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高墻內(nèi)外的“留守”

        高墻內(nèi)外的“留守”

        時間:2023-03-28 百科知識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持續(xù)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國的留守兒童數(shù)量仍在節(jié)節(jié)攀升,“留守兒童犯罪”問題也成為熱門話題,但他們步入成年后的軌跡,仍舊處于晦暗中?!耙粔K磚頭”式的鋌而走險,橫亙于曾經(jīng)的“留守兒童”和今天的囚徒身份之間。游戲結(jié)果說明服刑人員對自我得到公平的意識很高,導致將近15%的服刑人員最終分錢失敗,以一無所獲告終,這一比例遠高于普通農(nóng)民工群體的8%。
        高墻內(nèi)外的“留守”_高墻內(nèi)外的“留守” 香港鳳凰周刊2016年第3期

        農(nóng)民工二代犯罪調(diào)查

        記者袁凌

        “沒感覺”。

        南方沿海某市的男子監(jiān)獄車間辦公室,門外是犯人們操作縫紉機的軋軋聲浪,門內(nèi)穿著工裝的姚義秋按獄規(guī)坐在小板凳上,努力回想對襁褓中母親出走的感受。

        頓了一會兒,他又說:“會想她”。

        隔著38年的時間,和從湖北鄉(xiāng)下到濱海高墻內(nèi)的遙遠距離,姚義秋仍舊沒有找到講述童年情感的語言。就像20歲那年徒然的尋找:偶然聽人說在大冶市街頭看見了母親,他和啞巴大哥一起趕去,輾轉(zhuǎn)三天一無所獲。

        在這座南方監(jiān)獄的高墻里,羈押著大量像姚義秋這樣的犯人,他們?nèi)氇z前的角色令人生畏:飛車黨、搶劫犯、毒販、人販子、盜賊。再將視角前推,他們在或遠或近的時光里,都曾經(jīng)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留守(單親)兒童。

        國人開始注意到這個名詞時,他們其實已經(jīng)長大了,在各處角落掙扎求生,謀生的方式千差萬別卻又無例外地瑣碎、卑下,沒有閃光之處。

        當他們偶爾在社會新聞欄目驚擾人們的目光,多是觸犯了法律和人生的紅線。而后他們進入高墻,開始了更長久的沉默。少有人的目光落到他們身上,張丹丹是例外。作為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的經(jīng)濟學者,她在過去兩年以有留守兒童經(jīng)歷的服刑人員為對象,做了調(diào)查分析。她發(fā)現(xiàn)這些犯人在16歲之前有留守或單親背景的比例相比于普通的農(nóng)民工要高出一倍多,達到近20%。她的課題組設(shè)計了對多所監(jiān)獄的調(diào)研方案,試圖尋找出留守或單親背景通向高墻軌跡上的線頭和轉(zhuǎn)折。

        研究結(jié)果顯示:留守或單親背景,對犯人的暴力傾向、情緒不穩(wěn)定性和感受不公平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這些人的生活軌跡粗糲凌亂,以致拋物線式的沉淪,或許從父母離家那天就已限定。需要強調(diào)的是,張丹丹和合作者在調(diào)研中,也曾試圖研究農(nóng)民工身份和犯罪的因果關(guān)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工身份并不是這些人犯罪的原因,而附加在這個群體上的人口學特征:如更加年輕,男性比例高,受教育程度偏低等,才是與犯罪相關(guān)的因素,這些因素放置于其他人群,可能也會得到較高的犯罪比例。而當在農(nóng)民工群體和城市人口群體中抽調(diào)出同樣的年齡、相同的受教育程度和性別,就會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工群體并不比城里人更容易犯罪。

        持續(xù)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國的留守兒童數(shù)量仍在節(jié)節(jié)攀升,“留守兒童犯罪”問題也成為熱門話題,但他們步入成年后的軌跡,仍舊處于晦暗中。

        2015年9月,《鳳凰周刊》記者和張丹丹一起走進高墻,見到了這些“身世特別”的服刑人員。

        在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里,抽出往事的線頭并不容易。但那些人生經(jīng)歷的轉(zhuǎn)折與死結(jié),內(nèi)心與外界的沖突和斷裂,卻是真實存在的,也只有在人生時鐘被強制撥慢的高墻內(nèi),才有機會回顧打量。在冗長的服刑期后,他們走出高墻又重新沒入人海,即使獄方也很難追蹤到他們此后的行蹤。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助理教授張丹丹。

        姚義秋們是大陸第一代留守兒童。透過高墻,一種無形的線索開始代際傳遞:姚和其他一些服刑人員的孩子正在遙遠的鄉(xiāng)村,重復他們童年的經(jīng)歷。

        磚頭和面具

        鄧暉的固執(zhí),一望可知,即使在這座“文明監(jiān)獄”的煉爐內(nèi)也沒有化開。

        他似乎從幼年起,一直在抗拒著什么,卻連自己也說不明白。譬如對于父親存歿的答案,監(jiān)獄管教干部的信息是,鄧暉的父親在他兩歲時坐牢,之后越獄失蹤。而鄧暉重復了兩次的回答是:父親在他生下來半年后死去,爺爺奶奶沒有告知死因。

        引起鄧暉抗拒的可能是一句話,或一個詞。一次,一個犯人小組長責罵了鄧暉,鄧暉一直暗暗忍到過春節(jié),找機會用地上磚頭拍了小組長的腦袋,讓他縫了好幾針。事后,鄧暉被升為“嚴管”,會見時他的胳臂上帶著標記。鄧暉心情沉重,但“硬氣”著不肯低頭。在“硬氣”背后,是他對自己的失望:“跟同改關(guān)系都不是太好,孤僻,容易發(fā)火?!编嚂熍瓮琰c出去,卻又對自己獲得減刑沒信心。

        “一塊磚頭”式的鋌而走險,橫亙于曾經(jīng)的“留守兒童”和今天的囚徒身份之間。記者接觸的十幾位犯人中,年齡大多是“80后”或“90后”,罪案絕大多數(shù)和暴力相關(guān):

        鄧暉,原為“飛車黨”,在團伙搶劫作案中擔任摩托車車手,發(fā)展了兩位女孩入伙,判刑時被定為首犯;

        姚義秋,伙同他人入室搶劫,用衣服蒙面,手持菜刀逼迫已上床入睡的受害者交出保險柜鑰匙;

        佘念武,和其他四名留守兒童背景的農(nóng)民工結(jié)伙,攔路搶劫六次,打傷反抗的受害人;

        崔凱,因為受同事欺負,手持紅酒開瓶器捅瞎對方眼睛;

        吳金森,受表哥教唆,組織婦女利用改裝的運沙船,偷渡出國賣淫,被定為拐賣婦女罪;

        王飛,攔路搶劫團伙成員,敲詐勒索,持兇器攔路搶劫,有次開車撞倒一個摩托車女司機,臨時起意順道搶劫,造成女受害者七級傷殘......

        在張丹丹的調(diào)研中,搶劫和故意傷害是農(nóng)民工最大宗的犯罪行為,高于民眾印象深刻的強奸等罪行,經(jīng)濟類犯罪比例則很低。主要原因是:有留守或單親背景的農(nóng)民工犯罪群體受教育程度低,年紀更輕,在情緒不穩(wěn)定、暴力傾向、不公平感等幾方面都更嚴重,而在性格外向性、親和度、負責任能力上都低于農(nóng)民工群體的平均水平。這和他們童年生活在留守或單親背景下,缺乏人性滋養(yǎng)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人格塑造乃至受教育機會缺失有密切關(guān)系。在張丹丹課題組對這個人群發(fā)放的問卷調(diào)查中,51%的留守或單親家庭的服刑人員表示:童年曾經(jīng)對于父母不在身邊感到不開心。

        張丹丹曾在監(jiān)獄中組織上千名服刑人員做過一個利他博弈的經(jīng)濟學游戲:將受訪者隨機分組,每組兩人,一人作為領(lǐng)錢者,可獲得一定金額的游戲獎金,并負責分錢,領(lǐng)錢者有權(quán)決定自己分多少,留給同伴多少;同伴則有權(quán)接受或者拒絕。領(lǐng)錢者的分配決定一旦被同伴拒絕,這筆獎金將被收回,兩人都將一無所獲。游戲結(jié)果說明服刑人員對自我得到公平的意識很高,導致將近15%的服刑人員最終分錢失敗,以一無所獲告終,這一比例遠高于普通農(nóng)民工群體的8%。

        用留守兒童背景犯人崔凱(化名)的話來說,“覺得全世界都欠我的”。

        在入獄后的悔罪教育和心理矯正下,多數(shù)犯人看起來能順利談及自己的過去,以致對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和個性缺陷的聯(lián)系有某種認知,有人甚至可以侃侃而談人生哲學。但這種在強制矯正和評分減刑體系下的反思,有時近乎另一種樂觀的面具,他們內(nèi)心的某些陰影并非真的就可以如此輕松面對。

        對于參與入室搶劫的經(jīng)歷,姚義秋始終不愿接受自己是主犯,強調(diào)自己是“幫忙”,雖然是他拿刀脅迫已經(jīng)睡下的受害者。而另一宗拐賣婦女出國賣淫的犯人吳金森,仍然覺得自己只是在表哥慫恿下“跟著玩玩”。

        鄧暉在“飛車黨”中的角色是開車,“我技術(shù)好,摩托車后座可帶4個人”。案發(fā)后主犯之一脫逃,被抓的鄧暉作為主犯被判刑,入獄后他認為自己并未直接動手,一直想不通,“后來想,案子總要有個說法,認了”。實際上,鄧暉被定為主犯的理由是,案子中兩個從犯的女孩子,都是鄧暉叫去入伙的。

        很多犯人和家人真正的交流,是在進入高墻后開始的。他們童年時長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對孩子步入牢獄內(nèi)疚不已,而犯人們自己通常最感內(nèi)疚的對象,卻是撫養(yǎng)他們的祖父母。

        鄧暉和相依為命的祖父母感情很深,他之前在外打工時,會常給老人們打電話,聽到鄧暉的聲音,老人們高興不已,鼓勵他在外面好好干。可“最終我令他們失望了”,這負疚成了鄧暉在獄中沉重的精神壓力。浙江臺州人楊道德10歲之前也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他24歲是因搶劫入獄,父母只能瞞著年老多病的老人們,說楊道德刑期短很快就將出獄,而實際上還有五年半。楊道德不知道祖父母是否還等得到這一天。

        更多人遇到的情形則是失望加上路途遙遠,家人很少探視。

        對他們來說,回歸高墻外的社會,擺脫早年滑落的人生軌跡并不容易。學習特殊行業(yè)操作技能,是監(jiān)獄為他們提供的職業(yè)準備,但在心理上,走出成長年代的“留守陰影”是他們沉重的課題。

        一旦走出高墻,監(jiān)獄很難獲得他們的消息,“有聯(lián)系的都是好的,壞的就沒有下文”。再次獲知情形,往往是幾年后有人重新犯案,而且一般是回流到這座沿海城市犯罪,被重新抓進這座監(jiān)獄。

        這是高墻內(nèi)的管教矯正體系無能為力的。

        一群農(nóng)民工下班后在臺球廳里玩。臺球廳里魚龍混雜,許多年輕工人就是在這里結(jié)交上了各色江湖人士。

        玩偶的陰影

        姚義秋的童年世界缺少聲音:父親是啞巴,媽媽離家出走,三兄弟中大哥是啞巴,二哥對于淘氣的姚義秋,更多用拳頭來說話。媽媽離家的時候姚義秋剛剛懂事,雖然家里找不到一張媽媽的照片,但他腦子里一直刻著媽媽最初的樣子。

        姚家窮,米飯不夠只能吃紅薯,鄰里鄉(xiāng)親不大看得上他們,春天插秧時,耕田的牛都借不到,只好自己用鋤頭挖地。到姚義秋讀書的年紀,家里連一個學期20元錢都拿不出來,他只念了一學期的書就回家打豬草、做飯。

        生長在全是男人的環(huán)境中,姚義秋習慣了使用拳頭,卻一直渴望有個姐妹。直到十五六歲時,大哥找了個身體殘疾的嫂子,家里才有了女人的氣息,但這點彌補來得太遲,姚義秋已到了出門打工的年齡。

        童年時,崔凱和外公外婆呆在甘肅白銀市的一個村莊里,他3歲時沒了父親,母親一直在城里賣服裝供養(yǎng)他和弟弟。母子倆只能個把月見上一面。每次的見面和分別,距離都扯動著崔凱的心,到現(xiàn)在他都記得,那時最向往的事就是和母親在一起。

        9歲那年,他真的進了城,和母親住在一起,卻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像是孤身一人——媽媽忙于生計,沒時間理他。他像在鄉(xiāng)下時想念母親那樣,開始強烈地想念外公外婆,只要有時間就回鄉(xiāng)下呆著。外公外婆雖然也不善言辭,卻能給他更多的溫暖,相比之下,媽媽似乎只負責提供食宿。

        鄉(xiāng)下的生活并非全然愉快。童年的玩伴們會有意無意提到崔凱“孤兒”的身份,為此他不止一次地打架。進城后母親沒有心力管束,崔凱漸漸發(fā)展為學校之間拉幫打群架。

        驅(qū)動崔凱打架的動力并不是無畏,而是恐懼:“別人打我,我咬著牙說打得好,你等著,”實際上心里唯恐下次遭遇。有時睡著了崔凱也會夢見自己和人打架,打完后被抓,醒來非常郁悶。高考那年,他和一個身強體壯的同學分到同一個考場,從頭到尾提心吊膽,出考場后那人果真截住崔凱,揍了他一頓。即使現(xiàn)在回到白銀市,崔凱覺得自己的恐懼感也沒有消失,為了戰(zhàn)勝這種恐懼,他就想法報復回來。

        在和母親的關(guān)系中,崔凱逐步由淘氣犯錯誤后的挨打,變?yōu)榉纯?,到后來他開始推搡母親。“初三以后她打不動我了,只能一邊罵一邊流淚?!焙芏嗄曛?,對于母親招惹是非的寡婦身份和生計應酬,崔凱甚至有一種模糊的嫌惡和憤怒,同時又嫌惡自己。

        母子之間的情感高墻,直到崔凱進入現(xiàn)實的高墻之后才有機會拆解。服刑期間,監(jiān)獄管教干部了解到他的心理問題,出路費安排了母親遠道前來探視。

        “第一天一小時,第二天兩小時。頭一天我說,她聽,把從小到大想說的基本上都說了,包括怨。第二天聽她說,她跟我講,媽這樣肯定是沒做好,但能力范圍在那兒,做不好。媽媽的眼淚像瀑布。我當時撐著,回到監(jiān)號也流淚了。這次見面后,心結(jié)就打開了?!?/p>

        和解之后,母子之間每個月會通信,有機會就打電話。信中母親問及崔凱以后作何打算,他告訴母親,出去后要腳踏實地生活。

        “90后”佘念武是河南光山縣人,父母每年到山東打工,過年才回家,祖父母一邊種田,一邊照顧他。對于聚散離別,童年的佘念武感受特別強烈。過年節(jié)父母回來時,佘念武高興得哭,走的時候又難過得哭?!拔铱拗蛔屗麄冏?,他們不說什么,媽媽也哭?!?/p>

        在夢里,佘念武經(jīng)??匆姲謰尰貋?,帶著玩具和衣服,他在這樣的夢里才會笑出來。小時候佘念武的學習還好,上初中之后開始泡吧、逃學,爺爺奶奶不知情,只知道塞給他錢,要錢就給,佘念武也記不得在網(wǎng)吧里花掉了多少錢。

        初三上半學期,佘念武輟學了,父母接他去山東插班讀書,可佘念武跟不上學業(yè),和父母發(fā)生了嚴重爭執(zhí),并在十八歲那年離家出走。父母輾轉(zhuǎn)把他尋回來,可他終究還是輟學回到河南老家。直到犯罪前不久,佘念武的生活軌跡一直在爺爺奶奶所在的河南老家和父母打工的濟南之間往返。

        吳金森的童年看起來要愜意一些。他家住在廣東河源,父母和幾個親戚都在珠海打工,父親當協(xié)警,母親承包飯?zhí)?,在城里起了房子,?jīng)濟條件不錯。吳金森小時候在河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之后去珠海上民辦學校,寒暑假仍舊時?;氐嚼霞摇T卩l(xiāng)下,他呆不住,問爺爺奶奶要了錢,自己坐火車到處逛,沒錢了就被警察遣送回家。

        吳金森的父母重男輕女,作息時間又和他相反,平日里不怎么管束他,只是不斷地給錢。在學校里,吳金森和一幫本地同學一起欺負湖南、四川的外籍同學,這些少年時本與他同命連枝:父母都在珠海打工,童年時都是留守兒童。吳金森就是“看不得他們跳,聽見他們說話大聲,就過去打”。

        打傷了人,媽媽賠點錢了事,告訴他自己沒吃虧就好。聲名狼藉的吳金森上了當?shù)貙W校的“黑名單”,四個月?lián)Q了三所學校,每到新校,就帶一幫人去挑戰(zhàn)先前的“老大”。

        初一他終于輟學了,這是早晚的事,他從小學六年級就由開迪吧的表哥帶著吸食冰毒和麻古,幾天就要“麻”一次。一直到他入獄前,父母對此都不知情。

        在張丹丹的調(diào)研中,“留守兒童或單親”背景的犯人與父母分離的時間平均為八年。按照人格階段發(fā)展理論,當時他們正處在人格形成的矛盾沖突期,而留守或單親兒童在自我沖突中孤單無助,還受到外界來的心理傷害,幾乎不可能打贏這場“一個人的戰(zhàn)爭”。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9年的調(diào)研表明,中國留守兒童嚴重自卑,對自己的智力和外貌評價偏低,卻又有明顯的自我中心傾向;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出現(xiàn)恐懼、偏執(zhí)、敏感等癥狀,對父母有怨恨和逆反心理;性格內(nèi)向,容易受欺負,不公平的感覺強烈;容易厭學輟學。陪伴他們成長的,不是溫情與引導,而是恐懼與傷害的玩偶。玩偶的陰影,難免會投射到他們的成年人生中。

        2009年,上海世博會的工地上,一位農(nóng)民工下班后,站在宿舍外看手機。手機,是他們?nèi)諒鸵蝗盏姆敝毓ぷ魃罾镒钪匾幕锇?span id="fxbrhe5" class="no-style-override1">—除了聯(lián)絡(luò)家人外,還能和陌生人聊天、打游戲、看視頻這也是他們相對最廉價的娛樂方式。

        下墜拋物線

        楊道德成年后的人生軌跡,近似一條逐漸下墜的拋物線。

        高一輟學后,楊道德在家呆了兩年,2007年到深圳,最初做模具學徒,學了幾個月,沒學會。改學電腦編程,編程課要讀一年,他覺得很辛苦,又換成到理發(fā)店上班。這個生計他認為還算輕松,但他理發(fā)技術(shù)始終不太好,賺的工資不夠花,他就向家里要。

        時間長了,他離開理發(fā)店到街上晃悠,在羅湖區(qū)地面兒四處貼包小姐廣告,替人介紹賣淫場所,賺取差價?!爱敃r沒覺得這不是好事,能賺錢就行,有時候挺多的,一天五六百?!?/p>

        在這期間,楊道德認識了兩個朋友,其中一個是同鄉(xiāng)。楊道德知道他們干攔路搶劫的勾當,卻還是入了伙,跟著他們出道一天搶了四個人,得了4000塊錢,然后一起去K歌、喝酒。10天后他就被抓了,付出11年刑期的代價。

        “怕吃苦,小時候受寵,爺爺奶奶沒要我干過活。感覺自己從來沒認真地做過一件事,談戀愛也是隨便談一談?!睏畹赖掠X得,這是自己不知不覺中沉淪的原因。他做事很少思量,連去搶劫都沒有想過后果,不知道會坐牢。他后悔當初沒有繼續(xù)學做模具,希望以后出獄還有機會。1987年出生的楊道德,還剩五年半的刑期。

        和楊道德差不多的拋物線存在于多數(shù)人的成年經(jīng)歷中。佘念武即是其中之一,在山東期間,曾經(jīng)到某技校學開挖掘機,畢業(yè)后回到河南老家做房屋拆遷;但他嫌鄉(xiāng)下寂寞,操作挖掘機太枯燥,半年后,終究放棄了這份收入不錯的工作。

        2010年,佘念武到了廣州,沒有找工作,靠著積蓄和幾個同鄉(xiāng)四處晃。那年他18歲,出入K廳酒吧,找小姐。到第二年,幾個同鄉(xiāng)“兄弟”的錢都花光了,又無人想工作,終于想到結(jié)伙攔路搶劫的“職業(yè)”。這個搶劫團伙全部由當年的留守兒童組成,越搶越膽大,在6次作案之后被端掉了,“兄弟”們?nèi)歼M了監(jiān)獄。由于腦筋好使,佘念武在團伙中算是“軍師”,被定為主犯,獲刑14年。

        崔凱的人生,則像是一塊表層光滑的冰面,突然破裂。2006年崔凱考上了西北某知名高校的計算機系,大學時代崔凱和同學們的關(guān)系有所改善,不再打架,靠勤工儉學支付自己的學費。從前的自卑敏感看似減弱,卻以別的方式顯現(xiàn)——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崔凱總是放不開。

        臨畢業(yè)前崔凱沒有四處應聘,而是拿到畢業(yè)證后回家呆了四個月,在親戚的煤場看廠,“熟悉社會”。家人看著心急,安排他到廣州另一親戚開的酒店做客房部主管,崔凱在這里遇到了一位深圳來的老板請他去公司做電腦設(shè)計。2011年崔凱失業(yè)了,重新應聘到一家國有遠洋貿(mào)易公司設(shè)計部,工資1500元,開始也就打雜,一年多后才有了設(shè)計產(chǎn)品的機會,薪酬增長,逐漸成為實際上的設(shè)計主管。崔凱沒有多少煙酒娛樂的花銷,一年下來有了10萬元積蓄。

        他手下一位員工對崔凱心有齟齬,這人身材高大,崔凱唯恐和他正面沖突。一天晚上,同事們一起K歌,那人喝酒后走到崔凱跟前:“要不咱倆練練,我看你很不爽”,接著就開始動手。剛開始崔凱不敢反抗,但對方不肯罷手,一瞬間高考那次面對大個子同學的恐懼又浮現(xiàn)了:“非常憤怒,心想一定把他打趴下,讓他看看我發(fā)了火是什么樣。”

        崔凱隨手抄起一個紅酒開瓶器,直接捅進了對方眼里。同事的眼睛瞎掉了,崔凱走進了監(jiān)獄,并把所有積蓄賠償給對方裝假眼。在獄中,崔凱還常想象著出獄后再揍那人。直到媽媽前來探視,他才平息了心底的憤怒,那時他忽然意識到,自己的憤怒并不源于“個子將近一米八”的同事,而是自童年起深藏心中的恐懼在那一刻爆發(fā),使他的人生急劇墜落。

        在這些農(nóng)民工犯人中,何涂源是不多的“成功人士”——曾和人合伙開加工廠。1981年生于湖南鄉(xiāng)下的何涂源,一歲時母親就因病過世,父親和5個姐姐照顧他成人,身為幼弟,他深受姐姐們的溺愛。15歲那年,何涂源輟學到東莞跟隨姐夫在工地上干活。他“吃不了苦”,沒干多少活兒,一年后去惠州電子廠上班,拿著三四百元的工資又覺得不夠花,回湖南家鄉(xiāng)呆了兩年后,去另一個姐夫的采石場里幫忙。

        沒多久他就覺得家鄉(xiāng)沉悶,再次到了東莞,20歲那年,“喜歡混社會”的何涂源在自己的胳臂上文上了一條龍。他跟人修過一陣子發(fā)電機,逐漸取得老板信任。四五年后,和朋友合伙開了一家拋光機蠟加工廠,每月收入達到三四萬元。這期間,何涂源也成了家。

        生意興旺,日子愈發(fā)多彩起來——他認識了各路老鄉(xiāng),有開賭場的、有販毒的,何涂源混跡其間,“吃喝嫖賭不在話下,冰毒、K粉也玩,剛玩時三天兩夜不睡覺”。他在外包房,甚至個把月不回家,夫妻感情壞了起來,孩子出生他也沒什么感覺。他的生意也漸漸下滑。何涂源想過戒掉毒癮,卻不能自拔,每月要花掉一兩萬在毒品上。如果不是因替人藏匿制毒原料被捕,他可能會把所有家底都吸進去。

        入獄后廠子歸了朋友,妻子帶孩子回了娘家,好在二人沒有離婚,妻子每月還和他聯(lián)系,等待剩余兩年多刑期后的團聚。何涂源人生線頭還有重新搭接的可能,如今回想當初,何涂源一陣陣后怕。

        在這條逐漸下沉或者遇到外界力量急墜的拋物線中,最常見的情形是不知不覺地滑落。像楊道德那樣“從來沒想過”是其中常態(tài)。即使進了監(jiān)獄之后,23歲的吳金森也習慣性地回避警官讓他“反思人生”的要求,他自認為“年紀小,不知道怎么反思”。

        這種蒙昧從他們的童年已經(jīng)發(fā)端。2015《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白皮書》顯示,留守兒童最大的問題是迷茫,對未來沒有信心和方向感。迷茫感會一直延伸到他們的成年,沒有進入主流的意識,在社會邊緣輾轉(zhuǎn)飄蕩,很多人或早或晚,一腳踏空。

        養(yǎng)不好的傷

        當留守或單親的孩子長大,情感世界始終有一個無法縫補的破口,令他們無從擁有一份圓滿的感情。張丹丹的研究顯示,監(jiān)獄內(nèi)的留守兒童背景罪犯,結(jié)婚率明顯低于農(nóng)民工群體,尤其是暴力和搶劫犯要低一倍左右,絕大多數(shù)人成年后的情感都是支離破碎的。

        崔凱考上大學后,一個家境好的女同學主動接近他,不時給他買東西,崔凱心里喜歡她,覺得把她帶在身邊很有面子,表面卻報以冷遇,害怕表白后被拒絕。他的邏輯是:“我喜歡你,你就得對我更主動?!迸瑢W最終失望而去,崔凱遭受重創(chuàng),“比一般的事更難受,只能克制自己好好學習”。

        崔凱總覺得自己很多感情表達不出來,不知對誰抒發(fā),亦不知抒發(fā)對不對??纯磿飳懙暮碗娨暽涎莸?,他能在心里籌劃一百種情節(jié),真正去做,又害怕了,一種辦法都沒有。

        入獄后他很是后悔:“再遇到有意的女生,不管成不成,一定要主動。這是進監(jiān)獄后想通的。”

        佘念武在老家開挖掘機期間認識了一個當?shù)氐母咧猩?,兩人談了戀愛。佘念武失業(yè)期間,女朋友考上了大專,勸他找個正經(jīng)工作,佘念武聽不進去,兩人因此斷了聯(lián)系。入獄之后,佘念武思念女友,兩人恢復了通訊,但在漫長的刑期和分岔的人生道路面前,這段感情終究無疾而終。對出獄后的期待,佘念武最渴望的是有一段好的感情,一個家。但他與這個期待之間,還隔著近10年刑期和沉重的犯人履歷。

        鄧暉似乎從沒有放下過對同居女友的敵意。兩人1998年在鄧暉初次去東莞時相識,直到2005年7月才在一起,當時鄧暉在快遞公司,女友則在手機廠任主管。女友是苦孩子出身,卻難得的開朗活潑,主動追求鄧暉,二人常去蹦迪、吃宵夜,兩年后女友懷孕生子。

        鄧暉覺得女友同居前后判若兩人,什么都要順著她,讓鄧暉無法忍受。女友則覺得鄧暉寡言少語,性格不好,兩人常有爭執(zhí)。鄧暉打過女友幾次,孩子出生幾個月后,兩人鬧矛盾,鄧暉再次出手,女友提出分手。鄧暉也不難過,兩人分手后,鄧暉將小孩送回家里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

        被抓之后,鄧暉甚至懷疑遭到女友舉報,但內(nèi)心也知道根本不可能。鄧暉被捕后,女友去過鄧家想看望孩子,卻被鄧的祖父母拒之門外。

        對于女友的敵意,或許潛伏著當年對母親的怨恨。小時候,鄧暉偶爾看到其他孩子有父母在身邊,覺得自卑。回家問爺爺奶奶:媽媽去哪兒了?一聽這話,爺爺奶奶就淚水縱橫,鄧暉不敢再多問。

        “當時我一直在心里問自己,為什么你(母親)走了,把我一個人留下。心里想她,又記恨她”。

        鄧暉從前并不太顧念孩子,“他生下來到現(xiàn)在七八歲,三歲時見過一次,當時我回家鄉(xiāng)去看他。以后我五年沒回老家?!钡F(xiàn)在,兒子是鄧暉對高墻外世界最大的念想,“很想他,睡覺要想到天亮?!?/p>

        姚義秋婚戀經(jīng)歷之豐富,堪稱一本“教科書”。小時候渴望姐妹的姚義秋,成年后陷入情感泥沼。在福建鞋廠打工時,姚義秋和一位漂亮的湖北同鄉(xiāng)姑娘戀愛,在幾位追求者中勝出,四年后兩人有了小孩,回老家辦了結(jié)婚。他與妻子感情融洽,但同時卻不斷地和另外的女人產(chǎn)生糾葛,甚至追求妻子姐夫的干妹子。風言風語讓妻子傷了心,兩人協(xié)議離婚。

        前妻去廣州打工,重交了男友,姚義秋則去了河南,承包工程賺到幾十萬塊錢,更加一發(fā)不可收拾:那些年與他同居過的女子不止十個,最短的幾個月,最長的三四年,“很多是玩玩”,但讓他至今“念念不忘”的仍然有四五個。

        姚義秋曾和一個離過婚的女子同居,還想介紹她到建筑工隊,被老板娘以影響不好為由拒絕。姚義秋因此辭職,過后,這女子介紹姚義秋和她叔叔合伙包工,姚義秋不識字,合同上簽署的都是女人叔叔的名字,結(jié)果姚義秋投入了手上所有的積蓄,卻沒有權(quán)力參與結(jié)賬。姚義秋這才明白自己被坑了,即便如此,這位女子去九江打工后,姚義秋仍然趕去看她,看到她另有了人才作罷。

        盡管用情不專,姚義秋最在意的仍是前妻。前妻去廣州后,姚義秋仍然給她父母打電話,想爭取前妻回來。姚義秋有一張前妻的照片,在獄中仍會時常翻看,“想起她,心里就難受,錯在我”。如今,和兒子的聯(lián)系是姚義秋難得的安慰,也是和前妻之間唯一留存的線索?!八愿窕顫?,打電話的時候,有時會說想我了,但他跟媽媽關(guān)系更好”。

        當年孩子剛出生時,姚義秋曾經(jīng)屢次和妻子商量讓孩子呆在身邊?!跋氲搅俗约盒r候,母親不在身邊。孩子在一起,感情會好些?!笨上拮右鲩T打工,孩子最終被送回鄉(xiāng)下由外公外婆撫養(yǎng),成了新一代的留守兒童。

        回憶往事,姚義秋猜想,“如果小孩帶在身邊,可能兩人不會分手?!?/p>

        一群建筑工人圍坐一起,正在看工地上免費的露天電影。

        隱憂的鏈條

        最近,鄧暉接到了老家爺爺奶奶托人寫的信,說家里沒錢,拿不出曾孫上小學的費用。爺爺奶奶都已年過七旬,沒有收入,鄧暉回信說,“實在沒錢,就不要讓小孩上學了。”

        這是從事心理矯正的管教干警最擔心的事情。留守兒童背景的犯人入獄之后,孩子不僅成為第二代留守兒童,而且撫養(yǎng)他們的老人漸趨衰老,輩分間隔更大,經(jīng)濟情形更差。八歲的孩子很可能像鄧暉當年一樣在三年級輟學,繼續(xù)重復父親的軌跡。

        這是一條隱秘的鏈條,在隔代之間傳遞,超出了監(jiān)獄心理矯治體系的邊界。

        監(jiān)獄內(nèi)的犯人不少是“70-80后”,留守兒童的代際傳遞正在他們?nèi)氇z前的兒女身上發(fā)生。和父母當年近于無聲無息的成長不同,6100萬留守兒童的社會現(xiàn)象,包括犯罪問題,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中心話題。

        從2006年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研究留守兒童犯罪的學術(shù)論文,以及政法機關(guān)的專題調(diào)研。但這對多數(shù)公眾還是一個新生話題,甚至有些聳人聽聞。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邵文虹曾透露,從2000年以來,中國各級法院判處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數(shù)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兒童”違法犯罪問題已經(jīng)不容忽視。此外,本世紀初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曾經(jīng)有一個統(tǒng)計,當時未成年人犯罪率約占犯罪總數(shù)的70%以上。這兩個并無直接關(guān)聯(lián)的數(shù)據(jù)被媒體和公眾有意無意地歸并,造成“留守兒童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這個流傳甚廣以訛傳訛的說法。

        實際上,在一些地方的調(diào)研中,確實發(fā)現(xiàn)了留守兒童犯罪率高出普通兒童的現(xiàn)象,山東省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2010年抽樣調(diào)查顯示,該省留守兒童犯罪率高達近13%,高出普通兒童11個百分點。但在全國層面并無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主持完成2015年度《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的李亦非稱,調(diào)研中并未確證小學生的留守背景與犯罪幾率有直接聯(lián)系,但留守兒童在成年后,出現(xiàn)犯罪的幾率會更高些。這個問題眼下尚未進入公眾視野。

        這和監(jiān)獄管理方的擔心一致。一位管教獄警判斷,留守兒童背景的犯罪尚未到達高峰期,因為中國打工潮出現(xiàn)在1995年前后,留守兒童現(xiàn)在大都在20歲以下,“他們成年之后進入社會,才是更令人擔心的時期”。相比起1980年代的早期打工者,1990年代進城的民工普遍沒有原始積累的機會,缺乏將孩子接到身邊安置或者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能力,因而,留守問題在他們的孩子身上會更趨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張丹丹研究的服刑人員群體大體處于“75后”到90年代前期出生的階段,在這個時間段,普通農(nóng)民工群體的留守兒童比例只有9%。而在她于2011年參與的九個省農(nóng)村入戶調(diào)查中,留守兒童比率已經(jīng)上升到43%。

        聯(lián)系前述“農(nóng)民工服刑人員留守比率遠遠高出普通農(nóng)民工”的調(diào)研結(jié)論,預示著未來成人犯罪的前景更不容樂觀。缺失的圖片文件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本文中所有犯人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