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人生
人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作為物質的人依靠物質活著,作為精神的人就要思考人生,就要思考人活著為什么?干什么是有意義的?對這些問題,即使是那些不學無術也胸無大志的人,在生活空虛無聊之際,也會發(fā)出迷惘的叩問;即使是自以為識透了人生的人,在不斷出現的新的人生矛盾面前,也會產生新的困惑。所以,人都追求、叩問人生意義,但沒有人徹底搞清,也沒有人回答徹底,更沒有人徹底心服。執(zhí)著于人生、追求有價值人生的人便為此陷入迷惘,陷入痛苦,陷入無奈……以至度過一個充滿遺憾的人生,甚至因此陷入虛無,識破紅塵,意志衰退,順其自然,度過一個碌碌無為的人生。
人對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認識同樣處于一知半解狀態(tài),處于局限狀態(tài)。因此,人也為人生問題不斷困擾,人始終處于人生的迷茫狀態(tài)而又追求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
人對人生為什么產生迷惘?有四條原因:一是客觀世界的無限性,二是人的能力和實踐的有限性,三是主觀認識的局限性,四是人生總是不稱意??陀^世界是無限的,但人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人的實踐和認識也始終局限在一定范圍;面對無限的世界,人不僅不滿足于自己所能涉足的領域,而且也郁于人所涉足的領域,對更其廣大的時空既充滿神秘,又滿懷期待、識透、征服和居有的欲望;但人既無法絕對人化世界,也無法徹底領略世界的無限風光,還要受社會的限制,更不能為所欲為。客觀不能滿足人,人也不能自我滿足,人生在世也就不稱意,所以,就陷入迷惘,陷入痛苦,甚至陷入無為。
抽象而具體的人生意義
可見,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既是一個實踐問題,也是一個認識問題,不僅在實踐中即干什么有意義,而且在認識中即感覺到什么有意義。正確認識了人生意義,會有助于實現人生意義,也有助于人生幸福。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追求什么是最有價值的?抽象而概括地來說,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在于進行三種生產:一是人自身的生產,二是物質財富的生產,三是精神財富的生產。但對于具體的人來說,沒有抽象的人生意義,只有具體的人生意義;沒有相同的人生意義,只有不同的人生意義;沒有絕對價值,只有相對價值,具體價值,相互關系中的價值。而且,具體的人生意義就在具體的社會關系中,任何一種生產也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相互作用的,人生意義就由這種關系和作用決定。人都生育,但生育的意義不同;人都勞動,但所在的崗位不同、地位不同,創(chuàng)造的價值也不一樣;人都學習思考,但精神財富的生產和消費都是大相徑庭的。而且,這些人生意義也不是人人都具有,大多數人僅僅具備其中之一二也就不虛人生之行。
所以,不同的人便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意義:有的人以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而名滿乾坤,有的人僅僅以生育后代而留名家族。但不論如何,人自身的生產是人生意義的最基本表現,即使是那些一字不識的農婦,也會因為養(yǎng)育出優(yōu)秀的兒女而使其人生意義無限。
可見,人生意義又是表現為直接與間接的不同的:親自在物質與精神領域對人類做出貢獻,便表現出其直接的人生意義,通過養(yǎng)育優(yōu)秀人才為人類做出貢獻,便表現出其既間接而又直接的人生意義。
具體人對人生意義認識不同,追求不同,所以,具體人生的意義也不一樣。但一般來說,“讀書好營商好效好即好”,這就是對人生意義的高度概括。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有所作為,就在于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生的價值就在于有所付出,也即在于有事干,把事干好。即使僅僅做一名家庭主婦,把廚藝提高,把生兒育女的事做好,使子女無比優(yōu)秀,那也是既對自己有意義,也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
社會有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行中都有人生意義。人生意義就是人要干自己能干的事和自己能干好的事,具體人的人生意義就在具體工作之中。清潔工的人生意義就在于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每一次工作的意義就在于環(huán)境清潔的時間,環(huán)境被污染了,其意義也終止了,新的人生意義又轉入下一次清潔工作中……如此反復;農民的人生意義就在土地上,每一次的人生意義就是春種秋收,如此反復;工人的人生意義就在工廠中,每一次的人生意義就是新產品問世,實現從商品體到金體的跳躍,如此反復;教師的人生意義就在學生上,每一次的人生意義就是教出一批學生,沒有新的學生了,其人生意義也就終止了,新的人生意義又轉入下一批學生中,如此反復;理論家、思想家的人生意義就在其對自然、社會和人的認識中,但客觀是無限的,其人生意義就在每一次的研究成果中,隨著新的理論出現,其人生意義就此停步,新的人生意義就在下一次更高理論成果中,如此反復;母親的人生意義就在其對子女的養(yǎng)育過程中……
所以,人生意義確是有對象的,人生意義表現的范圍是不同的,有的表現在全人類,有的表現在一個民族,有的表現在一個地區(qū),有的僅僅表現在一座城市,一個家庭,一個人。而且,一個人即使僅僅對一兩個人做出貢獻,其人生也是有意義的。
但是,這也是旁觀者的認識和觀點,具體行業(yè)具體崗位的人是并不以此為滿足,也并不以此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的。所以,盡管人都在職場,但人還是不滿足于既得,還要追求新的更高的人生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
人生意義在社會中
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不論追求什么,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都在社會中,人生的意義都在于為了人。即使是一名廚師,他的人生意義也要在食客的腸胃滿足中表現出來,也要在食客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中表現出來。
勞動的意義是創(chuàng)造,為人提供必需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休閑的意義是恢復體力,為身心帶來快樂;吃飯的意義是活著,為身體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讀書的意義是增長知識,為人創(chuàng)造豐富的精神產品……我們發(fā)現人活著就要有作為,所為分為各行各業(yè),人的一切行為的意義就是為了人,為了人的生存、安全、發(fā)展、快樂,為了人活得更好,這個人包括個人,也包括集體;是個人的感覺,也是集體的認同。
個人感到健康是有意義的,物質生活充裕、精神生活愉快是有意義的,在社會中具有一定地位是有意義的,個人為大眾帶來幸福并受到普遍尊重甚至崇拜是有意義的……
人生意義就在社會關系中,就是特定社會關系的具體表現。沒有孤立的人生意義,個人也絕不能孤立地為自己創(chuàng)造人生意義,人生意義是社會關系中的意義。
既然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那么,人的物質與精神都必須與他人與社會發(fā)生關系,人生意義也必然在與社會的聯系中創(chuàng)造。個人的人生意義在社會關系中體現出來,得到定位、定性、定義;社會就是人生的鏡子,個人的人生意義在其中得到反射,自己也從中明確了自己的人生作用。于是,如同自己照鏡子,有灰塵就洗掉,欠佳就施以粉黛,嚴重的還要美容,人生意義自我不滿意,那么,就努力改造自己,改變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意義。改造之法也不是孤立的,雖然內因起決定作用,但目標的實現是不能脫離社會的,所以,改造自己也是要在社會中定位,然后自加壓力,實現超越自我,上升到一定境界,實現更大的人生意義。
人生意義也確有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的問題。人在社會中,社會分出各行各業(yè),人就在具體行業(yè)中。個人價值觀是社會價值觀的反映,社會價值觀是個人價值觀的集合;社會認同成為自我認同的前提,自我認同成為社會認同的基礎。社會認同是人都追求的,但更多人的人生意義被社會認同是作為一種行業(yè),從抽象意義上認同的。比如教授、記者、清潔工都是職業(yè),“勞心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清潔工是城市的美容師,不過,有一點奈何的人是誰也不甘于做清潔工的。
但具體人也不能一味以追求社會認同為標準而失去自信、自尊、自勵,只要是對社會有意義的,對他人有意義也對自己有意義的,就應該充滿自信地去做。因為只要適合自己,自己能干好,這就是有意義。社會設定與社會認同確有差距,但社會設定是客觀要求,社會認同就更多主觀傾向。作為個人必須服從客觀要求,也正確認識自己,而不必附和主觀偏好。
當然,也有人對自己所作所為自以為意義重大而為他人不理解不支持而痛苦的,總是因此恨知音少的,這也是普遍現象。人的興趣愛好不同,認識能力有別,因此對同樣事物的價值認識不同,執(zhí)著于其中的人自得其樂,局外人則感到費解。比如某些詩人,一門心思賦詩,甚至出版了很多詩集,在詩人圈子也大有名氣,被譽為“著名詩人”云云,但詩界之外一無所知。諸如此類的人也多多,其所為僅僅對自己有意義,自己好之樂之,甘于如此,甚至因此度過了快樂的人生,這在他人看來有些浪費人生,但對自己來說也不妨是一種意義。
只要個人執(zhí)著就有意義,對社會來說無害也是具有意義的。
人生意義是發(fā)展變化的
人是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人,人也是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人,自然和社會都是一刻不停地發(fā)展變化的,因此,人生意義也是發(fā)展變化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方面,人生意義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比如清潔工必須每天保持環(huán)境整潔,農民要年復一年地生產,教師要一代一代地傳授知識,思想家要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科學理論……另一方面,人要不斷提高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的層次:清潔工是有意義的,但他是簡單勞動,哪里比得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有意義呢?藍領是人類的衣食父母,但他們僅僅是體力勞動,哪里比得上白領創(chuàng)造的價值呢?……所以,人為了實現更大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首先便提高自身素質,改變身份,改變地位,從簡單勞動領域進入復雜勞動領域,從大眾層次進入小眾層次,進入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軌道,如此循環(huán),便推動人生意義的層次普遍地不斷提高。
但人的地位怎么能說改變就改變呢?提高素質不僅需要努力,而且需要條件;改變身份不僅需要條件,而且需要機遇;提高地位不僅需要空間,而且需要時間;改變處境不僅需要能力,而且需要關系……而且,人到了一定年齡階段,想改變也無法改變:沒時間改變,沒精力改變,沒心改變。所以,人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困惑就產生于追求人生意義的過程,就產生于對更高層次意義和價值的追求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充滿主觀和客觀的限制。
人生意義的決定因素
不同的人生意義是由什么決定的呢?是由客觀決定的,也是由主觀決定的,是主觀決定與客觀決定的統(tǒng)一。
主觀決定包括:人選擇的路子即方向對不對;是否符合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勤奮不勤奮,努力不努力。
客觀決定包括:有沒有條件,條件好不好;社會認同的程度;社會有沒有需求,需求多與少。
人生意義由主觀與客觀所規(guī)定。社會需求是客觀的,誰抓住機遇,誰做出成就,誰就被認同,誰的人生意義就得到實現;個人的喜好與努力是主觀的,喜歡而且做出成就,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同,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社會需求分出各行各業(yè),各行各業(yè)都需要人;只要人努力,不論干什么都會出成績,出了成績就是做出貢獻,創(chuàng)造了價值。價值和貢獻大小不同,意義也不一樣,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做出的貢獻就是人生意義的載體。但是,確實也有客觀條件問題,人如果進入重要領域、重點崗位,而且努力,就會更容易出成績,出更大成就,人生注定就很有意義,就會創(chuàng)造更大人生價值;人如果進入那些次要領域,沒有選擇到好職業(yè),沒有進入重要崗位,即使很努力,人生意義也不大,如果自己又不努力,人生意義也就失去。
一些行業(yè)和崗位在一定階段很重要,但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衰落了,進入的人因此失去舞臺,無用武之地,人生意義因此也發(fā)生轉折。
社會設定了各行各業(yè),各行各業(yè)都是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是人生存需要的。但是,一方面,不同領域不同行業(yè)對社會的作用不同,意義就不一樣,另一方面社會對不同行業(yè)的需求也是有限的。比如:有些領域是關系到社會的命脈,一些領域僅僅是輔助行業(yè),如同人體結構部件,心臟是核心,其他臟器也很重要,但頭發(fā)、甚至五官也不一定就是要命的部位;又比如:不論是政治治理結構,還是財富分配,學術成就,都是金字塔體系,每一層級和整個社會都是越到高層需求越少,難度越大,進入的人也就有限:一把手只能是一位,富翁也是極少數,一個領域的學術權威也是一個……
不同的人生意義確實也是由不同的條件決定的:付出不同人生意義不同,地位不同人生意義不同,權力不同人生意義不同,知識不同人生意義不同,環(huán)境不同人生意義不同,崗位不同人生意義不同,職務不同人生意義不同,財富不同人生意義不同,能力不同人生意義不同,智力不同人生意義不同,健康狀況不同人生意義不同,機遇不同人生意義不同,時代不同人生意義不同,民族不同人生意義不同,甚至生理差別就是不同人生意義的分水嶺。
不滿足,所以困惑
這似乎是一般的道理了,具體的人并不因此終止困惑,停止煩惱。
具體人對人生意義的困惑是什么呢?具體人總是不滿足于現狀,不滿足于既得,不滿足于所為。不滿足的表現有兩種:一是與他人對比,總是不滿足自己的人生,二是與期望相比,總是不滿足于既得,甚至總覺得自己什么也沒有得到,人生一片荒蕪。有些人的憤怒和不平甚至僅僅來自自己沒有占到比別人更多的便宜,而并不是比別人吃了更多的虧!
人的不滿足更多并不是產生于自己無所作為,而是與他人對比出的差距。人總是與他人攀比,他人總是與自己形成對照,總是羨慕他人,羨慕他人的職業(yè)、地位、權力、收入、生活方式、生存狀態(tài),甚至他人的妻子、丈夫,總是感到他人活得很滋潤很順遂,自己活得很艱難很坎坷……因此產生“人比人,活不成”的感慨,也因此對自己的人生意義產生失落,產生懷疑,進而對人生產生迷茫。
另一方面,人即使立足一地,從事一業(yè),也確實有追求至善至美、完美無缺的欲望和理想的,這往往與實際矛盾。理想總是高于現實,欲望總是在現實中碰壁,人因此陷入痛苦,陷入對人生的迷惘。
而且,人生意義的困惑還來自重復的煩惱。按照物質運動規(guī)律來看,沒有不變的事,正如赫拉克里特所說,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因為踏進同一條河流的人,不斷遇到的都是新的水。但作為人的感覺,工作的重復就是不變,今天打掃的街道盡管不是昨天的街道,但做清潔工的性質沒有改變,常吃一種飯會產生厭食,這就是重復。一個人匆匆忙忙工作,接下來是吃飯,然后是睡覺……略有清閑,略加思考,便懷疑如此重復而單調的人生意義!
除了極少數人在人生舞臺上跳來跳去,生旦凈末丑各種角色都充當外,大多數人一生也只能充當一個角色,干一件事,而且干好一件事也不容易,干好一件事就是有意義。但多數人即使干一件事,也干不出名堂,所以一年一年重復,一生一世重復,而且由于條件,由于能力……總是不能改變現狀,不能改變地位,不能有所創(chuàng)新,因此感到厭煩,對人生意義產生困惑,即使所為是有意義的,但這種意義本身并不能帶給人快樂、信心、希望。
認識即意義
那么,面對所有這些,怎么平衡心理,也是準確感覺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的重要問題,關系人生幸福的問題。
沒有最大的權力,權力都受權力的制約,權力也僅僅在有限的范圍起作用;沒有極大的財富,如果擁有絕對財富,財富也因此失去意義;沒有絕對的地位,地位都是一定社會關系中的高度,超出一定社會關系,便不復存在……
具體的人沒有絕對的人生意義,絕對的人生意義就在整個人類的追求中,而不在具體人的一次或一生追求中。這根據就是物質世界無限,時空無限,認識無限,而具體人的生命有限,認識也有限。所以,具體的人就追求盡可能大的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足矣。
從人類發(fā)展史來看,絕對的人生意義也沒有,只有具體的、有限的人生意義。而且,絕對多數人的人生意義是非常有限的,這種有限性表現在其生命結束,意義也結束。在政治領域,極少數人做出了杰出貢獻,影響千年;在社會領域,極少數人有了發(fā)明創(chuàng)造,加速了人類社會發(fā)展;在文化領域,極少數人創(chuàng)造出不朽的作品,流傳后世;在思想領域,極少數人取得了偉大成果,影響人類……但是,其意義的范圍有限,其意義的時間也有限,比如火的發(fā)明可謂意義重大了,但它有限于溫飽,文字的發(fā)明可謂意義重大了,但它有限于民族和國家,秦統(tǒng)一中國可謂意義重大了,但它既有限于國家,又有限于時間,在階級和國家消亡以后,其意義也就終止了……
所謂具有遠大理想的人,追求極高人生價值的人,總是追求極具意義的人生,這誠是陷入了人生意義的誤區(qū)。人生是具體的有限的,人之所作所為也是具體的有限的,在具體與有限中追求并企圖實現無限乃至絕對的人生意義,那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徒勞的。那注定要陷入人生的誤區(qū),陷入絕對的痛苦。
所以,人要有遠大理想,要追求有意義的人生,要努力實現最大的人生價值,但人生意義和價值再大也都是具體的,這具體的人生價值的實現是基于兩個決定因素的:一是自身的能力,二是客觀條件。所以要善于從具體中追求人生價值,從小事中實現人生意義,絕對不能只著眼于“大事”而藐視“小事”,試圖一鳴驚人而對人生瑣事不屑一顧。人生猶如作文,必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落筆,立足于高遠而從一點一滴做起,這是成就人生意義和人生意義不凡的必由之路。而且,具體人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客觀條件允許的事。
沒有最大的權力,也沒有最多的財富,更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思想,所以,追求人生價值和人生意義就應該著眼于最大而著手于最小。
對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不能實現的痛苦,還源于對自己認識不足。這不足不僅僅是所謂當局者迷,而且人確也有潛力可挖,有時就是缺那么一點或一個小坎奔不過去,奔過去了,就是一片新天地。人都自負,所以不服,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資本,不是不會干,而是不在其位,不是干不好,而是沒機會。比如:如果有資本就會成富翁,如果有人拉一把就成大官,如果有人吹一口、捧一把就成大家,但苦于沒有,甚至被壓著,眼看著人生的機遇失去,所以于心極其不甘,只有痛苦。在這個意義上,認識人生尤其是認識自我,就成為人生意義的關鍵。
和諧即意義
人生意義也不是與金錢、地位和知識成正比的。許多富翁也產生人生的無常無聊感,許多高官也感到人生空虛,連皇帝也都煉丹,連教皇也都不自信,連思想泰斗都迷惘。
財富成為安全的威脅,知識成為痛苦的航標,權力成為失眠的條件。
對人生意義困惑的根源之一實際就是沒有絕對:沒有絕對幸福,沒有絕對痛苦。一切都在相對之中,幸福與痛苦相隨而沒有絕對界限。之二就是反差導致感覺的失衡:人與人的反差、財富與消費需求的反差、地位與欲望的反差、理論與實際的反差……都使人對人生產生困惑。
但是,平民卻生活充實,心情淡泊,粗茶淡飯,延年益壽。
可見,人生意義就是一種和諧:社會關系和諧,付出與收獲和諧,認識與實踐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事和諧,人與環(huán)境和諧,身與心和諧。
怎么實現和諧?在已經據有而不能絕對據有的情況下,理解即和諧,放棄即和諧。理解了,也就勇于放棄;理解了,身心內外的關系也就和諧了。理解力成為和諧的前提:在人所能理解的范圍內,就沒有什么能給人帶來痛苦。
知道還要做到
最關鍵的還是要認識清楚并自覺接受這種現實,還要把意識轉化為潛意識,讓理性不再折磨人,也讓潛意識不再困擾人。如此才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才有有限而不懈的追求,如同人都知道生命有限,但也不會因此得過且過,而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總是郁于無用武之地,有志不能伸,材大不為用,甚至困惑于知音少。
確實,在人的社會中,真理往往與權力緊密結合,有權力的人一句頂一萬句,沒權力的人縱是掌握真理,但也因為人微而言輕。另一方面,大眾對真理的認識和接受,甚至具有相當文化層次的人對真理的接受和認識,也不是與真理同步的。真理往往不是由真理本身說服大眾,而是必須借助中介,借助權威甚至要借助權力和地位來推廣、普及。在這個意義上,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憂心忡忡和壓抑是因為個人所創(chuàng)造的成果比如思想理論、技術等本身的張力不夠,外力又不支持,所以,猶如商人而沒有原始積累,創(chuàng)造更多的剩余價值就只能是一種愿望而已,終不能付諸實踐,何不郁乎!
解決的辦法是什么呢?兩方面:一方面是知,另一方面是行。要正確認識人生意義,要正確認識自己的人生意義,要正確對待他人的人生意義,對人生意義的期望值一定要適當;也要努力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實現人生意義,讓有限的人生創(chuàng)造并實現盡可能多的價值,盡可能大的意義。
生命有限,這是客觀必然,至于生命以后的意義,那就更不需要憂慮了,以后的意義也就在現實中。
但現實中確有兩種為死后而活著的人:一種是信神的人,一種是信黨派的人。這兩種人的共同點是都有信仰,區(qū)別是前一種人是宗教信仰,后一種人是政治信仰;前一種人要為死后升天堂、進天國活著,后一種人要為實現理想境界活著;前一種人為后世積德行善,后一種人為理想激烈斗爭。
才能成為欲望的基礎
總是感到有志不能伸,總是感到材大不為用,總是感到無用武之地,總是感到一無所獲,虛度人生,這不僅是古來賢能之人的感慨,而且也是普通人對人生意義的郁悶。
為什么會產生懷才不遇的憤慨呢?為什么總是感覺到不被人重視而總是感到被人輕視呢?在根本上來說,還是“才”不足。有領袖之志的人沒有發(fā)起民眾揭竿而起之才,有商界巨人之志的人沒有原始積累產銷兩旺之才,有文豪學霸之志的人沒有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之才,有將軍之志的人沒有運籌幃幄決勝千里之才……才不足便不足以勝任,才不足也不足以服人,才不足也不能為所欲為,空有鴻鵠之志也是必然的。
其次,便是對人生價值的期望值太高。人總是期望終生輝煌,沒有低谷而一直處于巔峰浪尖,這既不可能,也沒必要。對個人來說,人生的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坎有坷,有峰有谷;對人類來說,總是有些人在高峰,有些人在低谷,有些人抓住了機遇,有些人失去機遇。再失敗的人也不是一事無成,總是有其成功之處的;不是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成功,成功的人總是少數;每一個成功的人也不是事事成功,時時成功,而是有成功,有失敗,一方面成功了,另一方面卻失敗了。人生包括有意義的人生絕不是有得無失的人生,人生必然是有得有失的人生。
還有對人生苦短而事業(yè)平平的緊迫感。人生確實短暫,有時候人的壽命確實不如一張紙,人可能沒有了,但一張紙可能會在檔案柜里久存。但是,就是這樣短暫的生命,卻受到各方面的束縛,讓你感到將登泰山雪滿天,欲渡黃河冰塞川!其實,人不在社會中將一事無成,人在社會中總是所事有限。一個人一生真正有作為,真正能干成一件或幾件事情的時間也就是幾年,比如一屆至多兩屆總統(tǒng),一屆至多兩屆省長或縣長或科長,有一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且具有這種機會的人也寥寥無幾。所以,一個人一生如果能抓住一次機遇,能有幾年時間有所作為,那就是很有意義的人生了。而事實上,絕大多數人一生都是平平,連一次機遇都沒有,連干成一件事情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抓住過人生機遇的人,干成過一兩件事情的人,就應該知足,就應該滿足,就應該快樂,就應該感到幸福,就應該沒有遺憾!
更多的人,人的更多時間是處于生存狀態(tài),生活狀態(tài),無所作為的狀態(tài)。這倒不是異常而是正常的人生,即使是具有一定地位、掌握一定權力,甚至能呼風喚雨的人,也不是始終事業(yè)蒸蒸日上,人生日新月異的,其更多的時間還是平常度過,要不為什么連政要和大家都要求“創(chuàng)新”呢?
人生的作為,確是有條件的,也是被條件限制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大的權力、再高的地位,拿客觀條件是無可奈何的,只能從有限通向無限。
有限與無限
人要叩問人怎么來,也要思考人為什么活著,還要想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之所以來到世上是一個自然必然性問題;人活著的絕對原因就是自然而來,主觀不想死;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干具體的事情。
人為什么必須干具體事情?因為人必須勞動,勞動既是人的需求,也是人的本能。這是客觀規(guī)定,是社會選擇,是社會分工的必然性,也是個人選擇。財富在其中,價值在其中,意義在其中,快樂也在其中。
人進入具體領域自然會領略到具體的風光,追尋到獨特的樂趣,所以樂此不疲,不斷深入,不斷攀登,不斷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體現人生意義。所不同的是一些領域顯山露水,進入的人很快蜚聲著名了,一些領域偏僻幽深,進入的人摩頂放踵一生,也僅僅是圈子內的人看見。有些人出名得快,也無名得快,浮名被時間過濾掉,而曲徑通幽的人可能流芳后世。但人對人生意義的追求不同,有些人要親自見聞自己的聲名甚至能呼風喚雨才感到人生有意義,有些人可能更喜歡活著默默無聞,專事一業(yè),力盡所能;有些人可能喜歡朋友遍天下,有些人可能得一知己足矣。
人生及其意義都是有限的,但有限也是有長有短的,要真正讓有限的生命延長一些,那就是多做事情、做成事情,不斷深化并拓寬事業(yè)的領域。如果一個人一生不做事情,甚至一事無成,那么本來有限的人生就更其有限了。所以,真正有意義的人生,不是當官在位多久,活著壽命多長,錢財擁有多少,而是在不斷拓展人生之路,讓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在事業(yè)的深度和廣度中最大限度實現。官位不是意義,作為才是意義;權力不是意義,權威才是意義;活著不是意義,創(chuàng)造才是意義;財富不是意義,價值才是意義;獲得不是意義,快樂才是意義。
人生意義是有限的,所以人要安于有限,不要為追求不到絕對的人生價值而痛苦;有限的人生意義也是具有很大空間、很多層次的,所以人要在有限中追求無限,不要為有限而甘于沉淪無為。
人生意義是有限的,但因此停止拓展人生意義而甘于局限的人生,其意義就更其有限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