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反腐防亂與恢復中興之道
三、論反腐防亂與恢復中興之道
剝卦與復卦是根據(jù)古代朝代興廢輪替的現(xiàn)象歸納出來的一對興衰反復的模式,剝卦表述腐敗和黑暗的時世,而復卦則表述恢復中興的時世。夏、商、西周三代的有關(guān)傳說或史實,如夏啟的兒子太康由于嬉戲荒淫而失國,歷經(jīng)兩代磨難,至少康時才中興復國;又如商湯回到亳都,自稱武王,傳十代到盤庚,中間遷都五次,從第六代中丁到第十代陽甲眾兄弟之間爭奪王位,政治衰亂,國王大造宮室,貴族奢侈腐化。陽甲死后,盤庚是弟繼兄位。《尚書·商書》有《盤庚》三篇,敘述盤庚如何動員貴族和民眾渡河遷殷(河南安陽小屯),茅草蓋屋,減輕剝削,稱為中興賢王。這些朝代由衰敗而中興的具體史事,在《周易》里均被抽象掉了。剝卦所反映出來的時代特征卻是一大批蛀蟲,從床腿蛀起,逐漸往上腐蝕到床沿,一直侵犯到睡在床上的人體。至于這一大批蛀蟲究竟是指國君,還是指大小官吏,則是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的。這樣的抽象,可以使剝卦具有更為廣泛的代表性。不論你這位當政的君主是英明的或者是昏庸的,都有可能在你的治下存在腐敗和黑暗的角落,只不過是在程度上有所區(qū)別而已。如果遇到一位昏庸的國君,或由于好大喜功,或由于喜歡浮夸奉承,被一班佞臣所包圍,除了國君個人的奢侈淫逸之外,從中央到地方,滿朝文武官員都將是一些蛀蟲式的人物。否則這個朝代也不至于衰敗。剝卦所示意的就是小人得志、君子被逐的時世。面對這樣的時世,卦辭只告訴人們“不利有攸往”,說明這是一個很不利的時代。而《易傳》作者在詮釋卦辭時,主張“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這樣詮釋是從剝卦由坤下艮上的卦象上得出來的結(jié)論,坤為順而艮為止,剝世的出現(xiàn)有其必然性,當小人道長,形成了氣候,任何個人都無法扭轉(zhuǎn),所以,誰想采取激烈的、忤逆的方式去阻擋剝世的出現(xiàn),都是無能為力的。王弼說:“所以順而止之,不敢以剛止者,以觀其形象也。強亢激沸,觸忤以殞身,身既傾焉,功又不就,非君子之所尚也。”王弼的注解,真可謂一語破的,抓住了剝卦的要旨。
1966年到1976年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可以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剝世”,在這個歷史階段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遭到徹底踐踏,黨紀國法可以說蕩然無存,“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口號成為癱瘓國家政權(quán)組織和黨組織的“最高指示”?!八娜藥汀钡闹醒搿拔母铩鳖I(lǐng)導小組在這一時期里實際上取代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lǐng)導權(quán)。這一段歷史證明在現(xiàn)代社會也有出現(xiàn)“剝世”的可能。遼寧省的張志新的悲慘遭遇恰好說明“觸忤而殞身”的危險依然應驗于現(xiàn)代社會。張志新是敏銳察覺林彪和“四人幫”陰謀篡黨奪權(quán)的行徑并予以揭露而遭到迫害致死的烈士,但是她的“烈士”稱號是在林彪和“四人幫”垮臺之后,而在“四人幫”當權(quán)之際,她是以“現(xiàn)行反革命”罪被處死的。所以王弼所說在沒有看清和看準形勢之前,不可以挺身而出公開加以制止,否則很容易“觸忤而殞身”,張志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身體遭到毀滅,也達不到制止的目的,所以“非君子之所尚也”。那么,君子應該怎么做才能既順之而又能止之呢?孔穎達在其疏解中明確提出,當剝世之時,君子須清楚在無道之世,剛直之行無助于解決問題,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唯望君上形象,量其顏色而止也”,“觀其顏色形象者,量時制變,隨物而動”。這就是說,君子需要對當政者的思想和行為有相當深入的了解,要善于察言觀色,然后選擇適應時機,隨機應變,順而止之。如此說來,這樣的君子絕非普通百姓所能擔當。首先,普通百姓無法近距離觀察“君上”的顏色和形象,更無法“量時制度,隨物而動”。所以,擔當挽回危局、結(jié)束剝世的君子只有“君上”的近臣才有條件擔當?;仡欀袊嗣裼H歷“文革”的苦難歲月,幾千年前古人所揭示的行為準則竟然仍適用于現(xiàn)代中國。鄧小平經(jīng)過三落三起的磨難,終于結(jié)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在撥亂反正的基礎(chǔ)上,實行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把國民經(jīng)濟瀕臨于崩潰邊緣的中國引向重新煥發(fā)生機的光明大道,剝卦的彖辭說:“上以厚下安宅”,鄧小平領(lǐng)導中國人民建設小康社會的全部實踐,極大地豐富了“厚下安宅”的內(nèi)涵。所謂“厚下安宅”,便是維護全體國民的根本利益,使他們的生活由溫飽小康走向富裕,安居樂業(yè)。把“以人為本”、“民為邦本”作為治國理念的首選。如果人民的基本人權(quán)(生存權(quán))失去保障,床足被剝,床辨被剝,財富都集中到少數(shù)人手里,最后形成了“貫魚”局面,想要天下太平,那是絕不可能的。此時必有碩果僅存的人物出來收拾殘局?!熬拥幂?小人剝廬”。能否結(jié)束動亂的剝世,可能性仍是各占百分之五十。如果是君子就可能成功,如果是小人,就可能使事情更加惡化。
但是無論如何,亂世終有結(jié)束之日,復卦所昭示的便是如何撥亂反正,謀求改革、恢復和發(fā)展之道。復卦的大象是“雷在地中,復”,震下坤上,震為雷,坤為地,這意味著是一個醞釀重大舉措的準備階段,是一個由剝世走向復世的過渡期,我們從復卦卦辭和解釋卦辭的彖傳和象傳中,看到的是對恢復正常局面的堅強信心和決心,因為陽剛力量的返回,重新掌握主動權(quán),動而順,是對返回正道的光明前景充滿著無限能量。求復之路將會暢通無阻。卦辭所顯示的是過渡時期的總目標:在較短時間內(nèi),盡量促使眾陽回歸,聚集陽剛力量,消除小人之道,重新展現(xiàn)天地養(yǎng)育萬物那樣的正道??追f達說得好,天地并無心,只是易傳作者借天地之心來比喻人事而已。所以,要求人間的當政者,要效法先王和國君的做法,“以至日閉關(guān),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對于這條象辭,我覺得不可以作教條式的理解,為了等待復世的早日到來,而閉塞關(guān)卡,停止商旅活動,君侯亦不理事。這樣理解與復卦以動息為主的精神相違背了。應該理解為君侯們放下其他事務,專心進行各方面的整頓工作,為迎接復世的早日到來做好各種準備,可能比較合適。
更需要認真指出的是,并不是任何一種為復世到來所進行的活動都是有利的,這很值得從事改革、尋求和平發(fā)展的現(xiàn)代中國人警惕。復卦的六爻分別代表謀求復世的六種不同思想路線和六種不同的結(jié)果。其中的六三頻復效果極為不佳,上六迷復的效果則是災難性的。
初九不遠復是發(fā)現(xiàn)錯誤、立即改正的恢復動作,它是復卦初爻,代表著眾陽的先頭部隊,也意味著一種陽剛果斷的力量,撥亂反正的力度比較大,可能解決問題的層次比較淺,但反復其道的精神是毫不猶豫、義無反顧的。
六二休復是休美之復。它所進行的恢復或改革的動作內(nèi)涵在初九不遠復的基礎(chǔ)上有進一步的提升,增加了許多仁道的精神。凡是立場中正、觀點清晰正確、取得美善效果的恢復或改革的舉措均屬于休復。
六三頻復是指那種沒有固定主見、卻急于求成的恢復或改革的動作,頻復頻失的一種類型。主觀上很想把事情做好,客觀上由于把握不住矛盾的癥結(jié)所在,而達不到理想的后果。這樣的反復之道,令人感到無奈。
六四處于眾陰之中,但能擺脫眾陰的影響,單獨與初九相呼應,以獨到的認識順道而復,這是很難得的一種類型,值得高度肯定,所以稱為中行獨復。
六五敦復,這是一種十分勤勉、扎實的復道,它不事浮夸,但求實際,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雖然不如六二休復那樣完美的漂亮,但它的反復之道經(jīng)得起檢驗,成績是可靠的。
上六迷復是一種最糟糕的復道典型。主事者根本不懂什么是復道,更不知道恢復時期的主要任務和所要達到的目標,甚至動用軍事力量征伐別國,其結(jié)果必然引起更大的災難,大敗而歸。
由此說來,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qū),甚至一個家庭在遭受某一種變革、經(jīng)歷了或長或短的艱難歲月,即《周易》里所設定“剝世”之后,終究要轉(zhuǎn)入尋求擺脫窮困,恢復獨立自主、繁榮富強的道路,這就是《周易》復卦所強調(diào)的“反復之道”。中國百余年的歷史,由于清朝政府的昏庸、腐敗、無能,無力抵御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凌辱,喪權(quán)辱國,使中國社會淪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洪秀全、洪仁玕、龔自珍、魏源、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毛澤東等近代中國歷史上涌現(xiàn)出來的人物,可以說都是令人尊敬、尋求“反復之道”的仁人志士。毫無疑問,毛澤東是貢獻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位歷史偉人,他領(lǐng)導的中國共產(chǎn)黨勝利完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廢除了百余年來帝國主義所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成為領(lǐng)土不容侵犯、主權(quán)完全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即使如此,在毛澤東領(lǐng)導下的近三十年的革命和建設實踐里,既有“休復”的偉大成就,亦有“迷復”的嚴重錯誤,尤其是在他晚年發(fā)動的“文化大革命”,可以說是“迷復”的典型。所以,研究《周易》的復卦,還有許多啟迪性的思維有待我們?nèi)ネ诰蚝驼怼?/p>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