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并重色香味
——大順齋清真南果鋪
現(xiàn)今著名的北京通州區(qū)清真大順齋糕點廠,原名清真大順齋南果鋪,是一位姓劉乳名叫大順的回族人于明代崇禎十年(1637年)創(chuàng)辦的。
大順學名劉剛,江蘇南京人,家中以做糕點生意為生。他十幾歲時就學會了做糕點的手藝,跟著家里人做買賣。在劉剛二十一二歲時,因為南京的生意不好做,但聽說運河沿岸碼頭各種生意都很紅火,于是,他與同鄉(xiāng)結伴,在揚州碼頭上糧船來到通州。找個地方住下,沒幾天就將帶來的貨物都賣掉了。如此,他跑了幾趟,他看通州店鋪鱗次櫛比,街上行人如梭,買賣確實好做。回到南京就動員家里人一塊跟他到通州做買賣。劉大順一家來到通州就在通州南大街東側(cè)的安家大院居住。因為這一帶幾條胡同是回民聚居區(qū),同鄉(xiāng)熟人很多。
劉大順在通州安家后,全家齊動手,做起了家傳的糕點生意。劉大順購辦原料,家里人制作,每天早晨他到閘橋迤北的魚市口集市上賣給小販,余下的他下午沿街零賣。劉大順制作和銷售的糕點都很受顧客的歡迎,其中糖火燒和咸火燒特別受歡迎,每天制作多少就能賣多少,尤其是糖火燒天天供不應求。
劉大順制作糕點,在市上出售,開始時并沒有店鋪和字號。人們只知道他叫劉大顧,都叫他“大順”。后來,他在“大順”后加個“齋”字,就成了他買賣的字號“大順齋”了。
劉大順故去后,他的后人繼續(xù)做糕點的生意,買賣比劉大順在世時有所發(fā)展。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在通州南大街東側(cè)的回民胡同西口找了幾間房屋,正式掛出“大順齋南果鋪”的牌匾,前店售貨,后邊是作坊制作。并且添上了蜜麻花、糖耳朵、咸酥薄脆、姜絲排叉等南方糕點。此時大順齋的糖火燒不僅馳名全通州地區(qū),而且聞名北京及大江南北各地。北京人不怕路遠,到通州購買大順齋糖火燒。大江南北的人,無論客居通州或北京的,返鄉(xiāng)講究攜帶大順齋糖火燒饋送親友。約在清光緒年間,大順齋的糖火燒、三益貞雜貨鋪等店鋪經(jīng)銷江南的醬豆腐和小樓的燒鲇魚合稱“通州三寶”。
大順齋因糖火燒這一通州風味食品,具有許多獨特之處。主要是:
1.香甜適口。糖火燒表面呈深棕色,具有濃郁的麻醬、紅施、桂花香味,酥綿松軟,面餡均勻,開胃生津,甜而不膩。色、香、味俱佳。
2.便于儲存。由于含糖量、香油量都比較高,不易發(fā)霉起毛。存放用瓷罐、玻璃器皿、餅干盒、食品袋均可。一般在20℃度以下,可存放1個月左右不霉不壞。冬季蓋嚴些可存放2個月,攜帶方便。
3.用料講究。糖火燒用料十分考究。以前,面粉是自家磨制的精白粉;麻醬、香油是選用純凈的白芝麻磨制的;紅糖必用廣西梧州產(chǎn)的“簍赤”或臺灣產(chǎn)的“惠盆”;桂花使用江南“張長豐”字號制作的。各種原料均用上品,毫無將就。
4.加工精細。紅糖必須搓碎過篩,去掉雜質(zhì);和面要軟,堅持把面醒透;用1/3面肥(己發(fā)酵的和面),用2/3和面,兩層面夾1層肥;然后把麻醬、紅糖、桂花、香油攪拌均勻為調(diào)料備用。然后將和好的面,揪劑兒、搟薄、抹上調(diào)料,抻長卷起。標準是面三成,調(diào)料七成;再按規(guī)格每斤分成12個劑,團成圓形,用壓板壓成扁圓,打上食用色的紅戳;放在餅檔內(nèi)高溫定型,再入爐烘烤。
大順齋經(jīng)過多年的繁榮發(fā)展,傳到了劉潔岑時,他于光緒十八年(1893年)在北京崇文門外大街開辦了大生號南果鋪。時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漕運停止,南北鐵路交通的開通,大運河再不像昔日那樣繁忙,通州城的流動人口大量減少,店鋪的生意也失去了往日的興隆。大順齋的后人劉潔岑很有商業(yè)眼光,一是繼續(xù)經(jīng)營好大順齋的買賣,二是,以北京的大生號為基地在北京投資開買賣。進人民國后,在北京先后開辦了大生油坊、大生醬園、粉房等。同時在通州也開辦了大生油坊和醬園。
1913~1914年,通州常有兵災、匪患,形勢非?;靵y,大順齋買賣衰落,自1920~1937年間曾多次瀕臨倒閉,幾次更換經(jīng)理,先由劉雨亭經(jīng)營。幾年后交給其弟劉潔琴,后又交劉雨亭經(jīng)營,1937年,由劉贊池和其弟劉俊接管,在牛市口外路西開設“大順齋”支店。日本投降后,口內(nèi)老字號逐漸停業(yè),口外分號大順齋勉強維持,1949年,劉姓家族分家后,大順齋糕點鋪由劉贊池之子劉書玉經(jīng)營。大順齋雖幾起幾落,但始終是劉姓人家經(jīng)營,他們特別珍視“大順齋”字號的信譽,絕不貪圖高價出賣字號,分家時規(guī)定:繼承大順齋的,財產(chǎn)都要少得;不繼承大順齋的,財產(chǎn)多得,但不得另立大順齋字號。
1955年,大順齋參加了公私合營,改名為通縣大順齋糕點廠,并在通縣東郊古運河畔建了寬敞的廠房,大順齋得到了空前發(fā)展。長期以來,回民阿訇辦“爾埋里”朝覲多攜帶糖火燒沿途食用。上世紀50年代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通過大使館向外事部門反映,點名要吃通州大順齋糖火燒。
清初京城書法家吳春鴻題寫的“大順齋南國鋪”的牌匾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