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緣脫去心無事。
——《傳習錄》
領導也是從普通人做起,想要將管理達到理想境界,就要去磨煉自己的性情,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這樣才能擔當起領導的重任。
1527年的七月,王陽明再次接到圣旨,讓他去廣西征討匪患。其實此時的王陽明已經(jīng)有嚴重的肺病,但是皇帝的命令誰又敢違抗呢?到了十月份,王陽明終于抵達了江西的廣信,當年他就是在這里拜訪婁諒并深受啟發(fā)才步入到理學的研究之中。而此時的他因為心學在這里遍地開花,所以擁有諸多的學生,就連貴州的信仰者也穿過千山萬水來到這里請教王陽明學問。王陽明發(fā)現(xiàn)如果在船上接見學生會有危險,所以就與學生們說等從廣西回來之后徹夜長談,但是對于貴州來的學生,他卻不忍心這樣做。
一個叫作徐樾的學生就像是朝圣一般期待著與王陽明見面,而這個學生不過剛剛進入心學的初級階段,那就是靜坐,但是他非常相信從靜坐中可以領悟心學的真諦。王陽明答應了與他的見面。王陽明見面之后讓他舉一些例子說明心學,徐樾興奮地開始舉例,但是連續(xù)十幾個例子都被王陽明否定,徐樾心中相當沮喪。王陽明于是跟他說:“你太執(zhí)著于事物了?!毙扉新牪幻靼?,王陽明就指著船中的蠟燭說,這是光,然后在空中劃了一個圓圈,說這也是光,隨后又指著船外湖面映照的燭光說,這也是光,隨后又將目光投放到目所能及的地方說,這還是光。徐樾開始非常迷茫,但是很快就興奮地對王陽明說,老師,我這次懂了。王陽明分手之時跟他說,不能執(zhí)著,因為光不僅僅在燭上,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王陽明第二天抵達了南浦,這里曾經(jīng)是他與朱宸濠的戰(zhàn)場之一。南浦的百姓都非常感激他當年擒獲了朱宸濠,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了出來,更重要的是這里的百姓也特別想見一見心中的人生導師。王陽明進入縣衙之后,讓自己的學生對百姓進行妥善安排,自己則坐在大廳的中央,讓大家排好隊依次進入。
有一個叫唐堯臣的學生本是王陽明的弟子,因為無法參透心學,所以就半路退學而去,但是通過后來自己的修行慢慢理解了心學的真諦,所以跑來想向王陽明學習心學。當他見到這般場面簡直是驚呆了。王陽明的學生們見到他之后取笑地說,原來的逃兵又來投降了。唐堯臣聽后不服氣地回答,只有王老師這樣的人才能讓我再次投降,你們肯定是不會有這等能耐的。
十月的時候,王陽明到了南昌。南昌的百姓興奮至極,在沒有得到南昌政府同意的情況下,就紛紛自發(fā)地拿出自己家的水果以及剛剛做好的食品到城外去迎接王陽明。王陽明在南昌受到的接待級別相當于皇帝的規(guī)格。這事情傳到北京城,招來諸多的羨慕嫉妒以及佩服。其實王陽明能得到如此的接待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朱宸濠在南昌期間做盡了傷天害理的事情,老百姓沒少吃苦。在王陽明打敗朱宸濠的同時,也開始在南昌開始講學,他的心學學生可以說遍布了南昌的大街小巷。如今那個曾經(jīng)打敗了寧王的老師重新來到南昌,南昌的老百姓和學生們怎么能不為之瘋狂呢?
離開南昌,王陽明繼續(xù)南下。此時他的身體已經(jīng)非常不好,但是他還要堅持,因為有皇命在身。吉安曾經(jīng)是他攻克寧王的指揮所,在這里他同樣受到了老百姓和學生們的歡迎。在百姓和學生熱情的歡迎氣氛之中,王陽明指導吉安的學生們說,煉心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努力刻苦,并告訴他們,堯舜那樣的圣賢之人,平常還要不斷學習呢,何況我們,所以要想學好心學,必須努力地學習圣人。
“致良知的功夫雖然看似簡單真切,但是這世間越是簡單真切的學問就越是容易被人忽視。大家務必在生活中簡簡單單地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人做事,如果堅持這樣做,那就是圣人氣象了?!彼A感到自己的時日已經(jīng)不多,所以他告訴世人,只要按照良知的指引去真切的為人處世,并且持之以恒,那么圣賢的境界就在眼前了。
王陽明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是一位軍事家,也是一位政府官員,可是他無論是面對平民百姓,還是面對學生,向來都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相處,從來都不會計較自身地位的高下。無論是圣人、老師、官員抑或是其他,一切皆來自平凡,除去這些頭銜,人不過是肉體凡胎,與普通人并無區(qū)別。所以王陽明一直以來都是淡泊名利,平易近人,對學生更是循循善誘,正確引導。
作為領導必須有一定的涵養(yǎng),這樣才可以讓自己對待任何事情都能始終保持心平氣和的態(tài)度以及冷靜的頭腦。想要干一番大事業(yè),就必須不斷修煉自己的身心,從而洞察一切,淡然面對,擔當大任,做成大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