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導師
周堅華[1]
我的導師是我國遙感學界的前輩梅安新老師,一位年長但對知識永遠充滿熱情的好老師。
導師是浙江人,體型微胖,戴副眼鏡,略長的頭發(fā)總是梳理得整整齊齊,一副儒雅學者的氣派。導師很健談,特別是談到他一生鐘愛的遙感,語調中總是充滿了自信和激情。
由于“文革”,1996年我已近不惑才投到導師門下。因為既是師生又是同事,導師對我比一般學生要客氣些。那年,我也入遙感之門20多年,但對遙感理論并未系統(tǒng)深究。導師經常與我討論遙感的前沿問題,并總是和盤托出他多年積累的研究成果。導師在專業(yè)知識上的精深造詣、獨到見解,他的侃侃而談,讓我腦海中是領導身份的導師(那年他是我所在的重點實驗室主任)急速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嚴謹而務實的學者。我在敬重之余,開始覺得他和藹可親。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4年后,我按計劃順利畢業(yè),獲得了學位。雖然此后不久,隨著導師的退休,我跟他的接觸少了,但導師的人品、知識和學風卻一直教育和影響著我,讓我在后來的教學和科研中不斷受益。
導師主張做學問一定要面向應用,不搞空泛的純理論。他曾主持過國家“五五”“六五”“七五”“八五”攻關項目中一些涉獵廣泛的遙感應用課題,從城市擴展模型、交通流量模型,到土地利用分類等,所有課題都極具影響。雖然經常熬夜做項目,但導師對教書育人從不懈怠,每次上課都是有條不紊、邏輯清晰、語言流暢、優(yōu)美幽默。直到近些年,已近耄耋之年的導師還經常應邀到有關科研院所講學。導師的報告總會給聽眾帶來許多全新的理念,拓寬他們的學術視野和提供新的發(fā)展思路。在導師的榜樣作用下,我也要求自己扎扎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執(zhí)著于教學工作和遙感應用研究,以不辜負導師的諄諄教誨……近幾年,偶然還能在校園里見到導師的身影,每當聽到我在遙感研究中的一點微小進展,導師的臉上就會掛滿燦爛的微笑。
我很幸運曾經是梅老師的學生,我很滿足能得到梅老師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是我尊敬的導師,一個永遠激勵著我的良師益友!
【注釋】
[1]作者簡介:周堅華,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副教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