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番磨礪方成器
——楊家“福喜堂”的歷史
從元代回回人定居呼和浩特以來,僅就商業(yè)方面來說,他們的貢獻就很突出。20世紀初期,在回族名商大賈中就有8戶,他們被稱為“回族八大家”。“福喜堂”楊氏家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家。
楊家世代居住于北京馬甸。祖上諳練武藝,精通拳腳。清后期,有一位居住在地安門的滿族武士到了馬甸,逼楊氏與其比武較量。二人交手過程中,滿族武士出言不遜,令楊氏大怒。二人再次會面過招時,楊氏出手迅猛,傷及對方的要害,致使這位滿族武士立倒身亡。在那時,一個“窮回回”竟敢出手殺了一位吃皇糧拿俸祿的旗人,這豈不闖下塌天大禍。在萬般無奈之下,楊家只好連夜舉家外逃。楊氏幾門人,各家挑著擔子,扶老攜幼,沿路西行,逃亡至塞外邊城——歸化城。楊氏幾門人,分別隱居在歸化城各處。為了避禍,他們基本上互相不往來,各行其是。
楊氏家族中有個叫楊發(fā)有的,他來到歸化城,先住在了一個車馬店里。初來歸化城,人地兩不熟,以打工為生,艱難地維持著生活。不久,楊發(fā)有在南順城街租了一間小房,定居下來。他典當了母親的幾件較好的衣服,稍稍置辦些家當兒,開始創(chuàng)家立業(yè)。
初期,楊發(fā)有在離家不遠的項家菜園子為人家種菜。因其吃苦耐勞,老實、厚道,頗受雇主信任。在菜園子打工,工作時間不足半天。其余時間,楊發(fā)有就在馬蓮灘(今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新民街一帶)有意接近幾位回族屠戶,在交往中學習手藝,摸索屠家的經營規(guī)律。半年后,他邊在項家菜園子打工,邊販牛羊肉,用單輪車推上,到大召前面出售。每天給大召交一定的地皮錢。由于楊發(fā)有童叟無欺,小買賣做得較有起色,天天所販之肉賣得精光。一年后,資金略有積累,他便與大召的主事人協(xié)商,在大召前路西家廟巷租賃了一塊固定的地方,搭起一個簡單的小房子,把生意做得更加紅火了。
楊發(fā)有是位有心計、有抱負的創(chuàng)業(yè)者。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后,依舊省吃儉用。賣肉3年余,他便在馬蓮灘購置了自己的第一處宅院,有了自己固定的住所,發(fā)展事業(yè)的信心更大了。這時候,他自己也有能力去販牛販羊,獨立屠宰。牛羊肉有的自己去賣,有的送給飯館,皮子賣給皮毛店。楊發(fā)有是位說一不二、言而有信的生意人。因此,“相與”(合作伙伴)漸多。給他送羊的羊販子們,送去羊只需楊發(fā)有寫個字據,年底清賬。同樣,楊發(fā)有也不跟販肉的人和皮毛店的人要現(xiàn)錢,記賬年底結清。商業(yè)流通的空間更廣闊了,流通的速度也隨之加快,獲利自然會更加豐實。
楊發(fā)有致富了,不忘窮苦同胞。周圍無路可走或生活無著的人,得其幫助和接濟者,不在少數(shù)。他先無償提供給他們羊肉,讓他們去賣,以后有錢再還。當發(fā)現(xiàn)其中有的人確是經營的好手,便精心傳授經營之道。當然,發(fā)現(xiàn)確無經營頭腦的人,他便借錢給他們,指引他們去干別的行當。楊發(fā)有幫助別人時,較為慷慨,但他的生活,卻十分勤儉。他穿的鞋襪,補了又補。就連一頂氈帽,也是補丁落補丁,一直戴了20余年。一日三餐,基本上粗茶淡飯。
楊發(fā)有起家?guī)啄旰?,賣肉的地點從大召前,移到了羊崗子,并起字號“萬恒店”。他的門臉兒旁是位姓哈的回民,這位哈氏經營皮毛。每天早晨開業(yè)前,楊發(fā)有剛將肉吊上案子,哈氏總是在其門臉外抖皮子,做著開張前的準備工作。哈氏也許沒有意識到,鮮肉怕飛來的毛。一日早晨,哈氏又在起勁地抖皮子,楊發(fā)有有些忍不住上前道:“老哈,最好能到遠處抖皮子,毛落在肉上就不好賣了。”沒等楊發(fā)有說完,哈氏就不客氣地回敬了一句:“你不是有錢嗎?你買下羊崗子,我就抖不成皮子了。”楊發(fā)有聽畢,二話沒說,轉身回了自己的門臉兒。從此,大家看到楊發(fā)有用白布做了一個罩子,將賣的肉圍擋起來。常言道:“為了一口氣,賣了三畝地。”楊發(fā)有正是如此,他受此話的激勵。幾年以后,當他有了一定的實力時,便找到羊崗子的主人——丹府,商量買地事宜。羊崗子的布局基本類似現(xiàn)今的自由市場,大家就地設攤,下午丹府派人來收地皮費。羊崗子較大,賣東西的賣藝的也不少,但所收到的地皮費不多。丹府對羊崗子費心挺多,收效卻不大。他們正籌劃著出售羊崗子,正好楊發(fā)有找上門來,雙方的購地協(xié)議很快談妥,楊發(fā)有用300兩白銀購買了羊崗子的產權。雙方辦了契約,算清了錢。次日,丹府派人到羊崗子宣布了這一消息。
羊崗子易主的消息傳出,眾人普遍認為,楊發(fā)有這回總得給哈氏一點顏色看。不料,他沒有對其有一絲刻薄。他每次到哈氏攤前收費時,總對哈氏講:“今天你掙了錢就交費,沒掙錢你就說一聲,我就免了?!庇幸换?,楊發(fā)有還專門到哈氏的門臉兒前對其講:“要是地方占不下,可以再擴大一些,我們自己的地方好說。”他的行為,令哈氏感動。以后,他們二人就成了好兄弟。
楊發(fā)有一生曾娶妻兩房。第一位夫人是歸化城的白氏,為其生一子(即楊萬)二女。楊發(fā)有40多歲時,夫人病故,他又續(xù)弦山西右玉的馬氏為妻。馬氏也為其生一子(即楊福)二女。
1910年,楊發(fā)有去世,終年68歲。他“無?!?逝世)前,已創(chuàng)立了較大的家業(yè),其中僅房地產就有27處?,F(xiàn)將有記載的地方記述于下:(1)南順城街路東住宅兩處(約1畝地);(2)羊崗子;(3)哈拉沁兩頃地(用于放牧牛羊);(4)“玉和慶”干果店;(5)“慶春堂”藥鋪;(6)“海馬”木匠鋪;(7)“玉和成”面鋪;(8)住宅小院兩處;(9)“玉成功”煤炭店;(10)住宅兩處;(11)“萬盛泰”布衣鋪;(12)大西街5間門臉兒等。
1910年,楊發(fā)有逝世前,給兩個兒子楊萬、楊福正式分家,并叫來自己的3個女兒和2個女婿來作證人。財產及住宅兄弟倆各分一半,住宅是哥東弟西。“萬恒店”(錢鋪)的存款,二人平分?!坝窈蛻c”門臉兒三間及暗樓,兄弟倆平分。另外12處地產,兄弟倆各得6處。之所以將住宅和“玉和慶”平分,這其中包含著楊發(fā)有老人的一片苦心,他欲以此為牽制,怕后代隨便變賣家當兒。
楊發(fā)有病故時,次子楊福年僅14歲,老人指令長子代管弟弟的財產并且給兩個兒子各起堂號,其中,長子楊萬的堂號叫“福壽堂”,次子楊福的稱“福喜堂”。
從此,楊氏二堂分立,兄弟倆開始了自己各具特點的創(chuàng)業(yè)道路。
“回族八大家”中,包括“福壽堂”和“福喜堂”。兄弟倆同時發(fā)跡,這與他們的父輩創(chuàng)立的基業(yè)上繼續(xù)艱苦奮斗是分不開的。限于篇幅,這里只記述“福喜堂”的歷史。
楊福生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號海如。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為五,人稱楊五。其母親馬氏是山西右玉人,娘舅家的親戚生活于山西等地,與兄長楊萬相比,他顯得孤單無援。
楊發(fā)有故去后,楊福更顯孤苦,家產由家兄代為料理。年小而失去父母疼愛管教的楊福,因吃穿不愁,成天游手好閑。楊福娶兄長楊萬的姨妹為妻。平時楊福妻子一直在楊萬的伙房做工。楊福不顧家室,慢慢又染指賭博,成天混跡賭場,夜不歸宿,且愈玩兒愈大。楊萬苦口婆心地勸說弟弟,但收效甚微,不少人在背地里叫楊?!百囆∽印?。楊福在沉溺于賭場的3年,將父親留給自己的家業(yè)幾乎輸?shù)母蓛簟R惶?,他又從賭臺上失敗而歸,精神萎靡,見到妻子就急不可待地索要地契房約。他精明的妻子,堅決不給,在家里人的反復逼問下,他才講,這次他與駐軍的一個軍官賭博,一輸再輸。他賭性不死,總想追回賭注,可每況愈下,殘局難收。這位軍官是賭壇老手,心黑手辣,揚言如果楊福不能按期送去賭資,就取下他的項上人頭。
幾年來,兄長及親朋好友耐心規(guī)勸,楊福全無悔改之心。這回引來了殺身之禍,他才幡然悔悟。經親戚周旋,楊萬答應替弟弟還賭債,但弟弟居住的半個院子的產權歸他所有。平息這場風波后,在眾人的說合下,楊福又用羊崗子和“玉成功”的兩處產權與兄長換回半個院子的產權。
三年的賭場教訓,使17歲的楊福認真地檢點自己,清算過去,從此浪子回頭。這是楊福一生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
1913年,歸綏市的駝戶曹拐子剛買下了一鏈子駱駝(駝隊專用詞,指十八九峰駱駝)。聽說楊福想搞駝腳兒,就原價讓給了他。初走上駝運業(yè),對這個全新的商業(yè)領域,楊福一無所知,從零開始學習。
第一次走上駝道,他在沒有經商經驗及未搞過駝運的情況下,只得跟隨回族中有名的駝戶楊大貴的駝隊,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這次楊大貴的駝隊是“一頂房子”(駝隊專用詞,指幾鏈駝組成一頂“房子”?!胺孔印庇址执笾行∪N,大房子約230峰駝,中房子約180峰駝,小房子約100峰駝)。按當時不成文的規(guī)定,每到一地休息時,搭起的帳篷中,誰居何處休息,那是有規(guī)矩的。一般是掌柜子、領房子的居中,伙頭軍、主要駝工居左,其他駝工居右,像楊福等只可睡在放水桶(每個駝隊一般要儲備大量的水,供路途中人及駱駝等飲用)的門旁。潮濕陰冷自不必說了,他得和普通駝工一樣,承擔放駱駝、下夜、拾糞等項雜務。每當下夜,要在一定的時間內,給帳篷中的火添牛糞。
他與楊大貴走后營(今蒙古國西部)一年。楊福從一個駝道上的“無知者”,經過摸爬滾打,琢磨總結,已成為一個行家里手。他用積累下的資金再購20峰駱駝,自己已有了40余峰駱駝,開始與其他小駝戶合伙聯(lián)手走前營(今蒙古國西北部)。
楊福自踏上個人創(chuàng)業(yè)的征途后,他的信心逐步加強,恒心從未改變。他走外蒙古期間,發(fā)展速度較快。不長的時間里,自己已有了100余峰駱駝。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其建國初期,中蒙邊境還允許中方的駝隊經過,兩國可進行民間的商品貿易。楊福在前營進行駝運三四年后,蒙古的政局有些變化,兩國邊境被逐步封鎖,走前營、后營的駝道完全被堵死。有鑒于此,綏遠的眾駝隊,只得另擇駝道,于是就轉向大西路(即走新疆古城子——新疆奇臺縣)和小西路(即走甘肅)。這時,楊福的駝隊已經在歸綏回族的駝運業(y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也雇傭了較多的駝工及管理人員。
楊福的駝隊首次進新疆,人地不熟,多虧“德厚堂”的曹瑞(字玉亭),給予大力幫助和支持,如商業(yè)擔保、介紹朋友等,使楊福在新疆的商界站穩(wěn)了腳跟。楊福與其他駝隊的掌柜子不大一樣,他不只隨隊往來,全程奉陪,而且親自指揮,親手負責經營。通常楊福的駝隊從歸綏出發(fā)時,他在當?shù)剞k理有關商業(yè)手續(xù),幾天后就騎馬追上駝隊。在隨駝隊走上六七十天之后,便又騎馬去“放站”了(就是到目的地后安排駝隊有關事宜及商業(yè)貿易的聯(lián)系、銷售、采購等)。
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動蕩不安,匪患成災。一出歸綏,土匪成群。界內有當?shù)氐耐练?;稍走遠些,有外蒙古的土匪;進入甘肅有“馬家軍”的刁難掠奪;進入新疆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的土匪??梢灾v,商道難行,隨時隨地都可能遇到不測。如果遇上喪盡天良的土匪,駱駝、貨物及人員,就要一掃而光。歸綏的駝隊已發(fā)生多起人亡貨搶的慘劇。楊福單獨往來于駝道上,也曾遇到過不少驚險甚至危及生命的事件。
1931年,金樹仁(甘肅河州人)任新疆的省主席時,新疆社會治安較差。一天,楊福的駝隊行至哈密,被一群維吾爾強人攔截。他們不由分說,將駝隊押解到一個地方。楊福幾次前去交涉均未果。無奈,他讓駝隊的全體人員,按部就班地休整,一面自己思考著對策。楊福在危難之時,沒有忘記自己的信仰,堅持一天禮“五番乃瑪孜”(禮拜),他祈求真主的襄助,同時也作了最壞的打算。楊福堅持拜功的虔誠精神,引起了維吾爾族“毛拉”(毛拉:阿拉伯文的音譯,原意為“保護者”、“主人”。這里指,新疆地區(qū)有些穆斯林對阿訇的稱呼)的注意。毛拉主動找到土匪頭目說情,土匪頭目沒有答應。這位好心的毛拉反復勸說20余天,土匪頭子才被說動,答應放楊福的駝隊。在此,楊福等人被押了4個月之久。
1933年4月,新疆發(fā)生政變,盛世才(遼寧開原人)以臨時督辦獨攬大權。5月,人稱“尕司令”的馬仲英(19ll~?,甘肅河州人,回族),以“解除新疆人民痛苦”為號召,與盛世才較量,稱為“盛馬之戰(zhàn)”。這期間,新疆、甘肅土匪遍地。一天,楊福騎馬追趕自己的駝隊,因有些貨物末及處理,楊福騎馬并拉著兩峰駱駝,駝運著一些物品。楊福行到肅州(今甘肅省酒泉)被土匪截住,他聽到土匪們用甘肅話喊著“把他做兒過”(甘肅一帶土匪的行話,即宰了)、“喀斐爾”(阿拉伯語音譯,原意是不信教的人、褻瀆宗教的人。亦譯為異教徒,邪教徒。穆斯林習慣指非穆斯林。)等話語。楊福闖蕩社會多年,大小事經過不少,他斷定這伙土匪中是有穆斯林的。這時,一個腿腳利索的家伙,按住他的脖子,眼看刀起頭落,楊福高聲念了一遍“清真言”(清真言,阿拉伯文的意譯。指“除安拉外,再無神靈,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這句話。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常用“清真”一詞說明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故稱此語為清真言。),土匪中的首領聽了,急忙命令手下人住手,并問楊福是哪里人。楊福回答是“綏遠人。”土匪頭子還想證實一下楊福是真穆斯林,還是假穆斯林,令楊福站起來念一段《古蘭經》。楊福生活在一個有功修的穆斯林家庭,家庭對其有足夠的伊斯蘭教文化的熏陶,他站立起來面西念了一段“法諦哈”(阿拉伯文的音譯,意為“開端”?!豆盘m經》首章,共七節(jié)。穆斯林禮拜時必須反復誦讀這段經文。)。土匪一看絕對是穆斯林,便放他走了。
在艱辛的駝道上,風險疊生,吉兇未卜。他經商幾年,掙下了錢,又將昔日由于沉迷于賭場而輸?shù)舻姆慨a,一個個重新購買回來,令周圍的人刮目相看。
1934年,天津駐新疆的一個叫“德興和”的商家,接到天津的電傳,令“德興和”在新疆大量收購羊毛。這時,新疆的羊毛1毛1斤,十分便宜。“德興和”全員出馬,不露聲色,想盡一切辦法收購了大批的羊毛。他們自感收足了羊毛,轉而動員楊福收購羊毛。楊福說經濟不夠充足,“德興和”掌柜子念其兩商家的關系不錯,遂借給楊福一定的經費,支持他收購一批羊毛。這時,楊福有駱駝160多峰。他的駝隊給“德興和”運羊毛到包頭,然后再從此裝車運到天津。楊福用駝隊的運費,頂折了借款。通過這次羊毛的購賣,楊福做了一宗合算的生意。因此,他的駱駝已增添到了300余峰。
這是一個良好的機遇,楊福通過這次買賣,壯大了自己,并以此為契機,調整經營方向,拓展經營領域。他的資本已具一定的實力,并能夠獨立自辦貨物了。之后,“福喜堂”在新疆設了“坐莊”(固定的商業(yè)點)。楊福派了幾位親戚并聘請了精通業(yè)務的山西人為業(yè)務員。于是“福喜堂”商業(yè)得以迅速發(fā)展,不斷壯大。
1937年日本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福喜堂”的買賣受政局的影響,開始滑坡。
楊福在新疆的幾年中,與盛世才的一位秘書來往密切。這時期,盛世才掌握著新疆的軍政大權。“七七”事變前,盛世才正密謀著封鎖新疆,切斷、禁止外省與新疆的聯(lián)系及交往。一天,盛世才的這位秘書又找到楊福,通知他盡快離開新疆,晚了就走不了。這位秘書答應用最快的速度給楊福辦好護照,并建議他坐“新綏汽車公司”最后一班車離新?!靶陆椘嚬尽钡墓蓶|之一“德厚堂”曹家,與楊家關系甚好,為等待楊福辦妥護照,“新綏汽車公司”還和有關方面假托修車為由,推延三日發(fā)車。楊福怕有關方面生疑,在等待辦護照的時間,又主動拜訪了新疆的公安局長等人。三天后,楊福未帶一件貴重物品,只身坐“新綏汽車公司”的車逃回歸化城。這次楊福單身逃命,“福喜堂”財產損失慘重,約三分之二的家產全部葬送在了新疆。
1937年后,日本人侵入歸化城。楊福此時還有駱駝160峰,由于從新疆“撿了條命”,楊福便不再隨駝隊遠行經商了。楊福雇人拉著駱駝到甘肅的肅州,前后去了兩趟,都賠了本。不久,楊福只好將他的100余峰駱駝,賣給了日本人開的“大蒙公司”。
自日本人侵綏不久,“福喜堂”從駝運轉向了“刮金板”(呼和浩特回族土語,即指以收房租為生的家庭)的生活。
日本人在歸綏市開設的“大蒙公司”,聘請沈陽人李瑞符(回族)為經理。李瑞符在清真大寺認識了楊福,并向楊福提出了租房之事。二人一談即合。李瑞符看了楊的東院,認為基本符合他們公司的租房條件,欠缺的是沒有庫房。二人又商定,“大蒙公司”先付給楊福一定的租金,楊福用此蓋起8間庫房。不久,庫房蓋起,“大蒙公司”入駐并正式掛牌開展業(yè)務?!按竺晒尽弊鈼罡5臇|院,每月房租800—l000元。當時,1元錢可買1袋面粉,楊??孔夥?,每月的收入也是可觀的。
楊家靠房租,日子過得比較穩(wěn)定和舒適。1945年日本人投降,國民黨進了歸綏,“福喜堂”的房產一個接一個被吞噬了。原“大蒙公司”所占的院子,被傅作義的長官司令部白占了幾年,后楊家花錢才托人要了回來。其后楊福變賣了大部分的房地產,到1949年,楊家只留下東院。
楊福從駝運業(yè)中被迫退出后,再沒有涉足商業(yè)。他在以后幾十年的時光里,基本上是奉獻給伊斯蘭教的宗教事業(yè)了。楊福在清真大寺當鄉(xiāng)老40余年,后一直是清真大寺的“大鄉(xiāng)老”。
1967年12月,飽經風霜的楊福,心臟病日見加重。作為清真大寺的大鄉(xiāng)老,他眼睜睜看著紅衛(wèi)兵將珍貴的30本《古蘭經》付之一炬,精神受到嚴重的打擊。他的家又連續(xù)被抄他也被批斗,他的精神徹底崩潰了。就在這個月他走完了71年的人生歷程,安詳?shù)剞o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