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具有崇高理想和遠大志向的人,毫無疑問會比一個根本沒有目標的人更有作為。有句蘇格蘭謗語說:“扯住金制長袍的人,或許可以得到一只金袖子?!蹦切┲敬娓哌h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遠遠離開起點。即使你的目標沒有完全實現,你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會讓你受益終身。
人生志向也就是人生理想。我國古人是很重視志向的,諸葛亮在寫給他外甥的一封信中說過:“夫志當存髙遠”,“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意思是說,做人應該有遠大的理想和志氣,如果意志不堅強,心胸不開闊,整天忙于身邊的生活瑣事,受個人感情的支配和束縛,長期在庸俗的氣氛中過日子,那就會成為一個平庸的人。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明代學者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敝鞠?,就是人們立下的奮斗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下的決心。
年輕人的人生還沒有定型,追求的目標越高,他自身的潛能就發(fā)揮得越充分,他的才能就發(fā)展得越快。人之偉大或渺小都決定于他的志向。偉大的毅力只為偉大的目標而產生。堅靭不拔地為事業(yè)而奮斗,是成功人士特有的氣質。自古以來人們把這種精神稱之為“氣”,沒有“氣”就不能成功。
海拔1000多米的山在浙北已算是高山了。高山上有20多個孩子,他們在一所破舊的學校里讀書,過著與世隔絕似的生活。
老師倒是山下來的,在大城市里讀過書,第一次住宿在學校,他失眠了一晚上,山上的風太大,山上的生活太苦。這里的境況要比他以前想象的更艱苦。
上第一堂課,老師看到幾位渾身濕漉漉的孩子。他問:“一大早是不是打水仗了?”
那幾個孩子低著頭不敢說話。
一個扎著辮子的女孩站起來指指窗外的一片遠山說:“他們從深山里來,是路上雜草上露珠打濕的?!?/p>
老師把目光投向窗外,那里是一片黑黝黝的去處,一條似隱似現的羊腸小道穿行在群山之中。
老師問:“你們需要走多長時間?”
一個孩子說:“兩個多小時?!?/p>
老師第一次知道一個孩子上一次學的代價,這個代價即便是成年人也是較難承受的。老師很感動,但也很絕望。因為孩子的見識和海拔成反比,他們對山下的那個世界幾乎一無所知。
他問這20多個孩子,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最大的理想、也是最體面的理想是那個扎辮子的女孩說的,她說要當村里的會計。更多的孩子說他們長大了要學會在自家的毛竹上刻上父親的名字,以防別人盜砍他們家的毛竹。
后來,老師有了一臺二手的筆記本電腦,可以通過村里唯一的一條電話連接互聯網。那次教學設在村長家里,圍觀的大人比學生還多。
他給孩子們講外面的世界,講肯德基和麥當勞,講杭州和上海,講通過一臺電腦可以連接世界的精彩。
那個扎辮子的女孩的理想開始有了轉變,她說將來要下山當會計。而一個住在深山中的孩子對他說,他以后要當個鄉(xiāng)長那樣的官,要拿出一筆錢修一條通向山下的公路。
老師在山上待了一年便走了。他說自己只能改變孩子們這么多,他希望后來的老師不要把孩子的志向變小,希望那個女孩有一天說自己想到大公司當白領,那個深山中的孩子說想當省長。
他說這些孩子也許永遠走不出大山,但是必須墊高孩子們的理想高度。這樣,他們在將來才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志向越大,成就越高。越是卓越的人生越是志向的產物??梢哉f,志向越高,人生就越豐富,達成的成就越卓絕。志向越低,人生的可塑性越差。也就是慣常說的:“期望值越高,達成期望的可能性越大。”
一個人的志向中必須含有某種能激勵你自我拓展、自我要求的要素,這些要素會不斷幫助你成長、改變和進步。
美國潛能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說;“如果你是個業(yè)務員,賺1萬美元容易,還是10萬美元容易?告訴你,是10萬美元!為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標是賺1萬美元,那么你的打算不過是能糊口便成了;如果這就是你的目標與你工作的原因,請問你工作時會興奮有勁嗎?你會熱情洋溢嗎?”
從前有兩個人,他們都想到遠方去,一個人想到日本,一個人想到美洲。他們同時從蓬萊出海,結果兩人都沒有到達目的地。但想到美洲去的人到達了日本,而想到日本去的人只到了朝鮮半島。
中國古人早就說過:“取法上者得乎中,取法中者得乎下,取法下者得乎無?!?/p>
那些志向遠大、敢于想象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是遠遠超出起點;一個理想高、目標大的人,即使做起來沒有實現最終的理想和目標,但其實際達到的目標,都要比理想低、目標小的人最終達到的目標還要大。
一個人在年輕時,正是敢想敢做的時候,如果這時候你還沒有樹立起遠大的目標,等你的人生基本定型后再立志碰到的壓力與阻力會更大。因此,把你的志向和目標提升起來。它不應該退縮在一個不恰當的位置。接受志向的牽引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