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沙漠中的水資源問題
一、沙漠中的資源
沙漠中的水資源是大家爭論比較多的問題,其中之一是沙漠地區(qū)年降水量少,所以降水入滲補給地下水量少。其二是關于沙漠凝結水的問題,一說凝結水特小,比如民勤治沙站劉光祖高級工程師說:“凝結水對沙漠補給太少,早上有凝結水現(xiàn)象,這不可能影響土壤含水量”。內(nèi)蒙古研究的資料表明凝結水也只有十來毫米。
二、沙漠水資源的評價
應從其實際自然現(xiàn)象來評價,沙漠中有水,表現(xiàn)為:①沙區(qū)中有大量的草地、鹽堿地,比如騰格里沙區(qū)中就比較多,草地或鹽堿地地下水位較高,一般埋深1~3m,則可知其陸面蒸發(fā)量很大,則地下水數(shù)量是很可觀的。沙漠中的水資源主要來源于降水入滲補給及部分山丘區(qū)側向補給量。
②沙漠凝結水。沙漠凝結水不是一般所理解的霧露霜量,而是沙層中的凝結水,據(jù)作者文章介紹約為130~200mm。這部分水量,并不能補給地下水,而是存在于20~60cm深沙層中,是沙生植物之“生命之水”。
三、沙漠中降水入滲補給量
一般認為沙漠地區(qū)降水量很少,所以不可能有多少入滲補給量,實則不然,降水入滲補給系數(shù)的大小,主要制約因素為:①地下水埋深;②土層的土壤田間持水率水平,如果土層很厚,田間持水率水平又很大,顯然降水入滲量大都被土層吸收,而不能下滲補給地下水。一般粘壤土田間持水率22%,而沙漠則為4%,因此可計算得1m土柱有:
沙漠田間持水量:0.04×1.6×100=64mm
粘壤土:0.22×1.3×100=286mm
可見沙層的容納水性非常小。
四、干旱地區(qū)降水特性
干旱地區(qū)雖然年降水量很小,但汛期往往會產(chǎn)生強度較大的短歷時暴雨,有的年份一場雨量較年降水量還要大,這就造成“不補則已,一補驚人”的現(xiàn)象,而這種補給量又深儲沙下地層。
五、土壤蒸發(fā)的問題
土層蒸發(fā)量的大小,決定于土壤濕度,而土壤濕度的水分來源一則是降水后土壤表層的儲水。二則由其下層通過毛管作用由下而上補充,粘壤土毛管上升高度為2000~3500mm,因此毛管的吸力往往可將2米以下的水分吸到地表層,源源不斷地供給蒸發(fā),這就是在干旱條件下黃土高原失墑的主要原因。
在沙漠地區(qū),沙漠的毛管上升高度一般為30~100mm(中細沙),當沙子表層干燥后,很少有毛管水補充,所以表層沙始終是干燥的。這就大大減少了沙下地下水的蒸損,因而能保護沙漠地下水減少損失,所以說沙漠是干旱區(qū)的“保水器”。這就是為什么沙區(qū)有較豐富的地下水的原因。當年降水量在100~200mm的地帶,沙漠中就有地下水出露的表現(xiàn),如沙漠中的小海子,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小海子特別多,且水質均好,說明有充足的淡水補給,而這里的年降水量僅100mm左右。騰格里沙漠年降水量100~150mm,其地下水的表現(xiàn)就更加明顯,從谷歌地圖上可以看出有一排排條帶狀的地下水出露帶,有草地,有大片白色的鹽堿地,而且所占面積很大。但是在年降水量僅為50mm甚至更小的沙漠地區(qū),則沒有以上現(xiàn)象,說明這里基本沒有降水補給地下水的條件。當然,在年降水量300~400mm地區(qū),降水補給地下水的數(shù)量就非常大了,如在鄂爾多斯東南部及西遼河上游一帶沙區(qū),其年徑流系數(shù)達0.2~0.3以上,是一般黃土高原的5倍以上,使得在沙漠地區(qū)出現(xiàn)了高徑流的流域,可以說這是干旱區(qū)的又一大“水文景觀”。
六、選擇騰格里沙漠東南部一塊代表性地段,分析計算其沙漠水資源量
通過谷歌(google)地圖選擇一長方地塊見附圖,位于民勤縣東邊直至寧夏邊界,長150km,寬78km,面積為11700km2。為什么要選這塊地方?因這里具有典型性,或顯著性,條帶狀分布的草地十分明顯。而騰格里沙漠北部地區(qū)是否因為降水減少或其他原因,草濕地分布不明顯。
①草濕地面積計算:條帶狀地塊:12×3×50=1800km2
東南部濕地(塊狀)60×20=1200km2
合計:1800+1200=3000km2
②潛蒸量選擇,根據(jù)地礦部門酒泉試驗資料,以平均地下水埋深2.0m計,可選潛蒸量為140mm,則計算得潛蒸量為:
3000×140×103=4.2×108m3
這就是一般意義的地下水補給量,即水資源量。
七、關于沙漠凝結水量
沙漠凝結水一般產(chǎn)生于沙地和沙丘區(qū)域,這部分水量只存在于沙中20~60cm深處。由于沙地面積未能計算,所以凝結水的總資源量暫不作計算。但是它在沙區(qū)自然生態(tài)的保存及建設中有巨大的作用。
八、關于固沙、治沙問題
①關于沙坡頭麥楷網(wǎng)格法的治沙成功經(jīng)驗說明兩點:其一麥秸網(wǎng)格可以固定表沙層,不被風吹移動,變移動沙丘為固定沙丘。
②沙丘穩(wěn)定即能產(chǎn)生穩(wěn)定的沙漠凝結水,使栽種的沙生灌木能夠成活,同時繁茂生長。如果沙丘移動,一場大風即可將沙生植物根系吹出而死亡,所以要先固沙后植樹。
③當沙丘上沙生植物成長后,自然就成為防風的屏障,當然也就起到了固沙作用。
④沙生植物從民勤看到的主要有梭梭、花棒、沙拐棗及沙木蓼等,為多年生灌木,一般株高1.5~2.0m,為一叢叢生長,如白剌類其叢狀極明顯。叢間距(單株間距)應遠大于株高,一定要露出足夠的空地,其目的是要有足夠大的日曬地面,這是產(chǎn)生凝結水的場地。否則樹蔭下地面曬不著太陽,就不會產(chǎn)生凝結水。
樹間距也不能過大,過大了起不到防風、減少風速的作用。一般認為行距5米,株距2~3米左右較為適宜。在自然界可以??吹降纳衬坝^如美國西部沙區(qū)灌木叢分布很好,沒有流動沙丘,風景一樣優(yōu)美。在沙漠上的植被都是一叢一叢的,絕沒像原始松樹林那樣密集。因為植株密集了,就阻止和破壞了產(chǎn)生凝結水的條件,因而也就不能生存。
在沙漠地區(qū),平地鋪沙,當會起到很好的保水作用;同時也能產(chǎn)生一定數(shù)量的凝結水,因此對培育沙漠林帶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所謂平地,就是沙丘之間的無沙平整土地,土層一般應為粘壤土,具有很好吸水作用及隔水作用,使降水入滲補給水量全部為其所吸收,產(chǎn)生的凝結水也全部被吸收,沙層毛管上升高度很少,所以這些水分都被保存下來,這就是最好的植樹條件。
2009年6月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