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耕地增減的流向分析
耕地數(shù)量的變化是由于耕地與其他地類相互轉化而導致的耕地增減過程的結果,需要對耕地增減的流向做進一步分析。
1)耕地增減總量
表2.4列出了1997~2004年間江蘇省耕地與其他地類之間互相轉化的關系。在8年間,耕地減少量累計為446 567.14hm2,耕地增加量累計為174 582.56hm2,凈減少耕地面積達271 984.58hm2(見圖2.4)。
表2.4 1997~2004年江蘇省耕地減少流向統(tǒng)計表 ?。╤m2)
(續(xù)表2.4)
數(shù)據(jù)來源:《1997~2004年江蘇省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報告》,江蘇省國土資源廳,2006。
圖2.4 1997~2004年江蘇省耕地增減對比圖
2)耕地增減結構
在耕地減少量中,轉化為建設用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和交通用地)所占的比例最大,占耕地減少總量的29.70%,反映了近年來由于經濟發(fā)展而導致建設占用成為耕地減少的首要原因;其次,農業(yè)結構調整,耕地轉化為園地、林地也是耕地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其轉化量占22.70%(見圖2.5)。耕地向建設用地和果園等其他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的農業(yè)用地轉化,因此,市場經濟條件下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是耕地減少的主要驅動力。
圖2.5 江蘇省耕地減少流向結構圖
圖2.6 江蘇省新增耕地結構圖
耕地增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來源:①農業(yè)內部的結構調整,部分產量不高、效益低下的園地又重新辟為耕地,其面積相當于8年耕地補充總量的19.70%。②水域(灘涂)和未利用地的開發(fā)是耕地增加的另一個主要的源頭,其面積相當于耕地補充總量的30.70%;③居民點和工礦用地轉為耕地的面積達到了2.44萬hm2,占增加耕地量的14.00%。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的農村住宅用地長期處于一種無規(guī)劃、無控制的狀態(tài),土地利用相對粗放,隨著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zhèn)轉移,有些地方出現(xiàn)了“空心村”現(xiàn)象。未來,隨著土地開發(fā)復墾整理力度的加大,農村居民點的整理復墾和未利用地后備資源的開發(fā)將成為補充耕地的基本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