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下旬,日寇打通了浙贛線,為了摧毀溫州秘密運輸線和英美潛艇輔助設施,出動多架飛機進行了連續(xù)轟炸。
與此同時,1942年7月,日軍集結金華的小圜江旅團(屬第13軍團司令官澤田茂中將管轄),由輜重兵聯(lián)隊長高橋勝馬中佐指揮,沿金溫公路南犯溫州,長驅直入,取道永康,攻占麗水。7月9日占領青田。7月10日夜在永嘉林福以東6公里附近兵分兩路:一路橫渡甌江,翻越山州嶺到藤橋,再越天長嶺,經(jīng)郭溪攻城;一路沿公路南下,經(jīng)朱涂、白上、橋下至羅浮,留守部分兵力同甌江登陸的海上日寇會合,總兵力近1000人,在飛機掩護下長驅直入。
7月11日,溫州二度淪陷(第一次淪陷在1941年4月19日)。緊接著,樂清、瑞安、平陽等地相繼淪陷。日寇這次占領比前次更加殘暴,人民稍有抗拒、不滿,即遭殺害,一時煙囪斷煙,行人絕跡,一片荒涼。同時,溫州歷史上首次出現(xiàn)漢奸組織——維持會。
8月15日,日軍向金華撤退,溫州光復。據(jù)當時出版的《浙甌日報》載,淪陷35天時間內,全城9個鎮(zhèn)13.6萬市民約三分之二被疏散下鄉(xiāng),但仍有不少市民因無錢逃難留在城內。不少居民慘遭殺害,一些婦女被奸污。據(jù)《浙甌日報》粗略統(tǒng)計:被殺死的同胞有353人,傷36人,失蹤54人,共達443人。日寇撤離時,強拉民夫300余人,挑運劫掠物資,其中大部分民夫被迫害或槍殺于路上,極少數(shù)逃跑,沿途討飯回家。
國民黨在溫州的駐軍第88師、暫編第33師和地方部隊,吸取前次教訓,提前轉進城郊繼續(xù)與日軍奮戰(zhàn)。
圖3-1 《中央日報·掃蕩報》1942年7月16日第二版
該版在頭條位置刊發(fā)了《浙敵侵入溫州瑞安 我軍轉進城郊奮戰(zhàn)》。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