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算啦,這種事也是難免的?!?/p>
已經罹患抑郁癥或容易陷入消極情緒的人在事態(tài)發(fā)展不盡如人意時常常會說“怎么老是不順”“怎么每次總是在我忙得要死的時候出這種事”之類的話,三句不離“老是”“總是”這類詞。
工作上也是如此。他們常常說,“我這么努力地跑業(yè)務,卻總是簽不了單”“我在會議上提出的提案總是被否決”。
但是,真的是“總是”嗎?
如果跑了幾十、幾百次客戶,還是沒能簽下一筆單子,如果在會議上提了幾十次提案全都被否決了,那倒確實算得上“總是”,但事實其實并沒有這么殘酷。這種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一般也就出現(xiàn)個兩三回,最多不過五六回吧。
僅僅一次沒做好,就覺得每次都做不好;失敗了兩三回,就認為做多少次都會失敗——這就叫作“過度一般化”。一旦你總是這樣想問題,你就會越來越失落了。
出人意料的是,這種情況會發(fā)生在很多人身上,找我咨詢的患者中不乏這一類人。有一位女士只被男朋友甩了一次,就感嘆“我真是沒男人緣,總是被甩”;有位母親因為孩子有兩次忘了寫作業(yè),就抱怨說“這孩子就知道玩,總是忘了寫作業(yè)”。
那么,要如何擺脫這種心理呢?
當你快要被“總是不順”“總是不行”這種意識侵占的時候,你可以告訴自己:“算啦,這種事也是難免的?!?/p>
沒錯,如果你今天談生意時不順利,會議上提出的提案被否決了,你就該試著告訴自己:“算啦,這種事也是難免的?!?/p>
這句話可以讓你冷靜下來,知道這種失敗其實并不是“總是”發(fā)生的事,使自己不會被失望和挫敗感打敗。相反,說不定你會燃起希望,產生“下一次一定會做好”這種積極的念頭。
順便說一下,這種思維在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時也能發(fā)揮作用。
比如,你的上司是個60后,動不動就愛教訓人,愛搞高壓統(tǒng)治。要是你過分關注他這些缺點,說不定就會觸動“過度一般化”技能,產生“60后的男人全都是這副德性”的偏見。這樣一來,你就會對所有60后男性產生抵觸情緒了。
但是如果告訴自己,“算啦,這種人也是難免的”“這個人比較特別而已”,那么雖然你還是不會覺得這個上司很好,但至少不會對所有60后男性產生厭惡感。
總之,經常說說“算啦,這種事也是難免的”“算啦,這種人也是難免的”,我們至少可以讓“總是不順利”的想法淡化。
瑪伊雅的小提示
“現(xiàn)在的年輕人”“那些60后”“A型血的人”“B型血的人”“男人”“女人”……這種一般化的說法確實很有意思,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的。告訴自己“這種人也是難免的”,讓心情放松一下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