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先導實驗修正
根據(jù)二次先導實驗的設計與不足,研究者嘗試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修正:
(1)分成四種短語類型意味著每種類型的短語數(shù)量太少,若要增加每種類型的數(shù)量,就需要減少短語類型。鑒于透明度很高短語在英漢語言形式和概念基礎方面比較相似,受試者在做練習之前便容易猜出這類短語的意思,因此,在正式實驗中,只保留透明度高、中、低三種類型的短語,短語總數(shù)量不變,仍有24個,每類短語數(shù)量增加到8個。
(2)在實驗材料中,將微型詞典改成閱讀材料,不給出短語的注釋,而是提供句子情景的閱讀材料。這樣做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研究者想考察學習者在自然句子閱讀狀態(tài)下對慣用短語意思的推測和理解程度,防止有受試者不閱讀所給例句,只是機械地記憶詞典中給出的短語注釋,這樣便無法得知是任務類型的影響還是學習者記憶的影響;第二,根據(jù)“投入量假設”三構念,三項任務除評價存在差異外,研究者決定增加搜索的維度。因此,在正式實驗中,將微型詞典改為句子語境閱讀材料。
(3)根據(jù)本研究實驗材料的量和第二次先導實驗的結果,任務最好重復兩頻次,不宜再進行第三頻次。另外,若兩頻次連續(xù)進行,持續(xù)時間太長,必定影響實驗的效果,因此,在正式研究中,兩頻次需相隔一或兩天進行。
(4)修改DMDX實驗材料,主要是與慣用短語匹配的非慣用短語的替換詞,確保非慣用短語既表達一定的意義,又是本族語者可以接受的語法形式(3)。
(5)因改寫句子任務的學習效果不理想,并且由于都是寫作任務,與造句任務的投入量坡度相差不大,因此,最后確定在正式實驗中,僅保留三項任務:填空、造句與選擇。
(6)嚴格控制兩頻次每項任務完成的時間。根據(jù)先導實驗中三項任務所花費的時間,為保證三項任務時間一致,練習的實驗材料再次進行修改:任務1閱讀加填空任務中仍保留兩道練習;任務2閱讀加造句任務僅做一道練習;任務3閱讀加選擇任務中,每個短語的練習增加至三道。先導實驗表明,如果每個短語只有一道練習,無法與其他任務的時間保持一致,只能用去其他任務三分之一的時間。
(7)以往研究表明,學習者二語水平對詞匯或短語習得的影響結論不一致。有研究表明,不同水平學習者的習得效果無顯著性差異,任務類型和學習者水平之間無顯著交互作用(Kim,2008),但也有研究顯示,任務類型對不同水平學習者的影響是有差異的(周衛(wèi)京,2007)。因此,本研究在正式實驗中,將學習者英語水平作為調(diào)節(jié)變量,調(diào)查英語水平如何通過任務類型等因素影響二語慣用短語的學習。
(8)鑒于在進行先導實驗時,還未公布英語專業(yè)四級成績,兩次先導實驗先后采用接受性知識測試和四個學期精讀平均成績作為衡量英語水平的標準。在正式實驗中,研究者主要根據(jù)全國英語專業(yè)四級標準化考試成績來衡量86名受試者的英語水平,更加保證了實驗結果的有效性。
(9)兩次先導實驗后測中的短語知識測試有80個短語,對受試者來說干擾項太多,受試者在訪談中也提到后測的量太大。因此,在正式實驗后測中,干擾項從32個減至26個,80個短語總數(shù)減少到50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