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書院藏書與寺院藏書

        書院藏書與寺院藏書

        時間:2023-05-19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第二節(jié) 官府藏書、書院藏書與寺院藏書朱元璋在創(chuàng)建明王朝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周圍知識分子的影響,為此崇儒重教,對圖書的重要性有所認識,并深知佛教在社會上的影響與分量,也支持傳統(tǒng)佛教。這些政策都有利于浙東官府藏書、書院藏書與寺院藏書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官府藏書、書院藏書與寺院藏書

        朱元璋在創(chuàng)建明王朝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周圍知識分子的影響,為此崇儒重教,對圖書的重要性有所認識,并深知佛教在社會上的影響與分量,也支持傳統(tǒng)佛教。這些政策都有利于浙東官府藏書、書院藏書與寺院藏書的發(fā)展。

        一、官府藏書

        明朝初期,執(zhí)政者重視書籍的搜集與典藏。早在明王朝正式建立前,朱元璋就命有司“訪求古今書籍,藏之秘府,以資覽閱”。(20)永樂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命禮部尚書鄭賜派人“四出購求遺書”。(21)永樂十五年(1417)朝廷“頒五經四書,《性理大全》于兩京六部、國子監(jiān)及天下府、州、縣學”。(22)執(zhí)政者對書籍重視,使各級府衙及府、州、縣學重視書籍的收藏,浙東的寧波、紹興、臺州官府和官學都注意書籍的搜集與收藏。

        (一)寧波府的官府藏書

        寧波府的官府藏書由衙署藏書與官府藏書兩個部分組成。由于地方官對儒學的重視,寧波府衙署于明代前中期所藏書有20余種,即《漢雋》《標題四書》《柳莊類編》《明王學類編》《海涵萬象》《周易本義》《韓文正宗》《袁學士舊郡志》《風池吟稿》《竹外吟稿》《柳莊詩》《楊文懿公文集》《(寧波)府志》《符臺外集》《黃先生批點四書》《童學書程》《古今識鑒》《清容居士文集》《碧州文粹》《奉化志》《黃氏日抄》《堇山文集》《均齋文集》《四明文獻志》等。同時,衙署還收藏了一定數(shù)量的寧波府、縣地方文獻及地方志等。(23)

        (二)寧波府學藏書

        寧波府儒學,在府治東北一里,唐大歷間置。洪武二年(1369)設立學官。府學素有藏書傳統(tǒng),且有藏書專閣,據文獻所載,宋有稽古閣,元有尊經閣,成化二年(1466)辟尊經閣,甃池筑室以藏書。成化《寧波府簡要志》就有所載:“本朝洪武二年立學設官?!y(tǒng)中知府鄭珞拓陰陽學地,建門辟路,置各官廨舍,鼎新明倫堂四齋。成化二年知府方逵重建尊經閣?!?sup>(24)所藏之書除朝廷賜外,主要是儒學基本教學用書。

        府屬鄞縣、慈溪、定海(鎮(zhèn)海)縣學都建有尊經閣以藏圖書。比如,鄞縣縣學弘治十二年(1499)督學副使趙寬、守令伍符、鄞縣縣令趙經“建明倫堂,創(chuàng)尊經閣”,(25)把它作為藏書的地方。據天啟《慈溪縣志》載,慈溪縣學尊經閣被毀,后由縣令李逢甲重建尊經閣。(26)

        (三)紹興、臺州官府藏書

        明代紹興、臺州的官府藏書也較為豐富,明代紹興府衙署所藏圖書有《唐詩選》《復古編》《謝密庵文集》《選詩補注》《密庵詩集》《梅譜》《通神論》《符臺外集》《啟蒙》《詩學大成》《六子白文》《六書本義》《尹和靜文集》。同時,紹興地方文獻、地方志也有收藏,諸如楊維楨的《楊鐵崖文集》等。

        紹興府學在明代也進行多次修筑。正統(tǒng)十四年(1499)知府白玉重建紹興府學,弘治年間參政周木、知府游興復建,萬歷九年(1581)知府傅寵又加修建,府學教學需要教材和參考文獻,應該有藏書之處。據《康熙紹興府志》所載,紹興府屬各縣縣學也建藏書地方,比如,成化間建諸暨縣學,并于成化五年(1469)建尊經閣以藏書。

        臺州官府在明代的藏書也較豐富。臺州府藏有《臨海志》《龍川文集》《戴石屏詩》《觀樂生詩集》《李桃溪文集》《遜志齋文集》《赤城煉錄》等,同時,藏有臺州府及所屬縣地方文獻、地方志等。

        明代前中期,臺州的府、縣學也有所發(fā)展,自洪武以后,多次進行修建。洪武初,郡守范明敬重建。正統(tǒng)中壞于風雨,周旭鑒復建。因教學需要,府學有藏書,主要有朝廷賜書和府學刻書。明初朝廷給臺州府學賜書。各縣縣學也有藏書。比如,萬歷年間(1573—1620)太平縣(今浙江溫嶺市)知縣陳龍光于縣學建尊經閣以藏書?!都螒c太平縣志》記載說:“尊經閣,舊在明倫堂后,明萬歷間知縣陳龍光建。藏部頒一切書籍。崇禎間圮。”(27)

        二、書院藏書

        關于明代書院藏書的資料較少,散見于正史、方志及文集之中。但從這些分散、零星的資料中,也能看到浙東書院藏書的情況。

        明代的書院在前代基礎上有較大發(fā)展,尤其在正德、嘉靖后,書院普遍使其逐漸取代各級官學而成為主要教育機構,使書院正統(tǒng)教育更為明顯。浙東書院在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據白新良統(tǒng)計,嘉靖年間,全國修復、重建前書院46所,浙江為10所,而浙東為5所,即鎮(zhèn)海湖山書院、新昌石鼓書院、奉化廣平書院、黃巖南奉書院和九溪書院,占全省的一半。(28)當然,實際上是遠遠不止這個數(shù)。比如,紹興在嘉靖年間就創(chuàng)辦陽明書院和陽和書院等10多所。這些書院出了不少名人。張元慎、朱賡、羅萬化曾在陽和書院讀書,前2人中了狀元,朱賡官至殿閣大學士,晚明著名文學家張岱也就讀于此。(29)

        由于書院教育的正統(tǒng)化,招生的對象逐漸轉向稟膳生員,嘉靖三年(1524),紹興知府南大吉修復稽山書院,“試八邑諸生,選其優(yōu)者,升于書院,月給廩餼?!?sup>(30)從而有力促進書院教育的發(fā)展。

        書院教學興盛必定要有藏書作為基礎,既是生員教材需要,也是教授、教諭的講學及學術需要。為此,浙東的不少書院修筑尊經閣。比如,山陰縣(今浙江紹興)的稽山書院,建于南宋,元末廢。明正德年間(1506—1521)知縣張煥發(fā)重建于故地之西麓。嘉靖三年(1524)紹興知府南大吉增建明德堂、尊經閣,稱“瑞泉精舍”。尊經閣為書院藏書之所,王陽明為此作《稽山書院尊經閣記》,文末稱:“越城有稽山書院,在臥龍西崗,荒廢久也??な刂^南大吉,既敷政于民,則慨然悼末學之支離,將進之以圣賢之道,于是使山陰令吳君瀛拓書院而一新之,又為尊經閣于其后。曰:‘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閣成,請予一言,以諗多士。予既不獲辭,則為記之若也。嗚呼,世之學者,得吾說而求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為尊經也矣。”王陽明這篇記文主要是闡發(fā)其心學的哲學思想,但也提到了稽山書院庋藏經書的事實。

        明末山陰人劉宗周建證人書院以講學。崇禎四年(1631)劉宗周在山陰蕺山戒珠寺建蕺山書院講學,刊《人譜》《人譜類記》以作講義,為該書院之教材。諸暨的紫山書院由紹興府推官陳讓于嘉靖十四年(1535)創(chuàng)建,余姚錢德洪等先后到紫山書院主講。因教學需要,這些書院也會有一定數(shù)量的藏書。

        寧波府所屬的慈湖書院,位于慈溪。南宋咸淳七年(1271)制置使劉黻建普濟寺以祀楊簡所建。毀于宋末。明正統(tǒng)七年(1442)毀于火,景泰、天順年間重建。嘉靖十五年(1536)慈溪縣令薛應旂請撫按督學改普濟寺為書院,撤佛像,迎楊簡牌位于其中,朔望文廟行香畢,即率學子謁書院講學,每至日中而散,盛極一時。《雍正慈溪縣志》載有錢德洪《修復慈湖書院記》,記述重修之慈湖書院:“祠后為燕堂,堂后為橫經閣,前為扉軒,左右為齋舍,凡若干楹,樸斫藻繪,煥然一新。”(31)這里的橫經閣應該是藏書的地方。

        時屬臺州寧海緱城書院,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縣令王疇創(chuàng)建。因紀念方孝儒(世稱緱城先生)于是名緱城書院,建有扶搖閣、藏書樓等。

        三、寺院藏書

        明代浙東佛教以禪宗和凈土宗最為流行。天臺、禪宗、凈土宗相結合的佛教風格進一步發(fā)展,僧人講習《心經》《金剛》與《楞伽》三經,使浙東寺院藏書有所發(fā)展。

        (一)寧波府的寺院藏書

        由于洪武、永樂兩朝崇儒,支持佛教,這對寧波的佛寺建設有所推進,使寺院藏書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城區(qū)的補陀寺(今七塔寺)、延慶寺,鄞縣的天童寺、阿育王寺以及昌國(今浙江舟山市)的普濟禪寺和法雨寺都豐富了藏經。

        位于今天寧波市江東區(qū)忠介街的七塔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初名東津禪院,宋代改崇壽寺。明初遷普陀山前寺觀音瑞相至寺內供奉,明太祖敕賜寺名為“補陀寺”,成為普陀山的別院,人稱“小普陀”。永樂二十二年(1424)住持汝慶建圓通寶殿。宣德七年(1432)永洗建毗盧閣。天順二年(1458)住持文彬建藏經寶閣,庋藏寺內經書。

        在日湖邊的延慶寺,始建于后周,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羅云堂。正統(tǒng)八年(1443)建有鐘樓、藏經閣。

        鄞縣的天童寺、阿育王寺佛寺藏書也有發(fā)展。天童寺在鄞縣天童鎮(zhèn)太白山麓。東晉永康元年(300)創(chuàng)建。唐至德二年(757)徙建今地稱太白精舍。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稱天童禪寺,稱天下禪宗五山之第二。洪武三年(1370)臺州仙居人普莊(俗姓袁)登天童寺見竺元妙道弟子左庵原良。后抵臺州天寧寺,數(shù)年后又歸天童寺,原良察其機警異常,命掌藏室,研究佛經,寫成《呆庵集》。萬歷十五年(1587),鄞縣發(fā)生水災,山洪暴發(fā),天童寺遭洪水沖圮。崇禎四年(1631)寺僧圓悟(密云禪師)重建,歷時10年,重建或擴建佛殿、天王殿、法堂、先覺堂等共999間寺舍,確立了天童寺的目前規(guī)模。左有御書樓,庋藏皇帝御賜書及寺內經書。萬歷四十三年(1615)住持僧慧高嘗偕僧人素等往金陵(今江蘇南京)請印《大藏經》(南藏)。

        阿育王寺在洪武十五年(1587)稱天下禪宗第五。明萬歷三十年(1602),請《大藏經》(《徑山藏》)藏之。六年后建藏經閣專貯,萬歷四十二年(1614)又請得明刻官版《大藏經》入藏。

        今屬浙江舟山市普陀山的普濟禪寺在明代經過兩次洗劫,據《普陀洛迦山志》記載,第一次為洪武二十年(1387),信國公湯和奉旨經略海防,以本山“窮洋多險,易為賊巢”,徙僧焚庵,移寶陀寺至寧波崇壽寺(今七塔寺),山上荒廢120余年。嘉靖年間(1522—1566),海盜王直引倭寇占山為巢,參將俞大猷率兵進剿。嘉靖三十六年(1557),總督胡宗憲遷寶陀寺至招寶山,余庵都遭破壞。盡管如此,普濟禪寺在原有毀壞基礎上也多次修筑。在湯和遷移120余年后,高僧淡齋、普賢、圓獻、無瑕等相繼登山,對寺院修筑。倭寇焚殿宇后,一些高僧為重振佛國,對寺院重建。萬歷六年(1578),高僧真表“越禁”上山建寺,創(chuàng)建天王殿、云會堂。十四年(1586)又建藏經殿,立靜室53處,朝廷為此頒賜《大藏經》以藏,前后共三次。三十年(1602)朝廷又發(fā)帑銀,遣太監(jiān)張隨更建藏經殿。

        在普陀山白華頂南的法雨寺,由大智禪師于明萬歷八年(1580)所創(chuàng),原為海潮庵。萬歷二十七年(1599)明代皇帝欽賜《大藏經》,三十九年(1611)再次賜藏經?!洞蟛亟洝烦蔀榉ㄓ晁碌闹饕貢?。

        (二)紹興府、臺州府佛寺藏書

        明代,禪宗成為紹興、臺州佛教主流,凈土宗亦較為流行,并與天臺宗融合而流傳。不少寺院筑藏經樓以藏經書。

        據《浙江藏書史》記載,紹興府佛寺藏經以融光寺為代表,該寺位于山陰柯橋鎮(zhèn)。宋紹興六年(1136)僧人智性創(chuàng)建,舊名為靈秘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僧人海印重建。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朝廷頒賜《大藏經》一藏,賜名融光寺。萬歷年間(1573—1620)太學生王應麟經營購募,得《大藏經》全藏,筑御經樓以藏之。(32)

        臺州府佛寺藏書主要在國清寺、萬年報恩光孝寺、證道寺。國清寺在天臺縣天臺山。明代洪武、隆慶朝多有毀建。萬歷二十三年(1595)重建大雄寶殿,三十年(1602)朝廷賜御經一藏,建藏經閣以藏。而位于天臺縣的萬年報恩光孝寺,在萬歷十五年(1587)李太后賜《大藏經》,天臺知縣毛鶴騰建藏經閣以庋藏。證道寺在臨海云峰山,明崇禎年間邑人陳函輝讀書其中,并請得《大藏經》藏于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