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市場 83
亞當·斯密是錯的。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因其對“充滿信息不對稱市場”的分析蜚聲世界他公開挑戰(zhàn)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理論,認為完全的自由市場是行不通的,市場本身存在諸多弊端,必須與政府共同發(fā)揮作用才能克服。
古典經濟學泰斗亞當·斯密認為,完全自由競爭狀態(tài)下的市場是全能的他把市場比作一只看不見的手,能夠自動調節(jié)經濟。然而斯蒂格利茨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場并不能引導經濟走向效率與公平,相反卻一次次地導致經濟的崩潰與癱瘓。這主要源于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帶來的不完全競爭。在正常的市場活動中交易雙方的信息分配就是不對稱的,總有一方憑借信息優(yōu)勢獲得額外利潤,更不用說高度壟斷性行業(yè)、企業(yè)對信息的控制和不透明操作了幕后交易、外部干擾、集體作假、資源封鎖等情況進一步加劇了惡性競爭,使市場的配置調節(jié)能力失靈。
美國21世紀初的經濟衰退就是一次市場信息不完美的表現(xiàn),它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集體喧囂中。由于公司經理人的薪酬與市場股價密切相關,因此他們不遺余力地增加賬面利潤,減少資產負債,縱容財務造假以謀取私利。而會計、審計、評級公司的收入與咨詢服務掛鉤,他們受雇于公司經理人,也就對公司夸大利潤的行為三緘其口。因此公司的真實經營業(yè)績是高度不透明的,存在大量暗箱操作的情況。此外,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會對抵押借貸的公司采取保護措施,這也控制了信息的有效流通。而市場資本配置及其流向、風險管理機制也都是非公開的,這些都使市場信息帶有高度不對稱性,造成經濟的表面虛假繁榮。當安然、世通丑聞爆發(fā),科技網絡股泡沫破滅時,金融領域的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斯蒂格利茨一針見血地指出:“無形的手經常看起來是無形的,因為它本來就不在那里?!睙o限放任市場自身的力量,只會為信息的壟斷方提供更多的便利。在投資領域,普通投資者要獲得有效信息是很困難的,他們永遠屬于被動接受的一方,尤其是在有中國特色的“政策市”里,各方利益相互博弈,海量信息混亂蕪雜,中小投資人通常只能自求多福,不要被占有信息優(yōu)勢的大莊家下套陷害,就阿彌陀佛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