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大學生被社會所廣泛關注,他們在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之下,在社會的影響下成長。由于這樣的一種特殊的時代背景和特殊的角色扮演,大學生們有著這一階層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問題。當代大學生們由于人生經歷單一,缺乏社會實踐經驗,但有著相當廣的知識面,所以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群體,其心理發(fā)展過程也存在著兩面性。大學生們內心的主要矛盾有:封閉性所產生的孤獨感與需要強烈交往之間的矛盾;情感物質依賴與渴望獨立之間的矛盾;現實的不滿狀況與美好理想之間的矛盾;分辨能力弱與強烈需求之間的矛盾;感性情感與理性約束之間的矛盾;在兩性關系和性沖突之間存在著矛盾的一面。大學生們從關心書本轉移到關心社會,思想開放,渴求獨立,正因為當代社會的價值觀多元化,負面心態(tài)普遍化,給予了太多大學生壓力及誘惑,所以心理矛盾的多重化交織重疊。當然,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大學生是占大多數的,有些只是存在部分的沖突和矛盾,這就需要我們心理健康教育者去引導,通過充分考慮時代特點,不斷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好轉。
1.注重自身發(fā)展,積極評價自己,但是這存在片面的一方面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開始獨立生活,從生活狀態(tài)到心理狀態(tài)都趨向獨立,更多地開始關注自我發(fā)展和身心狀況。他們會認真地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剖析理想狀態(tài)與現實狀態(tài)的區(qū)別,但是經常會產生孤獨感,渴望與人交流。大學生們的自我意識雖然趨于穩(wěn)定,但并未完全成熟,因其缺乏實際的社會生活實踐,很多意識都停留在想象階段,這就是矛盾的沖突。因為大學生們有著較廣的知識層面,他們知道當代社會賦予給自己的責任和要求,于是會經常思考“我是怎樣的人?”“我能成為怎樣的人?”等問題。而且,大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往往喜歡同周圍的人進行比較,他們一般是通過與周圍的或者自己關注的人之間進行比較來認識自我,這些方面都說明大學生在進行自我認識的過程中具備了主動性。但是大學生們對自我的認識很容易受著情緒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一旦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會出現不良情緒,這容易使大學生對自己產生自我否定的判斷,更嚴重者會使他們產生心理陰影。
大學生由于受到過良好并且系統(tǒng)的教育,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認識能力往往是比較高的,因此他們的認知能力與一般人相比發(fā)展是非常迅速的。能夠合理地來推斷事物之間的關系和內在聯系,并能更好地利用理性思維來解決和看待問題。但是因社會實踐發(fā)展緩慢,在思維的深刻性和敏感性上不夠準確,從而使得用理論聯系實際的解決問題方式較弱,往往把事情看得過于簡單和片面,這就使他們的自我準確評價受到限制。
2.情緒豐富多彩,有著強烈的沖動和不穩(wěn)定性
由于大學生自身的特點,他們的情緒往往表現得非常活躍,在這一時期情緒的發(fā)展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通過快速的發(fā)展,他們的情緒水平能夠很快達到成熟狀態(tài),但是這一進程明顯要比認知水平的成熟要慢。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在心理方面還處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他們在情緒上也會出現年少時的天真與成年后的穩(wěn)重兩個方面,在這一時期也會出現感情問題的思考,這些現象導致他們在情感方面具有多樣性的表現。大學生對于自己情緒上的控制能力增強,但是仍有明顯的波動性,會因為各方面的比較,產生不同程度的不穩(wěn)定。大學生往往在情緒上表現得非常多變與不容易自控,他們很容易出現沖動的表現,但是由于他們受教育程度高,具有較好的修養(yǎng),所以在出現這些問題是往往能夠及時做出調整,使自己不至于過于情緒化,理智往往能夠打敗沖動。
3.注重情感交流,獨立性較強,過于理想化
大學生群體不同于其他人群,他們往往思想比較簡單,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往往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他們往往期望與他人之間展開最為真誠的交往,很多情況下處于不設防的狀態(tài),但是只要產生負面的一些情況,往往會使他們受到情感上的打擊,使他們難以接受這種情感,在嚴重情況下往往會產生對人際交往排斥的現象,使自己孤立起來。由于大學生在性格方面都會多多少少出現一些不同,這使得他們一般會比較樂于與他人交流,在人際交往中即體現出共性優(yōu)于個性的展現。
4.在性的生理需求上正漸漸由懵懂走向成熟,但是依然存在很多性的困擾
基本上大部分大學生已經有正確的性觀念,也可以從很多渠道了解到自身生理特點和知識,也擺脫了很多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區(qū)分,都呈現一種成熟的現代性別角色生活方式的心理。伴隨著與異性的相處,會發(fā)生性行為、意淫等困擾,都會導致心理的焦慮和羞愧,乃至恐懼。有部分大學生還會采取壓抑的方式,不去直面性心理問題,更加影響正常的生活。
5.學生在戀愛方面表現得更為寬泛,他們往往能夠自己做出決斷并具有包容性
針對大學生之間的戀愛心理調查研究出了一些問題,大學生在對于戀愛的動因方面表現得各不相同:有打發(fā)時間的,有跟風的,有滿足生理需要的,有調劑生活的,也有奔著尋找結婚伴侶的。在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大學生們持著較寬容的婚戀道德價值取向。很多大學生對于婚前性行為、性解放等方面的問題在新的社會思潮的影響下顯得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容易接受,這種思想必然會使婚前性行為在大學生中間表現得越來越普遍,這種思想的轉變不可避免地會對大學開展心理教育以及管理方面提出更大的挑戰(zhàn),值得引起各方面充分的注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