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能人的肩膀上
站在能人的肩膀上
有一個人,不會任何樂器,不會唱歌,更不會作曲,然而,他卻是一家國家級音樂刊物的總編輯,是全國有名的音樂評論家。每當有人問起他是如何走上音樂評論這條道路的時候,他總會講述一個他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
那一年,他剛大學畢業(yè),在一家報社當新聞記者。有一天,他正在趕寫一篇文章,編輯部主任把他叫到辦公室說,今天晚上有一場很重要的音樂會,可是,報社的音樂評論員突發(fā)急病,正在醫(yī)院里做手術(shù)。因此,報社決定派他去參加音樂會,并寫出一篇評論員文章,明天見報。
他不是學音樂的,對音樂更是一竅不通,怎么能寫出評論文章來呢?想拒絕,因為是新人沒這個膽量;想接受,又擔心不能勝任。主任見他不說話,就問他是不是有什么困難。他說恐怕完不成任務(wù)。沒想到主任聽后笑了笑說:“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船到橋頭自然直。你們這些大學生,頭腦來得快,我相信你會克服困難,寫出一篇很像樣的評論員文章的?!比缓螅魅螖[了擺手,容不得他再說什么話,就把他打發(fā)出去了。
當天晚上,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他愁眉苦臉地坐在劇場中,而劇場另一邊,他清楚地看到了另一家日報的音樂評論員。那個人蹺著二郎腿,微閉著雙眼,腦袋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微微晃動,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明天,他們的報紙上肯定會出現(xiàn)他的文章。可是,自己的任務(wù)該怎么去完成呢?
音樂會快該結(jié)束了,他的腦袋像計算機一樣地運轉(zhuǎn)著。突然,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舞臺上的大幕剛一拉上,他立即沖到后臺,找到了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向她自報了家門,說明了自己面臨的困難,坦誠地向她求助。他說:“實際上,我是在請您幫我寫這篇評論員文章。我想,您是會幫助我這名新手的?!?/p>
小提琴家望著他笑了,喝了一口水,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他一邊聽著她的講解,一邊快速地記著筆記。他心里在想:“我的那位記者同行,不管他的文采有多么好,他的閱歷有多么深,他對音樂的理解有多么透徹,他的觀點有多么新鮮,他都不可能寫出比我更好的文章,因為他在音樂上的造詣不可能超過我面前的這位音樂家。本來我和他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可是我站在了這位著名的音樂家肩膀上,借了她的力,用兩個人的智慧,而其中一個人的音樂知識顯然比他強得多?!?/p>
第二天,兩篇評論文章同時見了報。圈內(nèi)人士都驚呼發(fā)現(xiàn)了一名新的音樂評論之星。這一炮打紅后,報社領(lǐng)導就讓他擔任了專職的音樂記者。他運用第一次成功的經(jīng)驗,再加上不斷的學習和鉆研,幾年后,他逐漸成為被大家公認的音樂評論家,以至最后擔任了這家全國性音樂雜志的總編。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