuàng)建了“七·二六運動”組織。7月7日,卡斯特羅等人被迫流亡墨西哥。在墨西哥,卡斯特羅及其戰(zhàn)友積極為回國進行武裝斗爭做各種準備。1955年9月,卡斯特羅在墨西哥首次同阿根廷年輕的革命者、醫(yī)生埃內斯托·切·格瓦拉(1928—1967年)見面。從此,格瓦拉的名字就一直與古巴革命緊密相連,他成為卡斯特羅的親密戰(zhàn)友和古巴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56年11月25日凌晨,卡斯特羅率81名戰(zhàn)友乘游艇“格拉瑪號”從墨西哥的圖斯潘港出發(fā),于12月2日清晨在古巴奧連特省南岸拉斯科羅拉多斯(紅灘)登陸。12月5日,革命者在阿萊格里亞德皮奧同政府軍進行了一場遭遇戰(zhàn)。經過幾天的奮戰(zhàn),革命者轉移到馬埃斯特臘山區(qū),開始了游擊戰(zhàn)爭??ㄋ固亓_和他的戰(zhàn)友們漸漸在馬埃斯特臘山區(qū)扎下根來,得到貧苦農民的支持,隊伍日益壯大。1958年2月17日,起義軍同政府軍在阿瓜松林進行了一場重要的戰(zhàn)斗,起義軍取得了局部勝利。從這場戰(zhàn)斗起,起義軍開始把運動戰(zhàn)同陣地戰(zhàn)結合起來,并逐漸以陣地戰(zhàn)為主。同年3月,起義軍成立了由卡斯特羅領導的第一陣線(包括第一、四、七縱隊)和由其弟弟勞爾·卡斯特羅(1931—)領導的第二陣線(包括第三、六縱隊)。后來,由胡安·阿爾梅達領導的第三縱隊又在圣地亞哥城郊建立了第三陣線。
1958年5月25日,巴蒂斯塔對馬埃斯特臘山發(fā)動了一次大反攻,被稱之為“夏季作戰(zhàn)”,企圖一舉消滅起義軍。但反攻遭到可恥的失敗。在粉碎政府軍的夏季進攻后,8月下旬,卡斯特羅下令向西部進軍。西恩富戈斯和格瓦拉分別率第二和第八縱隊離開馬埃斯特臘山,前往中部的拉斯維利亞斯省以開辟新的陣線。11月20日,卡斯特羅親自指揮吉薩戰(zhàn)役,于11月30日取得重大勝利,這一勝利是起義軍轉入戰(zhàn)略反攻的標志。由勞爾·卡斯特羅和阿爾梅達指揮的第二、第三陣線在奧連特省攻克一個又一個城鎮(zhèn),進逼圣地亞哥市。1959年1月1日凌晨,巴蒂斯塔倉皇逃往國外。同一天中午,格瓦拉率第八縱隊攻克圣克拉拉。同一天晚上,卡斯特羅攻克圣地亞哥,并宣布成立新政府,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革命勝利后,在卡斯特羅領導下,古巴實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民主改革。1959年5月17日,革命政府頒布《土地改革法》,規(guī)定廢除大莊園制度,這次土改摧毀了大莊園制和外國壟斷資本土地所有制,征收了217萬多公頃土地,使10萬多農戶得到了土地,并使40%的土地成為國有。革命政府在頭兩年對本國和外國企業(yè)實行國有化。古巴革命政府共將價值約15億美元的400多家美資企業(yè)全部收歸國有。古巴政府還采取措施,確保充分就業(yè)并使所有勞動者享有社會保險,使全體人民享有免費醫(yī)療和免費教育,并開展大規(guī)模的掃盲運動。
1959年,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古巴革命的深入發(fā)展,美國開始對古巴采取敵對態(tài)度。1960年7月6日,美國取消95%的對古巴糖的采購定額,同年年底,又取消了全部定額,并停止對古巴的一切援助,對古巴實行貿易禁運。1961年1月3日,美國同古巴斷交。同年4月17日,在美國飛機和軍艦掩護下,1500多名雇傭軍在古巴吉隆灘(現(xiàn)屬馬坦薩斯?。┑顷?,對古巴進行武裝侵略,企圖顛覆和扼殺古巴革命。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親自指揮下,經過72小時的激戰(zhàn),全殲入侵者,勝利地保衛(wèi)了革命的成果。
1961年4月16日,在美國雇傭軍入侵古巴前夕,卡斯特羅莊嚴宣布,古巴革命“是一場貧苦人的、由貧苦人進行的、為了貧苦人的社會主義民主革命”。1961年7月,古巴三個主要革命組織“七·二六運動”、人民社會黨和“三·一三革命指導委員會”合并成“革命統(tǒng)一組織”。1962年5月,“革命統(tǒng)一組織”改名為“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tǒng)一黨”。1965年10月3日,在“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tǒng)一黨”的基礎上建立古巴共產黨,由卡斯特羅擔任黨的第一書記。
古巴積極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道路,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蘇東劇變”給古巴經濟造成了嚴重困難。與此同時,美國又乘機加強對古巴的封鎖,先后通過了“托里切利”法案和“赫爾姆斯-伯頓”法案。古巴調整了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和外交方針,開始執(zhí)行改革開放的政策。90年代初,古巴宣布進入“和平時期的特殊階段”。
2006年7月31日,卡斯特羅因病將自己所擔任的主要職務移交給他的弟弟勞爾·卡斯特羅。2008年2月24日,古巴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召開,勞爾當選并就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和部長會議主席,正式接替了菲德爾·卡斯特羅所擔任的最高行政職務。
2011年4月,古共召開了“六大”,“六大”討論并通過了《關于黨和革命的經濟和社會政策綱要的決議》(以下簡稱《綱要》),選舉產生了以勞爾·卡斯特羅為第一書記的新的中央委員會?!毒V要》確定了古巴今后經濟變革的方向和方針政策,明確指出,古巴將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不斷完善和“更新”經濟和社會模式。2016年,古共又召開了“七大”。目前古巴人民在古巴共產黨的領導下,正在貫徹落實兩次黨代會所通過的文件,不斷“更新”古巴的經濟和社會模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