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你的心思全部傾注一個目標
一個人確定的目標要專一,而不能經(jīng)常變換不定。確立目標之前需要做深入細致的思考,要權衡各種利弊,考慮各種內(nèi)外因素,從眾多可供選擇的目標中確立一個。狄慈根指出:“如果一個人不把他的全部心思用在某一件事情上,他就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备璧略@樣勸告他的學生:“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甭斆魅藭逊彩欠稚⒕Φ囊笾弥韧?,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現(xiàn)代科學,面廣技繁,不是任何人一輩子能學得了的。然而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如果朝三暮四,忽而想學這,忽而又想學那,反復多變,就會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所以,我們在把一生的時間當作一個整體運用時,首先要考慮用在哪,就是說首先要選好目標。著名的博物學家拉馬克的一生,清楚地說明了在科學上盲目貪多是無所作為的,只有選擇目標,專心致志才能獲得成功。
拉馬克于1744年8月1日生于法國畢加底,他是兄弟姊妹11人中最小的一個,也最受父母寵愛。拉馬克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后當個牧師,送他到神學院讀書,后來由于德法戰(zhàn)爭爆發(fā),拉馬克當了兵,他因病退伍后,愛上了氣象學,想自學當個氣象學家,他整天仰首望著多變的天空。后來,拉馬克在銀行里找到了工作,想當個金融家。很快,拉馬克又愛上了音樂,整天拉小提琴,想成為一個音樂家。這時,他的一位哥哥勸他當醫(yī)生,拉馬克學醫(yī)四年,可是對醫(yī)學沒有多大興趣。正在這時,24歲的拉馬克在植物園散步時遇上了法國著名的思想家盧梭,盧梭很喜歡拉馬克,常帶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在那里這位“經(jīng)歷豐富”的青年深深地被科學迷住了。從此,拉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時間,系統(tǒng)地研究了植物學,寫出了名著《法國植物志》。拉馬克35歲,當上了法國植物標本館的管理員,又花了15年,研究植物學。當拉馬克50歲的時候,開始研究動物學。此后,他為動物學費了35年時間。也就是說,拉馬克從24歲起,用26年時間研究植物學,35年時間研究動物學,成為了一位著名的博物學家。他最早提出了生物進化論。
古往今來,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像拉馬克后來一樣,很注意把精力用在一個目標上,專心致志,集中突破,這是他們成功的最佳方案。歷史上不少人被埋沒,除了社會原因之外,沒有找到他們?yōu)橹I身的具體事業(yè)目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今日種瓜,明日種豆,不能不是一個重要原因。
曾經(jīng)有人問牛頓怎樣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他回答說:“我一直在想著這件事?!背晒φ邆兪冀K將目光集中在他們的目標上,他們常常在向目標奮進的過程中時時提醒自己目標所在。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